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空港经济区产业演进与空间功能构建

2017-03-11 18:42李一曼郭建东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港经济区温州

李一曼,郭建东,周 强

(1.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浙江 温州 325000;3.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政策研究室,浙江 温州 325013)

温州空港经济区产业演进与空间功能构建

李一曼1,2,郭建东2,周 强3

(1.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2.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浙江 温州 325000;3.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政策研究室,浙江 温州 325013)

依托航空运输建构“空港经济区”独特经济区域模式,正成为国内中心城市推进产业经济高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更好地推动温州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应遵循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机理和动态趋向,其产业结构积极向航空运输、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开放功能方向演进,并进行相应空间功能响应,争取政策倾斜支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发展资金引筹模式,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空港经济区;航空运输;产业结构;空间功能;温州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que economic regional model of “Airport Economic Zone” on the basis of air transportation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industrial economy in domestic central citi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Airport Economic Zone, it is necessary to stick to the mechanism and changing trend of near-airpor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enzhou Airport Economic Zone should actively evolve into the open function direction of air transportati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processing trade, and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function response as well as to gain preferential polic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innovate the fund-raising mode, an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network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Airport Economic Zone; Air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ce function; Wenzhou

空港经济区是指以航空运输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调整与趋同,在机场周边形成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的独特经济区域模式[1]。自1965年美国著名航空专家Mckinley Conway提出空港经济和空港综合体概念[2]以来,空港经济及其建设实践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空港经济研究已由初期聚焦国际典型案例引介、空间组织模式探究、产业演进规律探讨等范畴,延伸到结合国内部分枢纽机场进行特色产业选择与优化等内容[3-4]。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高效化、快速化、网络化,依托综合航空运输体系建构大都市空港经济区,正成为当下中国乃至全球城市与区域重构空间功能形态、递升城市规模与位序、嵌入全球价值链等的主要方向。温州空港经济区作为温州重要对外门户、产业功能区块,位于温州市龙湾区东北部近60km2空港新区规划范围内,建有通用航空产业园、航空经济商贸物流园区、现代化公用型保税仓库等产业功能区块,引入邮政速递、圆通速递、温州国际机电城、贝普科技等企业,其中2016年温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818.9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7.7kt[5]。在国际第三次产业革命推进、国家“四化同步”发展、温州“三个城市”建设等语境下,开展温州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等具有外源性与内生性开放型产业遴选,以及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等范畴研究,能更好地将温州机场区域建设成为龙湾区域经济重要核心、温州城市东部重要中心,成为温州城市对外开放重要载体搭建、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撑新型大都市区格局塑造、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的重要路径与抓手。

一、温州空港经济区发展定位及产业选择

按照临空经济产业发育机理和动态趋向,当航空运输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身带有的强大客货集散能力和全球易达性,使得机场往往因区位优势成为信息、技术、人流、物流等枢纽中心,形成航空物流业、高科技制造业、总部经济、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环节不同程度聚集空港功能区,其中先进典型航空大都市(航空城)物流、金融、商贸,以及高科技产业、科研机构、总部经济等产业的发展趋向便是最好佐证[6]。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等战略资源集聚是空港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遵循可借鉴产业发展路径,温州空港经济区可厚植温州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空港经济区航空运输、快递物流等基础产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沿全球价值链提升路径发展航空运输、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开放型经济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空港城”。

1.发展区域客货运输业

(1)航空货运货代业。做大做强现有基地航空公司,探索培育发展地方航空公司。支持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以及中国邮政、“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在温州机场设立基地、增加运力,建设区域运营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推动航空货运服务代理企业集聚发展,与航空公司、重点客户加强合作,培育一批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骨干企业,拓展航空货运上下游市场。

(2)航空运输保障业。依托温州机场快速增长航空运量和不断拓展航线网络资源,形成以各类基地航空公司区域性总部基地、航空培训、航空配餐等为特色的航空运输保障品牌,打造区域性航空运输保障服务中枢。吸引基地航空公司,重点发展以基地航空公司区域性行政总部、机场及其各类二级单位、航油和航材、大型客代和货代等相关航空运输保障机构的航空类企业区域性行政办公总部入驻;拓展以航空食品加工为特点的航空配餐业务;以航空运输业发展为契机,积极同各驻场单位沟通,发展以乘务、地服为重点的航空特色技术培训和面向航空企业各类员工的入职培训、员工复训和管理培训,打造面向航空企业培训中心项目。

