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

2017-03-10 12:59陈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玛利捕鲸白鲸

陈燕

《白鲸》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

陈燕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 合川 401520)

《白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作,而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使作品充满艺术活力。《白鲸》主要采用零聚焦叙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故事情节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使叙事者和人物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插入大量与情节发展不相关的内容,而不显突兀。为了弥补“零聚焦”叙事的缺陷,《白鲸》有效地使用了“内聚焦”和“外聚焦”叙事,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神秘感,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叙述聚焦

一、引言

19世纪的美国文坛见证了一部传世佳作——《白鲸》。《白鲸》 (Moby-Dick) 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代表作,它不仅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然而,由于其百科全书式的复杂内容,以及大量背离当时小说创作规则的、极富独创性的写作技巧,该小说在出版时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反而遭到了来自读者和批评家们的猛烈攻击和强烈批评,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在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麦尔维尔及《白鲸》几乎被遗忘。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坛才重新发现了这部作品,并高度赞扬了其卓越的艺术成就,称其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和世界文学的经典”[1]247。从此世界各国学者便开始了《白鲸》的研究热,许多学者从宗教、哲学、生态学、现象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以及小说的多重主题、悲剧性、象征意义、艺术特征、人物特征等对其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该小说叙事聚焦的研究较少,然而,正是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让《白鲸》充满活力和艺术魅力。因而,本文试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对《白鲸》进行深入解读,可以为叙事学研究提供新的文本分析的范例,从而加深对叙事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叙事聚焦其实就是指叙事的“视角”问题。作者(更确切地说是叙事者)在讲述故事时,都应该选择恰当的视点并从某一特定角度来描述。“视角”就是讲述故事时观察故事的角度,简言之,就是指由谁来充当“观察之眼”[2]。20世纪30、40年代,叙事视角在西方文学理论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到了20世纪70至80年代,叙事视角成了一大热门话题,视角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以前,尽管许多西方文学评论者注意到了叙事视角在作品分析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叙事视角的研究“往往混淆了‘谁看’与‘谁说’的基本问题”[3]100。与叙事视角相关的术语也较多,如point of view,viewpoint,focus of narra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等,但是这些术语几乎都混淆了“感知者”和“叙事者”之间的界限,尤其是“point of view”一词。“point ofview”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指涉视角之词,当时“不少学者直接将‘point of view’用于描述叙述者(作者)的语气,或将‘语气’视为‘point of view’的文字化身,这无疑加重了对‘眼睛’与‘声音’的混淆”[2]。1972年法国叙事学家热奈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一书中对“谁看”与“谁说”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区分,并提议用“聚焦”(focalization)一词来代替传统的颇具争议的词——“视角”,“热奈特这一用法的极大优势在于其消除了‘感知者’和‘叙事者’之间的混淆,这是以往使用‘视角’等相关术语无法避免的”[4]72。简单地说,“聚焦是‘视觉’(即观察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的,在叙事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受谁的眼光的限制”[6]99。热奈特将聚焦分为零聚焦(zero focalization)、内聚焦(internal focalization) 和外聚焦(external focalization)三种类型[7]129。叙事聚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信度与读者的距离。在《白鲸》中,麦尔维尔灵活地采用了这三种聚焦方式来叙述故事。叙事聚焦的灵活变化一方面有利于故事情节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拉近了叙事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故事当中来,深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受,读者的感情移入拓展了读者对作品的解读空间。《白鲸》灵活多变的叙事聚焦有利于小说多维的叙事结构和百科全书式的复杂内容,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本文从叙事聚焦的灵活变化来解读《白鲸》这部经典巨作。

二、“零聚焦”的全知性叙事

“零聚焦”,又称“无聚焦”,是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法国叙事学家托多洛夫用“叙事者>故事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传统的叙事文本通常采用这一聚焦方式。在“零聚焦”叙事中,叙事者犹如上帝般全知全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故事了如指掌,他不仅控制着故事的发生发展,了解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常常在叙事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等。对于“零聚焦”,申丹教授的理解比较深刻,她认为“全知叙述并非‘无聚焦’或‘无视角’,只是‘视角’变化无常而已”。她提出用“零聚焦=任意变换的观察角度”[2]这一公式来表示。因而,在“零聚焦”叙事中,叙事者可以随意地从一个人物转移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零聚焦”视角不仅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能够拉近叙事距离,使读者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消除阅读的陌生感。

