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中国写实油画

2017-03-10 12:59赵关键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油画家民族化油画

赵关键

论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中国写实油画

赵关键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 安徽 巢湖 238000)

社会发展导致艺术语境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的艺术语境也对中国写实油画产生影响,科技的发展使写实油画图像化,受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流行文化的侵袭也使写实油画出现新的面貌,各时期的政治环境也巨大地影响着写实油画的发展。根据当代艺术语境,分析当代多元艺术语境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根据中国写实油画面临的现状提出写实油发展建议。

多元化;艺术语境;中国写实油画

写实油画是中国油画创作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美术领域的主流。自“八五新潮”后,中国美术创作发生巨变,西方新观念和新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油画形式更加丰富,让国人耳目一新。虽然西方观念和思潮为中国油画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但是西方观念和思潮给中国油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极为深刻,至今未消除,如否定中国的写实绘画。此外,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高,各种“前卫观念”不断影响人们的心理,大量美术作品充斥人们的眼球。在此情况下,传统绘画理念及评判标准被颠覆,中国写实油画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写实油画发展不仅需要解决油画创作面临的技术问题,更需要从思想观念上发生改变,适应多元化艺术语境。

一、写实油画特点

写实油画来源欧洲古典传统绘画,写实风格则是油画领域的奠基石[1]。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并推动了写实油画的精神内涵及表现形式不断创新。上世纪,艺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多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写实油画的地位产生巨大冲击,写实油画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是,写实油画因具有雄厚的根基而仍备受人们喜爱,主要原因在于写实油画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表达,体现了大众的思想和审美。不可否认,多元化发展也对写实油画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并引起写实油画的表现形式、技术、材质等发生变革。在当代环境下,写实油画发展的困境值得每一位油画艺术家审视,不仅是写实油画突破自身局限的要求,更是促进中国乃至人类艺术发展的要求。

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写实油画具有逼真、技术性强的特点,雅俗共赏,不同水平层次的群体都容易接受。写实油画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作品更是从平凡事物中挖掘出不凡之处。基于该点,写实油画的“写实性”艺术形象更加容易激发共鸣。目前,写实油画是我国主要的油画创作形式。写实油画发展至今已经具有数百年沉淀,备受观众喜爱,在我国存在庞大的写实绘画创作团队。但自上世纪后,油画的形式、语言、风格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并存。多元文化并存也导致写实油画不再“一家独大”,新媒介和新材料的使用促使油画语言形式表达发生变革。而且写实油画繁荣的背后也存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差异产生的潜在危机,在市场程度不断提升以及“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下,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实践都存在前所未有的迷茫,写实油画家必须解决多元化带来的冲击,走出一条符合写实油画发展的道路。

二、当代多元艺术语境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

(一)社会和政治环境带来的影响

写实油画传入中国至今,发展始终受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如康熙年间,意大利画家因康熙的评价改变了欧洲传统写实绘画法则,将欧洲写实绘画法则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使写实绘画在中国走上新的发展道路。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方面,社会精神状态决定了写实油画的主题内容。如抗日战争至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徐悲鸿、唐一禾、刘海粟等知名油画家均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批作品在探索民族化美术的同时,又刻画出劳苦群众的内心,唤醒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写实油画作为人民抗争旧制度、旧势力的武器和手段,在战争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核心转移至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来,中国写实油画内容也主要突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如《天安门前》(孙滋溪)、《钢水·汗水》 (广廷渤)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化和工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场景。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和文化被解放,带来人们的思想的大解放,艺术家走出自我封闭状态,中国油画创作突破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局限,回归到表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上来。同时,现代欧美艺术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写实油画进入自由创作阶段。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艺术作品以消费品形式进入人们生活,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同时消费者的审美呈现出奢靡、媚俗倾向,部分油画家为经济利益放弃行业准则和道德良知,创造出艺术品位低下的作品。如在写实油画方面,产生了一些迎合低层次市场需要的萎靡形象、庸俗的人体作品,缺少作为中国人现实状态的精神品格[2]。此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盲目消费艺术作品问题突出,导致艺术品市场混乱,大量低水平作品充斥市场。虽然油画家自身水平对艺术品市场混乱有直接影响,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艺术与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许多艺术品为提升市场份额而盲目降低市场价格,导致大量庸俗廉价作品进入艺术市场。同时,消费者自身艺术修养不足,缺少辨别艺术品真伪能力,为庸俗廉价作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