(3)航空物流业。借助温州机场航空货运资源,积极发展面向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特色货物运输服务,发展临空流通加工与高科技产品零配件物流,以及面向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等业态,打造温州航空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

2.培育高端加工贸易业

(1)通用航空设备制造。抓住低空空域改革有力契机,引进中航集团、温州中欧国际集团等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引导本地装备制造和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制造领域拓展,重点发展机载设备加工、航空电子仪器、机场特种设备、通信导航设备等产业,建设国内重要航空航材制造基地。

(2)汽车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依托温州现有汽摩配产业规模和技术基础,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入驻,推进地方汽摩配产业高端化,拓展控制电子(ECU)、微处理器(CUPS)、发动机控制、机电接口、电子控制传动系统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和汽车内饰零部件等产业领域,走“专、精、尖”之路。

(3)其他加工贸易制造业。引导发展以微电子和光电子元器件、电子通信设备及产品研发制造、激光与光电产业、物联网相关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临空指向性和高附加值环节,以及为航空制造业配套的新型合金材料、复合功能材料,建设以柔性化、智能化、轻型化为重点的精密机械产品生产基地。

3.引入保税物流仓储业

以海关封闭监管为核心,扩容温州空港国际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有序推进海关出口监管仓库、海关公共保税仓库等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保税仓储、入物流中心退税、转厂服务、港口延伸内移、全球采购和国际配送、简单加工及附加值服务、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为企业提供保税仓储、运输、信息、加工、配送、展示等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为温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服务平台。

4.嫁接发展跨境电商产业

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以及温州推进国家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创建机遇,协调外经贸、海关、银行、邮政、税务等部门,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以汽配、饰品、眼镜等温州传统产业产品为主的出口跨境电商,以及红酒、化妆品等进口跨境电商,形成集展销体验、代理报关、结汇退税、物流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园区,促进温州B2C, B2B, B2B2C(海外仓)跨境电商融合快速发展,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二、温州空港经济区空间功能构建

参照现代空港经济 区“中心—外围”空间布局模式[7],根据区域客货运输、高端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仓储、跨境电商产业等四大产业业态差异化功能分区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因素约束等客观条件,温州空港经济区应进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响应,推进“一核五区”功能分区组团构建,建设紧密、完善的温州空港产业生态圈层。“一核”即客货运枢纽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货运货代业、航空运输保障业等;“五区”即保税物流园区示范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加工贸易创新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综合物流园区。

1.客货运枢纽中心

客货运枢纽中心位于温州机场核心运营区范围。推进建成T2航站楼工程、新航站区配套工程、新建货运区及生产辅助设施工程、交通枢纽综合体及公用配套工程,全面提升温州龙湾机场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围绕“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 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5万吨目标”[8],加快现代化大型国际机场建设进程,加强各大航空公司货运航班+顺丰、EMS、圆通在内的全货机航班运力和机腹舱运力,增开货运航线,加密货机航班,增飞温州至香港、欧洲等地区国际航班;提升机场服务水平,运用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优化流程设计,完善服务体系,缩短客货进出港时间,提高客货运中转效率,建立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航空服务保障体系。

2.保税物流园区示范区

保税物流园区示范区位于空港大道与滨海大道交汇处北侧。基于温州空港国际公用型保税仓库,联动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近期推进海关出口监管仓库、海关公共保税仓库建设发展;远期积极对接申报温州空港综合保税区,争取在空港新区内选址建设综合保税区分园,大力发展进口商品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使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

3.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位于温州机场东南侧永兴北围垦区块内。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及基础配套,有序实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控规》,推进永兴北围垦填土造地项目一期工程、经五路便道填筑及部分填土造地施工工程建设;借助温州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平台,配合通航工作小组,参加通航产业大会、考察通航先进企业、组织通航产业招商,争取启德航空等有意向合作项目落户空港,重点发展商务会展、航空物流、总部经济、运输飞机客改货、公务机改装、航空教育、机场设备制造、飞机销售、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等。

4.加工贸易创新园区

加工贸易创新园区位于永兴北园、南园及天城地块。聚焦产品内分工高端加工贸易,联动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推进金海园区、滨海工业园区、民营科技产业基地等既有工业区块转型升级,走“港产融合”发展的高端加工贸易之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入汽摩配、泵阀、激光与光电等跨国公司或全国500强企业入驻,与本地企业共筑全球生产网络,嵌入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全球通道”与“本地蜂鸣”[9]。