和其它许多传统小说一样,《白鲸》大量采用了“零聚焦”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用“零聚焦”叙事,《白鲸》的叙事者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了解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情。例如,在小说29章中,当二副斯塔布(Stubb)抱怨亚哈在甲板上来回走动,用他尖硬的假肢在甲板上敲得叮咚响,扰了船舱里人的好梦时,亚哈对他一阵怒骂并用自己的假腿踢了他一脚。斯塔布受到惊吓退回了船舱,然后很惊诧地自言自语道:“受了这样的侮辱而不进行反击,这在我从来没有过,没有过!”“啊,太奇怪了,我怎么退回来了,要不要冲上去揍他一顿,停止退后,斯塔布!斯塔布!”“算了,算了,还是跪下来为他祈祷吧!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祈祷!”[8]140斯塔布的这段内心独白具有明显的对话特征,因为他的语言好像被人质问并被人打断。而在30章中,叙事者又展示了亚哈的一大段内心独白,这段内心独白发生的时间几乎与斯塔布的独白时间重叠,这样的叙事也只有“零聚焦”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有这样的能力。类似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再如小说的135章,大副斯达巴克(Starbuck)望着苦苦相劝却执意要去追赶白鲸的亚哈远去的小艇喃喃自语道:“他的心简直是铁打的。”“别说是莫比·迪克,这回恐怕是一群鲨鱼就可以把你们都嚼碎了呀!”[8]553当时所有船员都跟着亚哈乘着小艇追赶白鲸去了,只剩下斯达巴克独自一人留在甲板,因而他这里的内心独白只能是从全知的叙事者的视角来展示的。

其次,使用“零聚焦”叙事,《白鲸》的叙事者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小说30章“烟斗”中,亚哈一边吸烟一边自言自语:“哎,吸烟怎么也不能减轻痛苦了?”“我的烟斗啊,难道你也失去了魔力?我这是在干什么,天哪,我这样喷出烟来,是不是像大鲸鱼一样在做最后的喷射?”“烟斗是宁和的象征,如今它只能给我带来痛苦了,我要它还有何用?”[8]141通过这些内心独白,亚哈的内心痛苦就被暴露无遗了。小说中类似的展示人物内心独白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小说第37章“傍晚的战书”几乎整章都是亚哈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亚哈留在海上跟白鲸决斗到底的决心和一整天的痛苦思绪。通过这些内心独白的展示,麦尔维尔有效地拉近了读者跟人物的距离。

再次,使用“零聚焦”叙事,《白鲸》的叙事者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例如在小说24章“为捕鲸辩护”中,叙事者对捕鲸行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捕鲸业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行业。叙事者认为捕鲸者甚至比战场上的士兵更值得称赞:“和那些尸臭冲天的战场比起来,捕鲸船上滑溜溜的甲板不知道要干净多少倍呢!那些操纵杀人武器的士兵们回到后方时,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酒林肉池的招待会让他们昏昏然。不过,如果他们去面对抹香鲸的尾巴,大概没有几个还能站住脚而不瘫在地上。”[8]131实际上,《白鲸》的叙事者常常对周围的人和事发表雄辩、冗长的评论。例如,小说第8章,梅普而神父靠讲坛上垂下的一副软梯爬上讲坛,可他登上讲坛后又蹲下身体不紧不慢地将软梯一节一节地收了起来。叙事者以实玛利评论“这个举动似乎巩固了他高高在上的地位。他难道是靠这种肉体上与人们的距离来表示他精神世界的卓尔不群吗?他不是已经因为自己的圣洁和真诚而拥有了超凡脱俗的圣名吗?这种小小的手段实在让人费解。”[8]56

最后,使用“零聚焦”叙事,《白鲸》的叙事者能够常常游离于故事情节,穿插一些与情节发展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小说24、25章的“捕鲸者说”、32章的“鲸类学”、33章的“标枪手和船长”、56章“加纳利的鲸鱼”、57章“各种形式的鲸”60章“捕鲸索和人生的危险”、62章“英雄的标枪手”、63章“令大鲸也令自己生畏的标枪”、65章“嗜鲸为生的人们”、68章“神秘的服装”74章“抹香鲸头一览”等章节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词源学、鲸类学、与捕鲸相关的神话传说、捕鲸业的习俗和传统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几乎没有关系。“零聚焦”叙事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叙事者的观点,有助于将重要的主题和价值观传递给读者。然而,“零聚焦”叙事也有自己的缺点。在“零聚焦”叙事中,叙事者一方面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不仅可能破坏作品的真实性,还可能使读者完全丧失想象的空间。另外,这种叙事也很难产生悬念,从而破坏作品的戏剧性。为了弥补“零聚焦”叙事的缺陷,麦尔维尔有效地使用了“内聚焦”和“外聚焦”叙事。

