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2017-03-11 14:33杜艳婷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杜艳婷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杜艳婷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思想政治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夯实思想基础、把握人生航向的重要课程。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积极影响

一是网络有利于丰富教育资源。网络信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既是一个汇集资源的思想库,也是一个输出资源的智囊库。这就彻底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教材、书刊、报纸、广播等媒介的状况,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都能够拿来为我所用,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个真正的信息洪流中。

二是网络有利于完善教学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作为话语权的一方,负责将信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学实践。随着网络时代来临,“学生能够同等地甚至优先地掌握教学各种信息,迫使教师不得不加以注解和阐释”[1],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是网络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最能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而网络是条捷径。这是因为,“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既能够进行全面授课,也能进行一对一辅导”[2],既能够利用课堂时间,更能够抓住业余时间,既能够利用传统书本教材,更能够利用集声、光、电于一身的多重媒介,从根本上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普授性,大幅度提升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生动活泼。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面临的压力挑战

网络归根结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处理不当的话,消极的一面甚至会成为主导者,对大学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产生危害。

1.网络自由化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社会无边无界,很多大学生把网络作为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天地,轻易地被网络上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不健康内容所侵蚀。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无不与此有关。同时,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两千三百多万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其中超过7%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有依赖性。沉迷“网游”不仅将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滋生一些社会问题。这是网络一个直接的危害。

2.网络政治化造成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偏移性。近年来,西方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行网络霸权和文化帝国,加大对我意识形态渗透力度”[3],操控互联网掀起各种狂澜暗流,极尽一切所能否定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歪曲党史国史,诋毁党和政府形象。在这种攻势下,大学生受人所蛊,跟随着肆意宣泄、推波助澜,成为这些思潮的盲目追随者和直接受害者。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大学生已经成为这场争夺战的主要目标。这是网络一个潜在的影响。

3.网络虚拟化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随意性。有的大学生缺乏坚强的信仰和定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面对恣肆汪洋的网络社会,主流意识模糊,思想认识偏差,价值观念异化,辨别力和判断力下降,很容易在歪风邪气中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还有的大学生对所接受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不屑一顾、产生质疑,甚至“以身试法”、为所欲为,因为他们不必担心暴露身份,不必担心受到伤害,更不必担心受到惩罚。这是网络一个严重的冲击。

4.网络均等化动摇了传统教师的话语权。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书本、报纸等有限的信息渠道,使得教师能够轻易占有大量教学资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尊重性比较强。然而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到各种信息资源,在信息接收上已经站到了和教师同等的位置上。“尤其在微信这个开放自由的情境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话语声音被降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控性和权威性下降”[4],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与此同时,我们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拘囿于传统思想观念,加之计算机网络知识欠缺,不善于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更新教学方式,从而造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主动转为了被动。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环境几乎改变了整个人类生态”[5]。同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坚持趋利避害的根本原则,既要把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依托网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化解网络的消极负面影响。

一是加强对网络知识学习,变被动适应为主动迎击。只有教育者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要着眼于满足学生需求,最大程度汇聚课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学生体验出发,按照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形式再造”[6],让学生通过长短课程、生动视频自然而然学习,同时把思想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课程中。

二是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做到趋利避害。要向学生讲清网络的利害关系,阐释好正确使用网络是福,错误使用网络是祸的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树立科学的网络道德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增强对错误思想、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的鉴别力和抵抗力,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还要把法制宣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在虚拟社会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是主动利用网络,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要切实转变“以教师为本”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 “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积极适应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意识提升的新特点,积极听取学生对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尊重大学生的多样个性和活跃思维,实现由大学生思想的“教导者”到“引导者”的转变。还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引进高层次设计团队,全面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建立起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还要加强互动交流,通过电子信箱、留言栏、论坛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探索开设辅导员博客和名师工作室等网络载体,让大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开到网络空间。

四是抢占网络制高点,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要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网络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润物无声地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还要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让大学生形成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向心力、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总而言之,做好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大学生健康成长,关乎全社会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互相联动、形成合力,从而调动各种优质资源和优势力量,更好地应对各方挑战,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王素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2]董立山.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4).

[3]韩君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卢勃.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5]向学勇.网络背景下的大学德育[D].中南大学.2003.

[6]刘建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017-03-03

杜艳婷(1986-),女,山西晋中人,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思政部,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2-2086(2017)02-0001-0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