5.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位于空港大道与滨海大道交汇处。结合园区内申通电商产业园,联动龙湾外贸跨境电商园区,扩容温州市跨境试点城市“一核多区”特色跨境电商园区,建设空港新区为温州市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先行区。发挥温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作用,提升处理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强邮政、快递与跨境电商园区的合作,做强电商寄递业务;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加强与国外知名跨境物流企业的合作,最终形成集展销体验、代理报关、结汇退税、物流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园区。

6.综合物流园区

综合物流园区位于龙湾工业园区。积极吸引一批既有物流规模化经营又有商贸服务端的现代物流企业入驻,加快推进圆通速递物流、申通瑞丰快递、邮政速递、卓诗尼控股(大自然物流)、青山物流、普洛斯物流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发展综合仓储物流产业,支撑电商、网购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物流需求;整合园区物流企业信息资源,构建航空枢纽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等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保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畅通,使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货运枢纽的“神经中枢”;逐步完善综合物流园区与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省内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等重要物流节点之间的公路、铁路物流通道,形成辐射浙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三、温州空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争取政策倾斜支持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开展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试点,向国家部委争取更多政策实施、项目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支持。正确处理场、航、政府之间的关系,争取国家、省财政给予相关税费返还和专项资金,支持机场扩建、温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及重点产业中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强化对空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地方政府应给予温州空港经济区区域规划、围垦用地、税收补贴、资金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明晰温州空港新区管理委员会研究空港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监测分析空港经济发展形势、组织招商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具体职责,统筹空港经济区发展。探索经济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模式,按照“管理与开发、政府与企业双重分离”的原则,成立园区运营管理机构或引进社会化、专业化的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实现温州空港经济区专业化运营管理;制定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设立科学产业遴选机制,重点引入航空运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加工贸易等符合空港经济发展导向、具有带动性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门类知名企业,保证空港经济区开发顺利推进。

3.创新发展资金引筹模式

探索成立温州市空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空港经济区重要交通和市政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引进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空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机场建设、空港产业发展、园区开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拓宽开发筹融资渠道,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空港经济区内交通基础、社会事业、市政设施等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温商回归工程,鼓励与吸引温商回归、社会资本投资产业项目。

4.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空港经济区辐射带动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港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接条件,温州空港经济区应迎合温州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瓯海大道、滨海大道、城市轨道交通S1和S2线,以及甬台温高速复线基础设施网络,供给民航飞机、轨道交通、中长途汽车、BRT公交快线、出租车、慢行系统等交通方式,形成以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一体化、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提升空港经济区时空可达性[10]。

[1] 王学东.国际空港城市:在大空间中构建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

[2] CONWAY H M.The Airport City:Development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Norcross,GA:Conway Data,Inc.,1980:5-18.

[3] 曹允春,何仕奇,赵冰.临空经济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4):56-64.

[4] 张蕾,周瑞琴.长三角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5):12-17.

[5] 2016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3-21)[2017-04-10].http://wztjj.wenzhou.gov.cn/art/2017/3/21/art_1243860_6047185.html.

[6] 曹允春,席艳荣,李微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2):53-58.

[7] 魏晓芳,赵万民,黄勇,等.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J].经济地理,2010(8):1328-1332.

[8] 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6-09-20)[2017-04-10].http://www.wzair.cn/gywm/ghfz/index.html?rxLoad=1&_rand=1498380731737.

[9] 张云伟,曾刚,程进.基于全球通道与本地蜂鸣的张江IC产业集群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38-43.[10] 常晓强.新式交通与近代温州经济变迁[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17.

[责任编辑:吴赣英]

Industri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Function Construction of Wenzhou Airport Economic Zone

LI Yiman1,2, GUO Jiandong2, ZHOU Qiang3
(1.School of Urban and Region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2.Institute of Wen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 Wenzhou, 325000, China;3.Policy Research Of fi ce of Longwan District of CCP of Wenzhou, Wenzhou, 325013, China)

F562.8

A

1671-4326 (2017) 03-0045-04

10.13669/j.cnki.33-1276/z.2017.054

2017-04-18

温州市龙湾区决策咨询委员会立项课题(LWJZ20160107)

李一曼(1987—),男,浙江温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工程师;郭建东(1980—),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经济师,硕士;周 强(1987—),男,浙江温州人,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师,硕士.

猜你喜欢
空港经济区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难忘九二温州行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