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鉴赏能力与素养的提升研究

2017-03-11 22:47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影视素养艺术

孙 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系,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校影视鉴赏能力与素养的提升研究

孙 燕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影视鉴赏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除了培养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想象力与创造力、启迪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文通过研究影视鉴赏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和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内外的实践教学,尽可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影视鉴赏能力;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启迪思维;

影视艺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代表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消遣娱乐、精神享受的一种方式,它以其生动逼真的视听语言,深受大众青睐。同时,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价值观念。电影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其内容、文化、信仰、感情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每一部经典影片又是各种因素的集中体现,值得我们去品鉴、回味,从中汲取营养或舍其糟粕;通过电影艺术,让我们对一些深邃难以理解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影视艺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素养,而是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即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启发学生思考,从影片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的精神,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实施意见,都开设了艺术类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中基本上都包括影视类课程。高校包括高职院校也开设了影视鉴赏这门课程,由于是全院性的选修课,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他们欣赏影视的角度、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公共影视课程无论从形式和效果上来看,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以获得学分的心态来对待,缺乏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开设影视鉴赏课程以“美育育人”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因此,有必要牢牢把握“美育”的性质与目标,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引导学生理解、认识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影视鉴赏(或影视欣赏、电影鉴赏、电影欣赏)课程来进行的,虽然开设时间比较晚,但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影视鉴赏课程为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之一,学生必须选其中一门并且通过才能毕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影视鉴赏课程的发展,对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改革和解决。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缺乏明确性

不少高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影视欣赏,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介绍,但是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对海外影视引入课堂缺乏对影视主题的甄别,使得西方的意识形态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一些影视中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价值观多元化、审美观等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提升产生影响。所以影视欣赏课程必须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选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教学理念指导。

(二)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由于影视欣赏可供选择的素材丰富,因此教师在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个人倾向性,因此任课老师对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有的教师上课时侧重理论教学辅之以观影,而有的教师侧重观影辅之以理论教学;有的教师侧重审美教育,而有的教师侧重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1]所以任课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审美价值等积极因素融入影视课程中。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新意

目前不少高校的影视课程还是以给学生放影视为主,中间穿插一些点评。整个授课环节,缺少师生互动,教师的备课也不是很充分,随意、即兴发挥为主。没有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例如为每部影视提前设置问题,针对一些问题,课堂上能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案例分析等等,让学生课后准备。

(四)学生对影视欣赏课程缺乏端正的态度

在影视鉴赏课程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门选修课,仅仅注重电影的娱乐性,而没有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养。很多学生缺乏影视鉴赏能力,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忽视了影视的内涵性和艺术性[2]。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娱乐性强的影视片,忽视影视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们对低俗搞笑、感官刺激、庸俗低级趣味的电影特别感兴趣[3]。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影视欣赏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影视评价的能力,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来审视影视。

二、提高高校影视鉴赏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一)明确影视鉴赏课程的本质,提升影视艺术的认知

影视艺术是一门集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摄影等一系列艺术因素于一身,且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这就决定了影视鉴赏课的授课方式有别于其他课程。影视鉴赏课程是视听结合的课程,有些知识点仅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必须制作出带有电影视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影视艺术基本特征中的声音,它在电影中的作用,如果用语言表述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学生并不能真正深刻体会,若此时结合奥斯卡获奖的影片《泰坦尼克号》《漂亮女人》《卧虎藏龙》的电影片段来讲,效果就非同一般了。特别是获得最佳配乐奖的影片《卧虎藏龙》,其中玉蛟龙夜盗青冥剑这一段的配乐,《NightFight夜斗》中采用鼓这一乐器,音乐中错落有致的鼓点,烘托了紧张的追逐气氛,传统的中国鼓点带出了打斗的节奏,有张有弛的节奏控制得极好,使得情节格外的神秘而吸引人。这样边看边听,影音结合的授课方式显然比单一的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容易吸引学生,同时对所诠释的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二)多元的授课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课题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重视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对比蒙太奇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其定义的理解,找出影视片段中运用对比蒙太奇的地方。这种教与学的互动,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听课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分组讨论也是互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课后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并非是一种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2.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的大学生对很多经典影视作品并不陌生,但他们却不一定具备影视鉴赏的能力,因为他们缺乏分析和鉴赏影片的素养,即缺乏对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方式、电影特技等方面的认知。因影视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电影特技知识点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和视频观看相结合,观看一些影视制作现场的花絮;亦可课后组织学生到拍摄现场观摩,通过现场观摩,把理论知识外化为实践表现,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还可以将影像拍摄实践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把知识点融入实践中。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影像拍摄设备更轻便、更普及,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就能完成简单的影像拍摄,而视频编辑软件也能进行后期的剪辑工作,这些无疑给影视教育开展实践教学带来了福音。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知识点进行拍摄制作练习,如景别,拍摄近景、中景、远景的人或物;在课堂之外开展实践拓展尝试,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短剧拍摄,学以致用,并鼓励学生交流拍摄心得、体会,对自己拍摄的作品进行评论,此时,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影视艺术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认识,提高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思辨和理论分析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3.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课外能创造更自由的学习环境,更开放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更好的学习方式,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不是“寓教于乐”的最好体现吗?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如电影社团、戏剧社团、文学社团等社团活动,从中获取与影视相关的各种知识,拓宽视野,增强学生感受经典影视作品魅力的能力;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创作实践包括影片赏析、影评和微电影的编导拍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撰写影视评论:从评论影视构成要素的某一点开始,逐步提高到对影视作品其他要素的全面剖析,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影视鉴赏力和影评写作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同时,指导校园影视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参加大学校园的微电影比赛。此外,网络平台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经典影片、影视评论等相关内容上传到QQ、微信或微博上,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探讨,网络平台不仅延展了有限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艺术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影视艺术是一门反映社会生活广阔的综合性的艺术,它对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处世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他们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认知偏差,大学阶段又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影视鉴赏在学生的心灵、灵魂塑造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又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因此,影视鉴赏课程就成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认知判断能力的重要阵地。

