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

2017-03-10 12:59向国华皮伊丹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革命红色

向国华,皮伊丹

怀化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

向国华,皮伊丹

(怀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8)

通过对怀化地区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独特性和价值阐述,结合当地多民族实际和地域特色,探索怀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从而推动怀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怀化;少数民族;红色文化;文化传承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怀化人民无论是汉族还是当地少数民族在我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乱纷争的艰难处境中,毅然选择认同、支持、参加一系列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具有鲜明湘西地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点的红色文化。怀化涌现了一大批诸如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杰出人物,“通道转兵”、“芷江受降”、“湘西剿匪”等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历史进程,五溪大地是湖南,乃至中国革命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沃土。因此,挖掘传承怀化红色文化,对发展红色旅游,推进了解怀化本土革命史、本土发展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一、怀化红色文化的内涵

怀化红色文化的内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认识,狭义的内涵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怀化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的先进文化。广义上的内涵主要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怀化境内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压迫、最终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所创造出具有湘西地域和少数民族特色的相关革命文化的总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怀化红色文化的创造除了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外,也包括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主导共产党参与下怀化儿女同仇敌忾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遗产。

怀化红色文化载体类型繁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物质形态,即外在表现形式,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中历史遗址有通道民族团结桥、通道小水战役纪念碑、通道转兵纪念馆、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湘西剿匪纪念碑等;红军会议旧址有通道恭城书院、芷江土桥冷水铺、新晃龙溪口;革命故居有粟裕故居、向警予故居、滕代远故居等标志性建筑。人们一接触到这些物质载体很容易联想到依附之上的红色历史事件及革命思想。二是精神文化载体,即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如表现革命内容、思想、过程的文化作品,包括《通道转兵》、《湘西剿匪记》、《血色湘西》、《湘西会战》、《最后一战》、《边城汉子》、《雄关漫道》等相关影视剧、小说、诗歌和历史文献。

几十年来,怀化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对革命事业的认同与支持。长征期间先后有包括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内的三支红军队伍途经怀化十县市(通道、靖县、沅陵、辰溪、溆浦、会同、黔阳、中方、芷江、新晃)、147个乡镇。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1]。虽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从事的革命事业百般污蔑,但怀化少数民族对革命历来是认同与支持的。他们坚定地响应“共产党是穷人的救星”、“红军和少数民族是一家人”的号召,在物质上积极支援,保证红军供给,充分发挥物资补给站和兵员补充基地的重要作用。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当地侗族、土家族、苗族等竭尽所能,在自身十分贫穷的基础上,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省出粮食与衣物,照顾伤员,当翻译做向导,甚至不惜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

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直接参与。部分有着先进觉悟思想的怀化人们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认为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穷人才有出路,直接参加革命,向警予、粟裕、滕代远、向仲华、刘晓等就是其中五溪儿女优秀代表。此外长征途中,红军连续遭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到达怀化时人员损失惨重。沿途怀化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青年积极加入革命队伍,如1935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途径溆浦时曾扩红军近三千,壮大了革命力量。这些新入伍的红军战士熟悉地方民族语言、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给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扩大影响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湘西人民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不顾流血牺牲,在自身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迫使日本军队在怀化芷江向中国军队无条件投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解放战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赴湘西剿匪,当地人民又一次挺身而出,为消除千百年来的匪患写下了恢弘一笔。

对我党民族平等理论的实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提倡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之前只是理论宣传,只有经过包括怀化在内少数民族地区时,才可能观察民族平等理论在民族地区的实践效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一次在中国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事实上,长征也是我党产生民族问题文件最多的时期,为以后新中国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怀化红色文化的独特性

怀化红色文化是怀化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不仅承载着红色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还具有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性。

(一)民族特色浓郁

怀化地处湘西南,虽以汉族为主,但也属于多民族的聚居区。怀化红色文化中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明显,因为不少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就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怀化不仅是多地域文化交融地,还是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之间的文化过渡带。怀化拥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五县“总面积达9 600余平方千米,总人口160余万人”[2]。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46个少数民族与汉族聚集一堂,各有独具艺术魅力的民族习俗,有侗族的鼓楼文化、苗族的盘瓠文化、楚巫文化。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在这里交汇,历史悠久,民俗浓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五溪文化”。因此,怀化红色文化不是来源于某一特定少数民族,更多是不同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共同努力的结晶。

(二)少数民族革命贡献巨大

近代怀化人民认同、支持、参与中国革命,创造的红色文化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家国意识,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怀化少数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历史上五溪人民不畏强暴,曾发生过大大小小一百余次起义,是怀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长征初期红军到达怀化时,积极发动少数民族青年参加红军,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穷苦老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给各族人民解除痛苦,带来欢乐,因而当地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青年踊跃参军,他们熟悉本地环境、道路、风俗习惯、民族语言,他们参军后,给红军行军、宿营、生活、打仗带来诸多方便,为革命的胜利写下了恢弘一笔。共产党敢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怀化少数民族吃得起苦、霸得起蛮、敢于担当、尚武好义的蛮文化相融合,最终在近代红色文化潮流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三)革命底蕴深厚