(三)流行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流行文化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当代艺术发展,年轻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大量融合数码影像、卡通、广告等流行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加时尚。如《童话里的故事》 (杨纳),该作品以卡通为原型,结合迷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凸显“青春”,作品的特点和个性突出。该作品中,大头、明亮眼眸、孱弱身躯、纤细手指和烈焰红唇凸显出病态和荒诞的生活方式。再如《注视NO.1》 (薛欣),该作品也将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融合了影像元素,作者以油画为媒介,使用蓝色作为作基色,以时尚女性为人物形象。蓝色寓意水世界,表现宁静的生活方式;人物形象表型怪异,表现出当期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诠释出“女人如水,生命如歌”的态度。

流行文化对写实油画创作的冲击在所难免,流行文化与写实油画的融合也必然导致新的问题。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流行文化与中国写实油画艺术的关系。首先,中国油画艺术需要融合当代潮流文化。流行文化是社会现象,不受人的意志改变。流行文化作为时代发展产物,写实油画发展必须吸收流行文化元素,才能为写实油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从各个时期写实油画作品看,写实油画始终吸收流行文化的元素,这样才使各个时期的写实油画作品均具备该时期特色。也只有这样,写实油画才能被各个时期的观众接受,写实油画的发展才具备发展的可能性。吸收流行文化元素是当代年轻艺术家突破禁锢、表达观点,实现油画艺术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吸收流行文化元素需要坚持原则,避免陷入盲目跟风局面,丧失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图像和数字技术的影响

图像文化的出现对写实油画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部分写实油画家错误理解图像的含义,单纯认为图像是艺术表达的目的,无新意地、机械地临摹照片,并且该情况愈发严重。写实油画家青睐图像的根本原因在于懒惰,随着物质条件丰富,艺术家缺乏创作动力和激情,将临摹照片作为创作的便捷途径。虽然艺术家可以借助照片进行创作,但是只能将照片作为辅助,根据创作意图运用照片,而非将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的表达完全依赖照片。写实油画在某个时期具有照片的记录功能,但作为艺术作品其更多地承担起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的责任。绘画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图像,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对于形象的想象与塑造以及在创作进程中注入的人文气息,都是图像永远无法获得的[4]。照片虽然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现实,但是在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上永远无法取代写实油画。

科技发展为油画创作带来了便利,许多现代技术用于油画创作,如数字技术。现代技术应用改变逐渐颠覆了传统油画创作方式,如使用喷绘机将内容喷到布面,节省了起形和铺色操作,提高了创作效率。但是创作过程是艺术家情感酝酿和积淀的过程,机械喷绘作品的色彩及笔触缺少灵动和艺术特性,作品也缺少个人情感。

三、中国写实油画发展

(一)立足本土,走民族化道路

民族化是指运用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走民族化道路要求艺术家充分了解本民族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爱好,借鉴优秀的本民族传统及其它民族优秀的特点。民族化是评判艺术作品的指标之一,也是众多艺术家追求之一。自油画传入我国至今,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家始终未停止写实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如同对待外来文明的影响一样,外来的美术风格、样式和技法是否能在另一国度扎下根来,完全取决外来美术是否能够满足该国的需要[5]。同时,我国的艺术家也会根据本民族的传统来改良外来的美术风格,使之更符合我国的文化需要。如早期著名画家徐悲鸿,他将西方油画及素描与笔墨韵味融合,创作出《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诸多作品;如教育家董希文,最早提出油画民族化,将时代精神及中国风格融入作品中,创作出《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等诸多优秀作品。他还提出“油画的中国风”理念,认为追求中国风格的油画是当代油画家的最高追求目标。所以,画家应学习民族绘画的优秀风格,在油画研究技巧中理解传统绘画,建立基于本民族的艺术情感和认知,使民族传统融入血液。也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国外油画技术,并将其变为本民族的东西。

