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审视与改革思考

2017-03-10 12:59王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学语言文字

王霞

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审视与改革思考

王霞

(怀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为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语言类课程亟待进行教学改革,这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重构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建立动态性、多维度的考核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加强与中学语文的衔接,重视语言类课程的配合,关注研究动态和语言现实,增强时效性、鲜活性,遴选实用性教学内容,突显新闻专业的特点,科学编排教学内容。

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普遍开设现代汉语、新闻语言学等语言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之能熟练、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和汉字。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和教学经验,新闻专业开设的语言类课程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语言类课程普遍不重视、兴趣不高、收获不大,甚至有厌学弃学的情绪。如何让新闻专业学生认清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意义及价值,怎样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突出新闻专业的特点、体现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动态性原则,如何让语言类课程真正发挥提升应用型新闻人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作用,成为摆在广大教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问题。

一、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国内很多地方院校新闻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主要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划分出来的,其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常常带有浓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色彩。新闻专业普遍缺乏具有新闻工作经验的语言类课程的教师,常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任课教师不清楚新闻专业的实际需求,通常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差异,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大多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新闻专业学生普遍不愿学习语言类课程,对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认为语言类课程不是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学内容将来在工作中也派不上用场;感到语言类课程理论性太强,太难学,所以学习兴趣不浓。可见,目前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显然不能适应新闻专业的学生,亟待根据专业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目标也相应不同,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要凸显专业特色。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汉语言文学、新闻、编辑出版、文秘等专业的学生,因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不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新闻专业主要是培养到各类媒体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报道、文稿编辑、节目制作、宣传策划、网络信息管理、网络舆论分析与引导、新媒体营销与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新闻媒体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起着重要的影响,新闻工作者应该成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标杆和表率,所以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熟练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新闻专业的职业需求,在以培养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为初衷和基本任务的新闻专业讲授语言类课程时,应该紧密围绕“两能一意识”来进行教学。“两能”是指理解普通话和汉字的能力、运用普通话和汉字的能力。“一意识”是指熟悉并有意识贯彻国家有关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和规范。

二、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设置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各高等院校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设置比较复杂。有些院校仅设置现代汉语课程,有些院校设置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有些院校设置了新闻语言学课程。以怀化学院为例,广播电视学专业成立于2005年,2005-2016年仅开设了现代汉语课程,51课时。从2017年开始,现代汉语课程调整为30课时,增设新闻语言学课程,34课时。

要科学地设置课程,就必须依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并且要遵循学习规律。刘大为、巢宗祺提出,区分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分化两类语言类课程,一类以语言应用能力为能力目标,一类以语言研究能力为能力目标[1]。显然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比较符合新闻专业的实际。设置课程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科学设置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层次,使学习内容由浅及深、由宏观到微观、由通用到专业逐步过渡,使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由低到高逐步提升。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中,现代汉语、普通话训练是基础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新闻语言学是专业提升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开设。网络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比较、普通话与新闻记者等课程是选修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这种层级式课程的开设,旨在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三、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材建设

很多地方院校新闻专业的办学时间不长,语言类课程的教材建设非常薄弱,缺乏针对新闻专业而编写的各类语言类课程教材。

例如现代汉语课程,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的潮流中模仿现代俄语课程而开设,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根据樊中元的统计,截止到2016年年底大约有193种现代汉语教材(不包括重印或修订版)。从教材类型看,有大学通用性教材、大学师范性教材、函授教材、远程教育及成人教育进修教材、自学考试教材、留学生使用教材,其中大学通用性教材有143部,占整个现代汉语教材的74.1%[2]。“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发展主要体现在出版数量多、编写地域广泛、名称比较统一,教材类型众多,编写体例形式多样,教材内容通用性较强,针对性比较弱,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等方面。”[2]纵观现代汉语教材的建设现状,教材数量很多,所取得的成就比较大,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教材的实践性环节、教材理论体系、内容构架和编排体系、合理科学地采用和吸收新的语言学理论体系和新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二是缺乏针对新闻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大多借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主要借用目前影响最大的两本现代汉语教材,一本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另一本是胡裕树主编的[3,4]。这两本教材经历了多次修订,但受已有框架和条件的限制,常常只是一些微调,其不仅时代性、实用性不强,知识老化,过分强调知识性,忽略了能力培养,有些内容脱离当前的语言生活实际,而且没有专业针对性,显然不适合新闻专业使用,因此编写一本突出新闻专业特色的现代汉语教材是当务之急。

又如新闻语言学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崔梅的《新闻语言教程》,李元授、白丁的《新闻语言学》,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孙国平的《实用新闻语言》,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李水仙的《电视新闻语体研究》,段业辉、李杰、杨娟的《新闻语言比较研究》,李杰的《媒体新闻语言研究》等。实际上,这些大多是新闻语言研究专著,内容过于专业化,不够通俗易懂,不太适合作教材,因此编写一本适合教学的新闻语言学教材也是当务之急。

四、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涉及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但关键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这需要根据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或重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深浅、详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删除或深化相关内容

目前,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与中学语文的内容重复较多,并且没有体现层次差异,这使学生感到大学的语言知识学习只是在炒剩饭,毫无新鲜感,没有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语言知识,删除重复内容,例如中学已经学习过的句子成分分析则可以删除;有些内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但只是浅层次的,大学阶段要从更高层次来学习,这就需要深化,例如中学已经学习过比喻修辞格,但这类修辞格的构成条件、类别、与相关修辞格的区别均要深入学习。