怀化人民尤其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对长征红军积极援助,发挥重要物资补给站和兵员补充基地的重要作用,为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在怀化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点燃了星星之火,促进了怀化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见证了“通道转兵”的伟大历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通道转兵”、“芷江受降”、“湘西剿匪”等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的进程。大量史料证明,五溪大地是湖南,乃至中国红色革命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沃土。自1990年溆浦县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县开始,到2016年怀化十三个县市区全部进入被认定为湖南省革命老区。

三、怀化红色文化的价值分析

怀化红色文化是激励五溪儿女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精神支柱,也是了解近现代史和民族关系的最好“教科书”和“营养剂”。

(一)革命精神传承价值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通道转兵、芷江受降、湘西剿匪等具有鲜明怀化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正是五溪儿女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民族独立与团结,为了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弘扬。

(二)民族团结印证价值

怀化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了我国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争取革命胜利,是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的一个缩影。在民族危难之际,一代又一代的包括侗族、土家族、苗族在内的五溪儿女,并不偏居一隅独守本民族、本地区的得失,毅然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抛洒青春与热血,为建立包含56个民族大团结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生于怀化会同的粟裕大将,侗族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历次反“会剿”以及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与汉族人民不分彼此,共同革命,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大团结。至今分布在怀化各地的民族团结桥、友谊路无不述说着民族团结的价值,实现民族和谐。

(三)革命理想教育价值

怀化红色文化为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粟裕、向警予、滕代远等不少革命先驱,倡导了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通道转兵纪念馆”、“湘西剿匪纪念碑”、“粟裕故居”等革命遗址见证了怀化少数民族为赢得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做出的历史功绩,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往传统主流的价值观遭到了思想多元化的挑战。人们可以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和精神启迪,从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精神之钙”。怀化红色文化可为当地开展革命理想教育、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素材。

(四)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红色文化不仅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输送精神弹药,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经济资源。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和平安宁环境下生活的人民渴望了解正在消失又略显陌生的前辈历程,因而红色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广阔。怀化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红色经济可促进怀化旅游业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平稳性发展,是怀化“扶贫攻坚”工程的又一重大素材。

四、怀化红色文化价值传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怀化地区在红色文化价值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怀化部分地区没有正确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在开发中没有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的原则,导致某些红色旅游资源遭到永久性破坏,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却往往忽视了最根本的文化价值。如对恭城书院、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粟裕故居等革命遗址的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自然和人为损毁十分严重,一些革命文物处于无保护无管理的状态。遗址周围的道路、路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与遗址建设缺乏同步性。当地民众缺乏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意识,在遗址内养殖家禽、胡乱堆放杂物。另外,怀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聚焦于历史事件的再现,而对背后的社会背景、民众支持尤其是少数民族特色着墨不多,深层次挖掘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不够。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统筹协调欠缺,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只是作为单个的点而独立存在[3]。整合开发不够,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还没有上升到形成完整的怀化地区红色文化的高度。对于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流于表面形式,或是做表面文章,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效果差强人意,因而怀化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始终处于中等层次,整体竞争力不强。

五、实现怀化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少数民族文化特性

怀化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独有的少数民族风情衍生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怀化文化的“名片”。少数民族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特殊存在形式之一,怀化红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参与。大革命年代正是这些无数少数民族群众前仆后继,积极支持共产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加快了革命胜利的进程,扬起了胜利的“番号”。传承怀化红色文化,离不开湘西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二)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互联网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建设突飞猛进,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无线上网使用率节节攀升。年轻一代人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生活,网络使用率的高低决定着文化传播传承的实际效果。推进怀化红色文化良性传承,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与社会现实、实际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更要积极推动形式创新与传播手段创新。除传统灌输式外,更应倡导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育方式,借助红色专门网络,立体式、全方位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红色文化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使怀化红色文化成为当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怀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力度

怀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怀化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选择、融合、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是怀化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承载着怀化红色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开发怀化红色文化资源理应着眼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渗透力和教育影响力,提升人们的理想、信念和品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活动,使怀化红色文化传播和当地学校的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编写红色文化主题教材,发行红色文化出版物,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报告会,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民众心中,用先进的红色文化来表达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做好怀化红色旅游的科学规划

在业余休闲生活中,外出旅游观光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科学规划红色旅游在怀化红色文化价值传承就显得尤其重要。红色旅游既可以促使红色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又可以潜移默化中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统筹规划怀化区域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这是开发传承怀化红色文化必须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怀化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通过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和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教育资源相互补充,做到游中学,学中游,形成教育合力。

(五)高度重视怀化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

怀化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载体。政府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开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同时,加强当地民众的红色文化意识,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民众在活动中感悟当年艰苦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精神,在切实体验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在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使他们具有保护革命遗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03年以来芷江举办了多届颇有影响力的国际和平文化节、2015年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2016年通道的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就是很好的尝试。

怀化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富含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在实现“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在提升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继承、弘扬、创新少数民族红色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可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2]薛忠勇.怀化地区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4]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The Value and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of Huaihua Minority

XIANG Guo-hua,PI Yi-da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Through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uniqueness and the value of red culture of minority in Huaihua area,com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al practic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we can explor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Huaihua minor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local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Huaihua red culture.

Huaihua;Minority;Red culture;Cultural inheritance

D642

A

1671-9743(2017)07-0053-04

2017-04-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研究”(14JD710028);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怀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红色经济的发展”(2016);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14C23)。

向国华,1976年生,男,湖南洪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皮伊丹,1994年生,女,湖南常德人,本科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