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

2017-03-11 10:32李雯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关键性血液误差

李雯宇

(内蒙古牙克石图里河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67)

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

李雯宇

(内蒙古牙克石图里河中心卫生院检验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6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相关措施。方法本文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6月期间临床血液检查360份样本作为对照,并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实施关键性措施后临床血液检查4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样本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实施关键性措施前后血液检查误差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360份未实施关键性措施的血液样本检验中误差率为13.33%;关键性措施实施后,400份血液样本中误差率为1.25%。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性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地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血液检查;检验误差;关键性措施

在临床血液检验过程中,血液检验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能够影响患者的诊治方法及结果,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影响[1]。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检验误差的出现,从而降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最终对患者有效诊治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6月期间临床血液检查360份样本作为对照,并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实施关键性措施后临床血液检查4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样本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实施关键性措施前后血液检查误差进行分析与比较。现将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6月期间临床血液检查360份样本作为对照,其中男性血液样本200份,女性血液样本160份;年龄20~86岁,平均年龄(47.23±9.45)岁。并选取2016年6月~12月期间实施关键性措施后临床血液检查4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血液样本217份,女性血液样本183份;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45.28± 8.34)岁。两组血液样本差异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宣传教育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血液样本抽取前需要向其普及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在对患者进行血脂与肝功能检查时,应该叮嘱患者在抽血前的12 h内禁食,并且不得服用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药物,确保患者身体状态的平和,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1.2.2提高专业素质

医护人员在临床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流程进行抽血与检验过程,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抽血的过程中,抽血人员必须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并对各种检验抽血量熟记于心,确保患者保持一个正确的抽血体位[2]。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不得将抽血部位及送检时间弄错,也不能对已经进行输液及输血部位再次抽血。并且在抽血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对患者的压脉带松紧度进行调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患者血管在长时间的压迫下造成损伤。医护人员在得到患者的血液样本后需要轻轻摇匀,但要控制摇动的力度,避免出现凝集。对于抽血人员来说,在临床抽血过程中应该熟练地掌握多种抽血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溶血的发生率[3]。

1.2.3避免客观因素影响

若在对患者抽血前其情绪较为紧张,医护人员便需要适当地安慰患者,并对其详细地讲解抽血的相关知识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除此之外,患者在抽血前必须禁烟、禁酒,同时还需要对抽血器械进行仔细检查,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还需要严格地掌握抽血时间及检验指标,以减少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算。其中计数资料以%形式展开,并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展开。P<0.05,证明实验指标差异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0份未实施关键性措施的血液样本检验中,合格312份,误差48份,误差率为13.33%;关键性措施实施后,400份血液样本中,合格395份,误差5份,误差率为1.25%。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在临床上导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原因以及标本在采集与检验过程中的原因。其中患者自身原因包括饮食,药物、运动或紧张以及例假,患者在用餐后以及长时间空腹的前提下会改变其血液成分,而药物的本身也会对患者血液成本造成影响,运动及紧张的情绪也会上升患者血清胆固醇及肾上腺素,对患者白细胞、尿素氮以及血小板含量造成影响。例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血液样本,使其对正常状况有所差别,从而导致临床血液检验误差。而在血液标本采集及检验过程中,采集血量的多少及采集时间也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而送检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溶血问题的发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抗凝管也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导致误差的出现。

综上所述,关键性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地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夏玲玲.探究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5,(12):167-167.

[2] 安仕刚,鲁 力.浅谈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3629-3629,3631.

[3] 王兴江.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33,37.

[4] 董丽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6,(4):74-75.

本文编辑:柯 凤

R446.11

B

ISSN.2095-8242.2017.12.2198.01

猜你喜欢
关键性血液误差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关于汽车经销商DMS系统实施的关键性
九十亿分之一的“生死”误差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写作过程中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