追求油画民族化也是当代中国油画家永恒的研究课题。20世纪末,国内许多油画家都致力于该目标,埋首于民间乡土题材创作,在这一批油画家的努力下,中国形成了一股“民间本土化”风潮,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本土化油画作品,如《驰骋的心》(郑义)、《山里的媳妇》 (王沂东)、《冬月》 (罗中立)。在探索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上,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油画艺术创作语言和形式,推动了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

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中国文化艺术与世界交流中,要树立中国形象和中国语言,必须树立身份意识和文化认同。对于油画艺术家而言,树立身份意识和文化认同的关键在于立足本土,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当代艺术家也需要坚持民族化发展道路,沿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油画民族化道路”前进。

(二)吸收“时代养分”

每个时期的写实油画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该时期的精神面貌。中国写实油画从引入到发展,每个阶段的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总而言之,写实油画与时代密不可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多元化意识影响了每一个人,包括写实油画艺术家。从《开国大典》(董希文) 到《父亲》 (罗中立),再到《早点》(昕东旺),以及其它农民主题的写实油画,都体现了写实油画与时代的关系。例如当代油画家郑义,其农民主题的油画作品都与其家乡黑龙江有关,画笔下的农民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再如反映新疆风土人情油画作品《塔吉克新娘》 (靳尚谊),从该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写实油画已经从“仰望”西方油画作品向“独立人格”转变。写实油画传入中国的数百年时间中,国内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该体系也在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中国写实油画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艺术要发展,必须以时代为基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艺术风格的创新也是该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结果。正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油画风格就是受前苏联的影响,几乎都是苏派面貌。而在今天,写实油画也需要吸收时代养分,具备时代精神,写实油画家也需要摒弃保守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接受和借鉴时代新元素,大胆使用新科技和新材料,挖掘新媒体,才能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但是,也需要看到一味追求“新奇”的弊端,以免过于依赖新技术和新材质,导致写实油画丧失应有的精神内涵。艺术家也需要深入和理解生活,形成将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能力。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创作出符合本时代中国群众欣赏的写实油画作品。

四、结语

在世界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艺术文化交流增多,艺术多元化深入人心。在国内外艺术文化交流中,需要从中吸取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多元艺术语境下,写实油画也需要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接受锤炼。对中国写实油画而言,适应多元艺术语境已经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样式。中国写实油画艺术家需要抓住民族化和时代特色两个方面,一方面立足本土,走民族化道路。另一方面,吸收当代文化精髓,利用当代文化创作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

[1]孙靳炎.对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建议[J].大众文艺,2016(12):70.

[2]邵大箴.迎接挑战,拓展新空间“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J].美术之友,2007(2):40-45.

[3]张祖英.中国油画发展现状及对写实油画当代属性的思考[J].美术学报,2010(1):25-30.

[4]尚辉.寻求东方文化品格的中国油画——中国油画艺术展的历史叙述[J].美术观察,2012(9):62-67.

[5]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南京美术出版社,1998:313.

The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n Contemporary Multicultural Context

ZHAO Guan-jian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aohu University,Chaohu,Anhui 238000)

Social development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context in a diversified direction.The diversified artistic context also had an impact on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de the painting of realistic oil painting,infiltrated by other art categories,and the invasion of popular cultur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look,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eriod also a hug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tic oil painting.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art contex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pluralistic artistic context on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and puts forward realistic oil development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diversification;artistic context;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J213

A

1671-9743(2017)07-0110-03

2017-05-13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1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岩画的文献学研究”(2012M511786)。

赵关键,1980年生,男,安徽灵璧人,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水彩画的实践与理论。

猜你喜欢
油画家民族化油画
一张油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油画《塬下》
油画
油画家之死
著名油画家——孔凡平
著名油画家——王沂光
隽永的悲凉——追忆油画家赵开坤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