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

2017-03-10 13:19崔静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检测点摩擦系数摩擦

崔静

四平职业大学

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

崔静

四平职业大学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地面抗滑性能方面。为了确保建筑地面的抗滑性能符合标准,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验。本文就针对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

1 前言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地面的装饰效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地面的美观性,但同时也导致地面防滑问题越来越严重,滑倒事故发生的频率有增无减,所以,必须提高对建筑地面防滑性能检测的重视度,进一步加强对检测技术的研究,使之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得以提升。

2 摩擦机理简介

2.1 摩擦的主要类型

众所周知,任意两个存在相对运动关系的物体表面之间都会发生摩擦作用,摩擦作用具有两面性,既能为人们所利用,同时也会在某些方面产生破坏作用,摩擦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摩擦分为混合摩擦、边界摩擦、干摩擦等,其中,干摩擦指的是两个接触面之间没有添加任何润滑的摩擦类型,但是由于空气中潮湿水汽的存在会对物体表面产生润滑作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干摩擦几乎没有。根据物体接触面相互运动方式的不同,可将摩擦分为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其中,滚动摩擦指的是物体在力矩的条件下而在接触表面移动发生的一种摩擦。滑动摩擦指的是两个接触面由于相对滑动趋势的存在或者已经出现相对滑动现象而导致的一种摩擦。根据接触物体状态和摩擦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将摩擦分为内摩擦和外摩擦。若摩擦的产生只与接触物体表面的作用形式有关,而和物体的内部状态没有任何关系,则将这样的摩擦称为外摩擦。若摩擦是由于物体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则将这样的摩擦称为内摩擦。

2.2 摩擦理论

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摩擦现象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了解,但是,有关这些摩擦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机理却很少为人所知。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是首次提出摩擦概念的人,同时,他还对物体摩擦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之后,著名工程师阿蒙顿提出了法向荷载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明确的摩擦定律,后来经过库仑的进一步研究,使得先前的研究理论成果得到深化和拓展,最终得出了以下四大著名的摩擦定律:(1)动摩擦系数始终小于静摩擦系数;(2)摩擦力的高低和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接触面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3)接触表面所产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摩擦力的高低和接触物体之间的法向荷载是成正比的关系。(4)材料的属性决定摩擦系数的高低,但荷载大小、滑动速度等与摩擦系数并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上述四个摩擦定律的缺陷逐渐显现,因为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摩擦现象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出古典摩擦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摩擦理论逐渐从初期的机械作用理论转变为分子作用理论,再到现在的粘着摩擦理论,整个摩擦理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大幅提升。

3 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

3.1 相关规定

在检测人员方面,要求其必须经过专业的指导培训,了解整个检测过程的规范操作流程,并正确、严谨地落实各项操作。在资料收集方面,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必须将以下列资料作为基本参考:第一,生产厂商所提供的有关地板防滑性能的资料。第二,建筑地面的功能、竣工时间以及各类地板装饰材料的特征。第三,检测原因的详细说明。在实际检测过程之中,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确保检测面的光滑平整、干净无杂物,所有碎屑、粉尘、污垢必须清扫干净。同时,每一个检测面都应当做好标记,并将检测区域的具体位置图和外观磨损状况详细记录在案。

3.2 现场检测地点的布置

在对建筑地面的防滑性能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求所选择的测试区域面积必须高于100mm×100mm,对于测试操作难度较高的两个方向的地面区域来说,可选择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测试;对于面积较小的地面铺贴材料来说,必须在一个适当的平面上进行测试。在选择检测区域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应将房间的功能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对检测点进行科学选择,通常情况下,厕所、主卧、客厅以及厨房的地面都应当作为重点测试区域。对于工作场所或者公共活动区域的建筑来说,则应当将具有疏散人群和提供交通联系功能的交通枢纽部位的地面作为检测的核心区域,包括电梯口、大厅、过道等最主要的进出口。此外,一些安全出口或紧急疏散的楼梯也应当作为重点检测区域。在对建筑地面开展现场抽检工作的时候,检测人员必须将同一个阶段、同一类型的地面划分为一组,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面来说,必须采取分别抽检的方式进行,若检测对象是高层建筑,则每一层都应当布置检测点,且检测点必须位于重点区域。各个检测点的确定都必须在考虑建筑面积大小和地面用途、使用寿命的基础之上进行,确保所选择的测试区域的数量及具体位置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要求测试区域的数量必须高于3个。

3.3 测试流程

(1)橡胶块的处理及校正。在橡胶块的处理方面,首先,应将试验检测中需要用到的橡胶块放在碳化硅砂纸之上,并朝着橡胶块的不同方向进行充分摩擦,待橡胶块表面完全没有光泽之后,应利用软毛刷将其表面的碎屑刷去,然后再将该橡胶块放在摩擦滑块正中间的凹槽部位。在橡胶块的校正方面,应将100×100×5mm的玻璃板作为研磨材料,沿着圆周方向进行运动,直到大玻璃板表面出现接近透明的状态即可。然后用干净水对大玻璃表面进行擦拭,并使其在空气中晾干,当做校正板使用。在将滑块放在校正板上之后,应对拉力计及校正板的高度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拉力计的挂钩和滑块组件的螺钉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之后再对滑块组件施加外力,使其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记录好每次施加的拉力数值,反复拉动四次。若橡胶面比较均匀,则四次测得的拉力数值应当大致相等,且校正范围在0.75±0.05内,若遇到前后校正值不满足0.75±0.05的情况,则必须再次组织测试。

(2)防滑等级划分。在建筑地面防滑性能测试中,可分别得出潮湿情况和干燥情况下的静、动摩擦系数,本次测试中共得到了4组结果,可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判断依据,在实际选择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干燥情况下的静摩擦系数,以之作为判定值。按照静摩擦系数的不同,可将地面防滑性能等级划分为三类,具体如表1所示。对于浴室、厨房等潮湿度较高的区域来说,可选择动摩擦系数作为地面防滑性能的判定依据。

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现场检测地面的详细位置;(2)检测人员的名单以及检测环境介绍;(3)参考标准;(4)检测具体时间和地点;(5)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并说明所测试的是静摩擦系数还是动摩擦系数;(6)详细记录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等相关条件;(7)对地面条件作出全面说明,包括地面潮湿度、干燥度等;(8)介绍地板表面的装饰效果,包括抛光、打蜡等。(9)对地板之间的接缝做出详细说明;(10)对地面防滑性能作出判断和总结;(11)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对建筑安全质量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确保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采用科学而先进的检测技术,了解有关地面抗滑检测的规定,做好现场检测点的布置工作,并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最终提出科学、完善的检测报告,进而为建筑地面防滑性能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1] 尹毅颖.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

[2] 张向辉.建筑地面抗骨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标准化[D].浙江大学,2011.

[3] 王宇君.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 曾世雄.建筑地面抗滑性能检测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5] 邵春梅.路面摩擦系数检测方法及纵、横向摩擦系数关联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

[6] 王柏生,张向辉.高校既有建筑地面抗滑性能试验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1(2):187~193.

10.16767/j.cnki.10-1213/tu.2017.11.138

猜你喜欢
检测点摩擦系数摩擦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摩擦系数衰减规律研究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骑马做核酸
说说摩擦系数
神奇的摩擦起电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飞行器FPGA检测点优化设置方法
解读摩擦起电
考虑变摩擦系数的轮轨系统滑动接触热弹塑性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