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2017-03-10 18:49孙卫忠
环球市场 2017年3期
关键词:造粒粒度产品质量

孙卫忠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孙卫忠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肥料的需求度较高,肥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粮食的生产效率,尿素作为一种化学肥料,对产品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尿素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尤其在农业生产中是常用的肥料,作为植物的氮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尿素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功效,如果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生产标准,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效率。文章对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及解决策进行了探讨。

提高;尿素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1、概述

尿素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化工产品,尿素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含氮量、缩二脲含量、含水量、粒度、强度以及粉尘等。在实际生产中含氮量基本能够达标,因而其他指标的控制就成为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尿素产品粒子呈现乳白色、结块、不均匀或刺激性气味过大时,说明尿素产品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缩二脲、水、粒度及粉尘等各项指标。

2、尿素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缩二腮因素

缩二脉是尿素生产中的副产品,成品中缩二脉含量大小直接影响尿素生产质量,一旦缩二脉含量超过l%,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将产生严重抑制作用,难以有效满足粮食生长养分需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降低缩二脉含量,确保尿素质量。缩二脉含量大小主要影响原因在于装置难以保证低负荷生产,一旦气温升高,缩二脉含量将随之增加。在浓缩过程中,尿素浓度越高,氨气分压随之增加,将对设备产生十分严重的腐蚀作用,并且会出现缩合反应,影响尿素产品质量。

2.2 粒度因素

喷射速度、喷量多少、孔径大小会对尿素成品粒度产生影响。喷孔初速越大,拉断时间短,尿素溶液温度高、茹度小,所得成品粒度小;喷量大,流股变细时间延长,尿液温度下降较多,茹度增加,所得尿素粒度就大;孔径大,流股粗,相同断裂时间时,产品粒度大。

2.3 粉尘因素

在尿素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机械设备自身运行存在问题,都会导致粉尘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尿素的质量。在尿素熔融物从塔顶喷头喷出时,在高温与低含量氮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大量的异氰酸和氮,如果温度越高,剧烈的反应下所产生的粉尘量就会越多;喷头在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会在喷口的边缘形成较多的毛刺,由此在运行时会产生粉尘;如果喷头没有及时清理,被尿素溶液中的杂物堵塞,就会导致转速过低,由此增加粉尘量。

2.4 含水量因素

影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蒸发温度,二是真空度,三是出现泄漏。如一、二段蒸发温度不达标会增加水分含量;一、二段分离器真空度不达标也会增加含水量;另外,容易出现泄漏的部件有二段蒸发加热器列管、上造粒塔保温夹套和蒸汽吹出阀、熔融泵进口冲洗水阀、造粒喷头预热蒸汽阀等。除以上原因外,雨季时空气湿度高也会影响产品含水量。

3、尿素生产中产品质量改进和控制对策

3.1 缩二服含量的控制措施

为了尽量控制缩二脉的生成量,应该对生产负荷、蒸发温度、停留时间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进。生产负荷过低是缩二脉生成的主要原因,当生产负荷低于65%时,在汽提塔上部的液位十分不稳定,由于合成液的分布不均匀,在进液较少的列管中可能会形成干管,由此在局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增加缩二脉的生成量。所以应该对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在低负荷运行状态下能够尽量控制缩二脉的生成,可通过调整汽提塔蒸汽压力的上限以及低压系统压力的上限来完成。另外还应该尽量避免尿素系统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将运行负荷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合理控制一、二段运行温度、真空差;避免在高浓度、高温、真空条件下打循环;缩短尿素溶液在槽内存放时间。

3.2 粒度的控制

3.2.1 冷却温度决定颗粒大小、断裂时间、流股与流动空气的相对速度、尿液与冷空气的温差、流股比表面积大小等均会影响冷却温度。从机械方面看,喷孔初速愈大,拉断时间愈短,尿液温度就愈高,粘度就越小,故使断裂小滴变小;喷量愈大,使流股变细时间延长,尿液温度下降较多,粘度增加,使断裂小滴变大;孔径愈大,流股愈粗,同样断裂时间长,使小滴变大。所以喷头各排孔径大小,必须针对该位置上离心速度大小和喷孔初速度大小做出恰当选配,才能获得较均匀的颗粒。

3.2.2 粒度的均匀控制

(1)系统工艺保持稳定,温度、压力控制在指标内。

(2)定期更换造粒喷头(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每周清洗喷头一次。

(3)冬季和夏季喷头不能混用。

(4)根据负荷大小调节造粒变频器,保持匀速运转。

3.3 含水量控制措施

首先,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则缩二脲含量会升高,影响尿素质量;温度过低,尿素溶液会结晶(132.7℃),且真空度无法保障,熔融尿素中水分不能有效蒸发,影响最终品质。因此,实际生产中一段温度控制在128-132℃,二段温度控制在136-138℃较为合适,既能保证缩二脲含量不增加,还能有效降低水分。其次,真空度的控制。严格蒸发负荷,减少不凝性气体含量;及时检测喷射泵喷嘴蒸汽压力、磨损及堵塞状况,确保其抽吸能力正常;检测冷凝器含水量、水温、液管通畅性,确保其冷凝效果达到最佳;检查系统各部件是否存在泄漏、水封注水量、尿素溶液中游离氨的含量,将系统内不凝性气体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检查造粒塔周边环境、塔顶是否存在泄漏,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综上所述,尿素产品尽管产量较高,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但是尿素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尿素中缩二脉含量的控制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解决对策,提升产品质量。

[1]杨晓峰.尿素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238.

[2]富雅美.提高尿素产品包装质量的措施[J].化肥工业,2015,05:55-57.

[3]窦宏剑.提高尿素产品质量的措施[J].河南化工,2015,04:31-33.

[4]田光荣,韩金鹏.提高尿素成品质量的措施[J].化肥工业,2015,01:59-60.

猜你喜欢
造粒粒度产品质量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粒度矩阵的程度多粒度粗糙集粒度约简
双粒度混合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压降实验
基于CFD的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造粒室倾斜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