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7-03-10 18:49邹唯玮
环球市场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资本建设

邹唯玮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邹唯玮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目前经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势在必行,而引进私人资本共同参与提供公共物品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 PPP 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而且有助于转变政府政府、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文首先分析PPP模式的概念,再研究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础设施;PPP模式;应用

中国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没有改革,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很难有竞争力,中国经济也很难持续高速发展。可以肯定的是,经济改革步伐不会停。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中国正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公私合营’(PPP)模式,以期用财政来引导社会资本,运用杠杆效应,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的质量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 基本概念及相关概念

1.1 PPP模式的基本概念

PPP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合作关系模式,主要是指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引领社会资本流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这种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财政的经济压力,也能调动私营企业对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动力,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双赢。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方式是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

1.2 PPP 模式的分类

对于PPP模式的分类,我国主要采取的是2004年王灏所提出的三级结构分类法3,即将PPP模式分为外包类PPP项目、特许经营类PPP项目、私有化类PPP项目三类,此种分类方法与世界银行和加拿大国家委员会的分类口径相一致,且与我国国情相符合。

(1)外包类PPP项目外包类PPP项目。是指由政府负责整体项目的投资与进度,而将整个项目中的部分项目承包给私人部门,通过政府直接付费的方式实现收益,如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管理建设或运营管理。可见,在外包类PPP项目中,政府部门承担主要风险,私人部门则承担小部分风险。

(2)特许经营类。PPP项目特许经营类项目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参与部分或全部项目投资,并通过建立合作契约关系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政府部门在特许经营类PPP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会根据项目的损益情况对私人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偿或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特许经营类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由私人部门的管理水平所决定。特许经营类项目资产所有权最终仍然属于公共部门,只是在项目结束时私人部门需要将项目的使用权与所有权返还给公共部门,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保障该项目的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

(3)私有化类PPP项目。私有化类PPP项目由私人部门承担项目的全部或部分投资,并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之下向该项目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费用,以此来实现收益。相比较前两种PPP类项目,因私人部门拥有私有化类PPP项目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因此私人部门在此类合作关系中承担的风险最大。

2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2.1 社会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国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来调控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增长、转变政府职能,虽然国家各级政府政策出台非常频繁,但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热情却不高。如国家发改委首批发布的项目总投资达到1.97万亿元,但实际落地率只有一两成。截至2014年9月,全国总计已推出的PPP项目就已经达到1800多个,总投资超过3.4万亿元。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找到合作伙伴,大部分项目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些项目中一大部分项目都是处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之中,与预期目的相差甚远。

2.2 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尚不明确

在PPP项目中,如果缺乏合理的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既可能会引起PPP项目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时也有可能因为社会资本的逐利性而导致公众利益受损而违背引入社会资本的初衷。如何保障社会资本的资本回收与项目收益是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的难点,如何在保障公众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下满足社会资本的逐利性,这就对政府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提出了较高要求。

3 完善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3.1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PPP项目招标不同于其他,即需签署一个特许权协议,中标者可凭该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融资,只有融资成功,特许权的相关协议才可正式生效。若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融资,将会取消中标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因此合理的融资结构、健全的金融市场等均是保证PPP项目能顺利招标成功并投入建设的重要因素。故可适当放宽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使用限制,积极引导允许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大型基金来参与到PPP项目中。

3.2 完善PPP 模式的相关法规制度

PPP模式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被国家多次大力宣扬并且当作政策方针吸引民营资本,以期长期的公私合营。但是这种模式才刚刚开始被实行,在实施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国应就该合作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给予一定的权威性,相互制衡,以确保合作的有序经营。

3.3 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提倡PPP 模式

我国基础设施是由政府财政支持投资建设,国有企业独家经营,在近几年,财政经费不足,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刻不容缓,而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浪费严重,建设效率较低,风险日益增加等弊端暴露。因此,PPP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民营资金的参与。

综上所述,总结经验。从国际国内实践看,PPP模式在国际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的需求,也有助于当前中国经济下滑,证券市场不景气,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调动社会资本的流动性。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成败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论证科学、重诺履约。推广PPP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也应该根据中国国情不断促进和扩大PPP模式适用的范围,以期未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1] 陈少阳. 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 王全新.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05.

[3] 马君.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11,03:43-45.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资本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本策局变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