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个人

2017-03-11 17:07马克思
领导月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观点马克思生产

马克思

全面发展的个人

马克思

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并且还没有使这种关系作为独立于他自身之外的社会权力和社会关系同他自己相对立。留恋那种原始的丰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须停留在那种完全的空虚化之中,也是可笑的。资产阶级的观点从来没有超出同这种浪漫主义观点的对立,因此这种浪漫主义观点将作为合理的对立面伴随资产阶级观点一同升入天堂。

……于是,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品和各种不同国家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奢侈品在古代所起的作用和在现代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以后再谈);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这同样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一个条件。新生产部门的这种创造,即从质上说新的剩余时间的这种创造,不仅是一种分工,而且是一定的生产作为具有新使用价值的劳动从自身中分离出来;是发展各种劳动即各种生产的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广泛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是需要的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丰富的体系。

【题解】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从人的本性的角度来理解人的需要,并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以区别于观念哲学中“抽象的人”和直观哲学中“感性的人”。现实的人是有需要的人,现实的人的第一个历史的活动即为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需要,本质上不在于需要的内容,而在于满足需要的手段,即劳动和劳动工具。

到了《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马克思进一步将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认为,生产本身就创造需要。在创造物质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中,人们改进了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此基础上劳动者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包括物质生产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精神创造的能力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思提出,首先要探索整个自然界,把自然科学发展到最高点,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还能够满足人的更高的发展需要的剩余劳动时间,随之生产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诞生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它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这样的人拥有全面享受人类文明一切成果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丰富的体系,这要求我们的生产也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广泛的体系。(都 岩)

猜你喜欢
观点马克思生产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观点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