三、“内聚焦”的限制性叙事

“内聚焦”是指从小说中的某个特定的人物视角叙事。托多洛夫用“叙事者=作品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内聚焦”又分为固定式内聚焦(即以一个固定的人物视角叙事)、转换式内聚焦(即从“不同的人物来聚焦,从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转换到另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9]21) 和多重式内聚焦(即从多个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同一个事件) 三种[10]189-203。在《白鲸》中,麦尔维尔有效结合使用了这三种内聚焦。

小说的前20章主要采用的是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者聚焦于参与者以实玛利,讲述了以实玛利渴望海上的不平凡生活,于是来到新贝德福镇,在镇上遇到了魁魁格并成为好友,两人一起签约“皮廓德”号捕鲸船于圣诞节这天登船出海。在这些章节中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严格从以实玛利的视角出发来讲述的。以小说第一章开头为例:“叫我以实玛利吧。很多年前,那时我的钱包瘪瘪的,陆地上看来没什么好混的了,干脆下海吧,去我们这个世界上占有绝大多数面积的大海里逛逛吧!这已是我唯一的去处了。每当我心烦气躁,肝火直升脑门时;每当我愁绪万千,心情犹如11月阴暗潮湿的天气时;每当我身不由己,跟着不相干的送葬队伍走向墓地时;每当我忍无可忍,马上就要在街上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时,我都得赶紧去出海!”[8]21引文从参与者以实玛利的角度,描述了参与者以实玛利如何厌恶陆地上单调乏味的生活,想要马上到自由自在的海上去。同样,小说关于参与者以实玛利与捕鲸手魁魁格的相遇的叙述也是聚焦于参与者以实玛利。当鲸鱼客店的老板告诉参与者以实玛利将跟一位捕鲸手睡同一张床时,他根本不知道谁是这个捕鲸手,不禁开始慢慢担心起来,不断询问这个捕鲸手的信息,并在脑子里想象这个人的样子,“我在心中为这个捕鲸手画着像,突然有点不放心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等他先脱衣服上床以后我才上床。”[8]35当店老板告诉他,那捕鲸手出去卖“他的头了”,以实玛利吃惊地问道“卖不掉他的头?——你在瞎编些什么来蒙我?我顿时火冒三丈。老板,你真的是说,这个捕鲸手真的在这个神圣的星期六晚上,或者不如说是礼拜天早晨,在这个城市到处兜售他的头?”[8]35可见这时叙事者使用了参与者以实玛利有限的叙事视角,因为此时他在故事中完全不知道魁魁格来自于食人族。

从37章到39章,小说采用转换式内聚焦,分别以船长亚哈、大副斯达巴克、二副斯塔布为聚焦者展示了他们的内心独白。而小说40章,船员们就像进入戏剧场景一般一一出场,此时每一个船员都分别是聚焦者。通过使用转换式内聚焦,麦尔维尔让人物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想法、观点和态度而不受叙事者的干扰。

小说中多重式内聚焦的使用也很突出,例如在小说第99章“面对金币”中,麦尔维尔分别以各个船员为聚焦者,展示了他们对金币的不同看法。同样,对于白鲸莫比·迪克的叙述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从以实玛利在新贝德福镇首次听说莫比·迪克的传奇故事,到海上亚哈向经过的船只打听莫比·迪克的下落时对它的叙述,直到最后皮廓德号的船员们亲眼所见时对它的描述,这些叙述都是以不同的人物为聚焦者来向读者展示白鲸。同样,小说对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费达拉(Fedallah)的叙述也采用了多重式内聚焦叙事。

“内聚焦”叙事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表达力。由于“内聚焦”限制了叙事者的叙事权威,因而增加了故事悬念,从而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

四、“外聚焦”的神秘感

外聚焦叙事也是一种限制性叙事,它是指叙事者在叙述中仅仅“叙述事件和人物的外部活动而无法深入人物的思想和感受”[10]190,托多洛夫用“叙事者<故事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通过外聚焦叙事,叙事者严格从人物和事件的外部呈现,他可以展示人物的外貌和行动,却不能描述人物的思想和感受,因而“叙事者所叙述的比人物知道的更少”[10]189。另外,外聚焦叙事者也不对事件和人物做任何评论和解释,因而往往会增加故事的神秘感,从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或解释空间。这种叙事虽然会加大读者与作品的叙事距离,增加读者的阅读陌生感,但是,它使得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从而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白鲸》中,麦尔维尔也多处使用了外聚焦叙事,例如小说的第41章,当亚哈向船员们发誓要向莫比·迪克复仇时,对于船员们为何要跟随亚哈追赶白鲸、船员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叙事者感叹道:“要把这一切解释清楚,却不是我以实玛利能够做到的。”[8]198这时,叙事者以实玛利明显不知道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去揣测这背后的原因。