(二)重视语言类课程的配合,处理好详略关系

有些教学内容,各语言类课程都重点讲述,这使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知识结构,合理地进行详略处理。例如现代汉语课程和新闻语言学课程都会涉及语体知识,但现代汉语主要从宏观上讲述新闻语体的特点和类别,新闻语言学主要从微观上讲述新闻语体的标题、导语、篇章结构。

(三)关注研究动态和语言现实,增强时效性、鲜活性

现有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大不足就是缺乏时效性和鲜活性,一是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及时在教材中体现,教师应该高度关注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与新闻语言密切相关的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二是教材中的语例比较陈旧,没有反映当今的语言现实。教师可以从当今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去选择语例,新闻标题、广告用语、手机短信、新词新语、社会用字等鲜活的语言文字现象等都可以是语例来源。

(四)遴选实用性教学内容,突显新闻专业的特点

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所讲授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例如现代汉语课程,仍采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讲授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知识点多,覆盖面宽,但有些知识点,例如义素分析、音位的划分与归并,由于理论性强、实用性弱,并不适合新闻专业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新闻专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要体现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

一是要增加语言文字法规和规范方面的内容。新闻媒体的语言文字应用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主要标志,其不仅最能反映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变化,其规范化水平还对语言、文字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时必须严格遵循语言文字规范,教学时必须增加语言文字法规和规范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等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规。

二是要增强文字部分的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文字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目前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规范使用汉字是新闻专业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目前文字部分在语言类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小,这不适应新闻专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增强文字部分的讲述力度,强化汉字整理和标准化的教学,包括规范使用汉字、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能纠正错别字,正确认识繁体字,正确对待网络用字,报纸版面的排版、字号、字体等内容。

三是要增强词汇部分的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强化词汇的规范化意识,正确使用熟语、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网络词语,正确认识异形词、生造词。通过选择新闻稿件,让学生找出其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现象进行评析,熟悉新闻语言的用词标准、用词特点。

四是要增强语法部分的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教师应该强化语法规范和动态运用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病句的检查方法,能熟练修改病句。通过选择新闻稿件,让学生找出其中使用不恰当的语法现象进行评析,熟悉新闻语言的句式结构、选择和锤炼。

五是要突出新闻语言的实例分析,重视新闻语言的语体特点、言语风格、新闻标题、新闻导语、篇章结构、新闻文体(包括消息、言论、通讯、特写等)的语言特点等教学。

六是要增加一些语言知识专题,如网络新词语与新闻、新闻标题与修辞、招牌名称与成语,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科学编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知识的逻辑关系为序,另一类是以工作环节的先后关系为序。多数语言类课程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以知识的逻辑关系为序,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以平行的方式体现在教材中,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静态知识系统,但忽视了语言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与语言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等人文因素,用一种静态的方式来对待动态的语言学习过程,这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以工作环节的先后关系为序是指先把课程分化为几个并列的项目,再基于工作过程把项目分解成若干环节。例如新闻语言学这门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熟知新闻语体的语言特点,则可按新闻语体的类别设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新闻采访等项目,每个项目下可设若干环节,如报刊新闻下可设新闻标题、新闻电头、新闻导语、新闻的篇章结构等环节。这种基于工作环节的先后次序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跳出传统知识体系框架,有效克服了以知识的逻辑关系为序编排教学内容的弊端,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实现了良好对接,易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应用领域迁移。

五、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语言类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往往只注重课堂的纯理论讲授。这种单一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方法仅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介绍,没有着力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不太注重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无法真正落实,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内化为能力,学生在撰写新闻稿件时错别字连篇,遣词造句不恰当,对新的语言现象缺乏敏感性,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服从和服务于内容体系的改革。”[5]教师应根据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调查式、情景式、模拟式、案例式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例如现代汉语课程中,针对文字的学习,可组织学生到报社做文字编辑工作、开展社会用字调查、举行汉字听写大赛、讨论繁体字复现现象和网络用字现象;针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可以开展新闻用语调查、报刊的病句和标点符号纠错、成语大赛等实践活动。又如新闻语言学课程中,针对新闻标题的学习,可以开展新闻标题设计、评析活动;针对新闻语言特点的学习,可以开展新闻媒体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讨论。

二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收集大量有趣的、鲜活的语言材料,用于说明语言理论和概念,使语言理论有血有肉,具体可感,也使语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六、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的考核

目前“一考定分”的考核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也不适应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形势,所以亟待建立动态性、多维度的考核体系,要把阶段考核与总结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不同考核方式在策略、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考核方式,把课堂小测试、语言调查报告、期末闭卷考试等考核方式结合起来,实现课程考核的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

[1]刘大为,巢宗祺.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63-69.

[2]樊中元.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理论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5(9):77-82.

[3]冷瑾.对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中课程意识的审视和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113-135.

[4]耿国锋.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6):42-43.

[5]李宏伟.中文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5):72-74.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guage Courses of Journalism

WANG Xia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0)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norm consciousness of journalism majors,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of language courses.We should optimize courses,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integrate teaching contents,us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and set up dynamic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s.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with middle school Chinese,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operation of language courses,focus on research trends and language reality,intensify timeliness and novelty,select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urnalism speciality,and scientifically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s.

journalism speciality;language course;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1-9743(2017)07-0122-03

2017-02-12

怀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新闻专业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658);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王 霞,1976年生,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言学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