影视鉴赏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独特的优势还在于通过影视鉴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如陈凯歌导演的反思网络“暴行”影片《搜索》,由于思考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大家对这部影片褒贬不一。一种是认为一向清高、擅长拍摄文化底蕴深厚影片的陈凯歌,为了迎合市场竟然拍摄这样浅显流畅的大众影片,实在有失他被誉为“大师”的身份。对于他的蜕变,不免也让我们对电影发展的前景有所担忧。任何事物如果同质化过于严重,都不利于这种事物的正常发展,电影艺术亦是如此。当下银幕上几乎都在上映通俗易懂、明星扎堆的商业大片,稍有晦涩的艺术电影则难觅踪影,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可见,有部分小众对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期望很高,同时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影片风格应多样化,让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影片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是电影发展之路。另一种则认为《搜索》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它是反映当代年轻人题材的作品,对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媒体边界等问题做了一番探讨。这部影片围绕着是否应该“让座”这一社会热点和“互联网”时代下理性的缺失展开。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分析影片时往往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不能片面。

从“让座”看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但要以自愿为前提,而不应该强制执行,它属于道德范畴,并没有触犯法律。影片中女主人公因坐公交车时不愿给旁边站着的老年人让座,遭到集体讨伐、恶言相向,乃至身败名裂。然而现实中也不乏其例,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竟然遭到人身攻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显然,大家没有意识到“让座”是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也没有考虑让座人本身的状况,认为年轻人必须要给老年人让座,但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如影片中的主人公身患绝症,亦或表面看着无恙却怀胎三月的孕妇等,所以,我们提倡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总之,看待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宽容也是一种美德。

“互联网”时代下理性的缺失。“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开阔视野,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它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像电子阅读、网购、微商、网络支付等依托网络的产物层出不穷,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迅速传递信息,跨时空的无限制交流等。然而超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如影片中主人公不让座事件,经过网络平台成千上万人的评论、转发,瞬间被扭曲丑化,舆论成为无形的杀手将她逼上绝境。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不能全盘接收,要善用思辨的能力去理性分析,分清善恶是非,获取有益的信息来引导我们的行动。

四、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影视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大学生通过影视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创造的灵感,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4]。影视艺术因其创新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效果,使它得以生存和发展,也因其创新给观众带来无数经典的影片。如当年轰动一时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为何能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是它的故事情节吸引人吗?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特技的创新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观众被影片生动逼真的画面所震撼,折服于它所营造的虚幻世界,这些影片能成为经典都归功于詹姆斯·卡梅隆的创新才能,尤其是堪称一绝的特技画面。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已经4次搬上银幕,其中最为观众所熟知的是1958年的《冰海沉船》,同样的故事题材如何做到非同一般,卡梅隆对此进行了自己的创意构思,在这艘轮船上演绎一个关乎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运用模型加电脑特效呈现出身临其境、震撼人心的画面效果,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沉船的画面(如海浪、乘客)及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等。因此,影片无论是在情节,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显得与众不同。为了再现沉船当时的情景,詹姆斯·卡梅隆根据泰坦尼克号研究专家绘制的80多张图画DIY了拍摄器具;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跟随探险队12次潜入深海探寻残骸等,这些影片制作的准备也是前无古人的,由此可见,创意、创新贯穿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即剧情的创意构思、道具的DIY制作、画面的特技表现等。

因此,影视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此外,也让我们感受到电影人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突破了影视作品娱乐大众的局限。创意创新无界限,它适用于在各领域学习的学生,唯有创新,才有发展,这是从影片中获得的有益的启迪。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重视影片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内涵的挖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分析和品鉴影视作品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

五、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艺术日趋繁荣,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影视鉴赏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独特的优势与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冲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全面素养的提升。要想发挥影视鉴赏课程“美育”和健全人格的作用,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完美地将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外,还能提高自身影视审美素养,也可以促进他们在启迪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素养的目的。

[1]张海涛.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1(5):65-66.

[2]刘倩.高校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21-123.

[3]滕朝军,母华敏,王强,等.秦皇岛市大学生影视欣赏现状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4-118.

[4]李慧玲.对素质教育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0(3):70-71.

(责任编辑:高 坚)

Study on Upgrading College Students’ Connoisseurship of Movies and Videos and Their Attainment

Sun Yan

(Department of Arts and Humanities,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ransport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0, China)

Course on appreciating movies and videos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 in quality education. Apart from developing students’ connoisseurship, it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such as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imagination, creativity, instructive thinking, etc.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 on appreciating movies and videos, teaching content has been redesigned and adjusted, simplex teaching has been change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en increased in order to go all out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effect and fully upgrade students’ attainment.

Connoisseurship of movies and videos; Teaching reform;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Instructive thinking

2016-09-10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JX1533)

G642

A

1673-8535(2017)01-0095-05

孙燕(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影视欣赏等。

猜你喜欢
影视素养艺术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纸的艺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