和市集一起成长的手工相册

2017-03-10 21:05黄达隆
海峡旅游 2017年3期
关键词:剪贴市集本子

黄达隆

在用手机拍照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数位化让存储和分类更便捷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用相册记录生活?从2010年开始,上海姑娘三三创立了自己的手工相册品牌,而这也是她记录自己生活的方式。

手工相册的概念源于三三童年记忆中的“生活剪贴本”。小的时候,三三就喜欢把自己生活中的吉光片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长大后,因为喜欢旅行,三三习惯把旅行的点滴用剪贴本记录下来,不单单有影像,一程车票、一片落叶、一张照片,都可以是一天的记录。后来有了拍立得之后,她坚持每天拍一张照片贴在本子上,同时可以在旁边涂涂画画。生活剪贴本不够画,于是她就想做大一点的本子,手工相册就像是剪贴本的“升级版”。大学毕业后,她把自己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事业,从上海来到广州独自创业,于是便有了“三夏光年”这个手工相册品牌。

作为一本纯手工相册,选纸、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三三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设计专业,她同时也是品牌的主设计师。为了区别于质感一般的普通纸,她会选用一些价格昂贵、但质感更好的日本手工纸,然后一张张进行手工裁切,同时把每一页相册都用两张厚实的手工纸对裱,再通过抽湿把里面的水分抽干,最后用机器压上十几天,以保持相册的平整和牢固,整个过程相当费时费工。

三三说,她并非不愿意用机器进行生产,而是因為相册本身的粘合方式以及对裱等等工艺都需要手作完成,这也是她做手工相册最大的意义所在。相册本身就是一个载体,只有你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才会最终形成一个作品,前期的手工也是其中一部分。“也算是从始至终都有着手作的温度吧。”三三说。

与这些年来流行起来的“手账”不同,当时三三刚开始做相册的时候,更多的理解是叫手工剪贴本。手帐一般尺寸不大、随身携带、写的内容大于贴的,一般是和好看的贴纸装饰结合,用美化的内容突出文字记录,和照片的关联没有那么大。而手工相册更多的是希望影像、文字、回忆可以结合,更偏向于相册的升级版,而不是笔记本的升级版。

多年来的经营让相册品牌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但在创立初期,三三主要是通过参加创意市集的方式来进行品牌推广的。从品牌创立到现在,市集一直是她的一个重要的推广和宣传渠道,大大小小的市集她曾经参加过一百多次。早期她在广州就多次参与过IMART创意市集,随着市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销售和推广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也为了考察各地市场和增加曝光率,后来她还自费跟着IMART市集去过澳门、上海等国内的多个城市。

但对于市集摊主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早期参与一次市集的过程非常辛苦,特别是在外地举办的市集,由于手工相册本身很重,三三总要一个人拖着一百多斤的箱子,从搬运、摆摊、销售都要亲力亲为。由于手工相册本高利薄,自己辛辛苦苦拖着一箱相册也挣不了几个钱。然而在2010年前后,当时办得风风火火的IMART创意市集也为她带来了不少收获,品牌现在合作的许多书店、销售渠道,以及志同道合的伙伴、朋友,都是她在一次次的市集辛苦的摆摊中积累下来的。三三现在是“食货星球”的合伙人之一,她和苹果就是在IMART创意市集中认识,最终成为现在的合作伙伴。

至于未来,三三希望不单单是手工相册,自己也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产品,当然都和旅行和回忆有关,是自己喜欢的又是擅长的,然后最美好的打算就是一边环游世界,一边继续这品牌。让旅行的点滴,充实着产品,然后一直延续下去传递出去。三三说:“也许我们的勇气也可以带给别人坚持的力量,把美好传递给更多人,我们也会更快乐。做品牌其实就是做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把这些理念通过产品和品牌去传递给同样想法的同类。”

猜你喜欢
剪贴市集本子
本子的心愿
扔掉的本子
牛年做牛兜
市集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剪贴字匿名信的言语特征及检验
我的剪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