再如,小说第 78章,当水手塔斯蒂哥(Tashtego)爬到吊在桅杆上的抹香鲸的头顶挖大鲸的脑窝油时,不慎掉入大油桶里,随即又跟大鲸一块儿掉入海里时,叙事者这样叙述道:“是塔斯蒂哥这个印第安野人粗心大意,一时松了抓住吊着鲸鱼脑袋的大滑车的链子的那只手;是他站的那地方太滑了;还是魔鬼本人有意要弄出这等事来,却又不说明它凭什么这么干;事情到底是怎么起的,现在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总之,只听得塔斯蒂哥叫了一声,掉到海德堡大桶里去了。”[8]346对于塔斯蒂哥为什么掉入了大油桶里,叙事者也不知其原因,反而更给作品平添了一些神秘感。

再如,在小说第19章“预言家”中,以实玛利和魁魁格签约皮廓德号后,走在回旅店的路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突然出现,并向二人询问签约的事,说着一些奇怪的让以实玛利他们听不懂的话,例如“那个叫花子似的陌生人手指指着‘皮廓德号’,眼睛瞄着,这样一动不动地站了一会儿,似乎是沉溺在一种深感不安的冥想之中;然后,微微一惊,转过脸来对我们说:——‘雇用你们了,是不是?名字已经写在合同上了?好啦,好啦,签就签了;要来的终归要来;话又说回来,也许结局不会那样。不管怎么样,一切都已经定下来了,都安排好了;总得有水手跟他一起去,我想;是这些人去,还是另外一些人去,反正都一样,上帝怜悯他们吧!早安,船友们,早安;愿冥冥上苍保佑你们;对不起耽误了你们。’”[8]116对于这位陌生人,以实玛利和魁魁格觉得奇怪和难以捉摸。很明显这时叙事者限定了自己的叙事权利,给读者造成了陌生感,同时勾起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想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位神秘的人物,以及他那些疯疯癫癫的语言背后到底有什么内含之意。当然,《白鲸》中类似的例子还较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主要采用零聚焦叙事。通过零聚焦叙事,叙事者可以随意地从一个人物转移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不仅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能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方法消除了读者阅读的陌生感,但这种方法同时也可能破坏作品的真实性,还可能使读者完全丧失想象的空间。为了弥补零聚集叙事的缺陷,作者又巧妙地结合了“内聚焦”和“外聚焦”叙事。使用“内聚焦”叙事麦尔维尔不仅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表达力,而且增加了故事悬念,从而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通过“外聚焦”叙事,麦尔维尔限制了叙事者的叙事权利,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或解释空间,从而大大提升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兴趣。《白鲸》主要以实玛利作为叙事的聚焦者,有时又以故事人物为聚焦者,这样就形成了叙事聚焦的变换。通过叙事聚焦的变换,麦尔维尔可以将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态度直接呈现给读者而不受叙事者的干扰。同时,通过叙事聚焦的变换,叙事者的声音也时强时弱,从而形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1]Laurie Dimauro.Nineteenth-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Vol.12[C]. Detroit:Gale Research Company,1987.

[2]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

[3]Mieke Bal,Narratology: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M].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5.

[4]Shlomith Rimmon-kenan:Narrative Fiction.London:Routleledge,2002.

[5]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8]Herman Melville,Moby-Dick[M].New York:Pocket Books,1999.

[9]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Gerard Genette:Narrative Discourse,translated by Jane E.Lewin.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An Analysis of the Flexible Shifting of Focalizations in Moby-Dick

CHEN Yan
(Foreign Trade and Business Colleg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Hechuan,Chongqing 401520)

Moby-Dick is an encyclopedic work,while flexible shifting of focalizations contributes to its artistic vitality.The novel chiefly uses zero focalization,which,on the one hand,is bene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lot,on the other hand,makes it available for the narrator and characters to convey their ideas and judgments freely.And the author can also insert many plotirrelevant materials by using zero focalization.In order to fill in the gap of zero focalization,the author also uses internal focalization and external focalization effectively.Internal focalization restricts the narrative authority of zero focalization,thus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reality of the novel and enlarging its expressive force,while external focalization intensifies the sense of suspense and mystery,which increases readers'reading interest.

Herman Melville;Moby-Dick;focalization

I106.4

A

1671-9743(2017)07-0097-04

2017-03-14

陈 燕,1984年生,女,重庆潼南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玛利捕鲸白鲸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白鲸
我爷爷是捕鲸手
绿山墙的安妮(二)
信息时代
充分检查
空中“大白鲸”
日本:继续捕鲸继续捕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