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 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2017-03-13 18:27井雨霞
科教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恩资助责任

井雨霞

摘 要 资助工作不仅要发挥对学生的物质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平台实现其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资助 感恩 责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43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 with

Thanksgiving Education as the Pointcut

JING Yuxia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Fujian 361024)

Abstract Financial aid work not only to play the role of material to help students, but also more important is to achieve its moral function through the funding platform.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anksgiving education as the pointcut, to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 of socialism,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ing a Chinese dream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financial aid; Thanksgiving;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随着社会进步,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项目层出不穷, 2007年国务院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同的资助类型具有不同的感恩教育意义,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应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1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感恩”在我国汉语体系中表述为“仁”、“义”、“孝”。“感恩”在西方,本义是感谢上帝赐予人类面包和水,之后衍生为社会成员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的心。感恩的心态是社会文明发展,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它普遍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整个社会中。

目前,从高校的“奖、助、贷、勤、补、免”到政府拨款、社会团体、个人捐助,各类资助项目极大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虽然受到资助的学生大都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是存在着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资助和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不懂得感恩父母;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挑三拣四,碍于情面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为了获得资助而争当特困生,不注意节俭,任意挥霍资助金;不积极面对就业,责任心不强等;有的学生获得资助,连说一句感谢话、写一封感谢信都无法做到,也不会主动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大学生“等、要、靠”的思想重,只想通过家长、学校和政府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极少一部分,对党、国家和社会、以及父母等从不知感恩。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生活的困难和父母培养的艰辛,也没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认识,互相攀比、过度消费,父母成了真正的“衣食父母”,伸手要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南京大学逸夫楼张贴的“伤心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凸显了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这无疑给大学生道德建设敲响了警钟。

2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是家庭教育乏力。青春期是全世界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和正常表现,大学生正好经历这个时期,容易叛逆,与父母容易产生距离。国外孩子真正的叛逆期一般在14岁左右,但无论贫富贵贱,都以向父母伸手为耻。在中国,这种叛逆期被推迟到了18岁以后。我国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非常溺爱。一跨进大学的门槛,很多家长认为他们上大学后就是一个成人了,应该懂得关心和理解父母。然而,多年父母生活上的大包大揽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情商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和阻碍,认为无论父母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责任意识。

二是教育取向偏差。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孩子及家长成为惟分数论者。应试教育体制更让许多高校仍以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衡量尺度,受到这一教育取向的影响,让学生为了评奖评优和获得资助而专攻学习。家长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成绩,而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对人和事的情感越来越淡漠,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三是教育活力不够。目前有些高校依然沿用陈旧的教育模式,陈旧呆板的说教让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感到反感。而信息时代平等互动、真诚坦率的教育尤其重要。另外,学校和社会又没有给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使得其在实践磨练中受到教育和引导比较少,从而造成大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识普遍较差,依赖意识太強,责任意识太弱。

3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8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有爱就有感动,感动是一种责任!”这句话道出了感恩和责任的重要联系。对我们每个社会个体来讲,感恩是一种对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坚守;感恩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亟待加强,大学教育必须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让他们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是加强感恩示范教育。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美国一位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德说:“我唯一的憾事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祖国。”感恩应该成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多大学校友和企业人士在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常怀感恩之心,捐资助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感恩教育的示范和榜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自强自立,过早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且心怀感恩,将社会给予他的爱心资助设立爱心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先进事迹是感恩道德教育的典型,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大力度进行典型的正面引导和教育,让大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意识到感恩绝不是简单的索取,或者单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大到对国家、对社会,小到对家庭、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一种道德追求。

二是加强感恩综合教育。父母、师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使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生养之恩,懂得珍视师长的启蒙教育之恩,懂得回馈社会和大自然的供养之恩,他们就不会轻易有极端行为,为此,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厦门理工学院推出的亲情教育,开展“感恩周”活动,布置寒暑假亲情作业,得到家长的拥戴和学生的响应。家长也应配合学校给孩子上好“感恩”这一课,通过让他们干点家务活,参加义工、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培养感恩意识,让他们多做为父母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的事,把感恩教育落实在行动中,扎根在心灵里。

三是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大学时代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现在很多高校开展“感恩节”活动,围绕节日主题活动使学生反思自己、加强自律、欣赏他人、心存感激,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社会和国家。在5.12汶川大地震时,大学生中自发开展募捐、献血等活动支援灾区,学生党员带头缴纳特殊党费,同时还针对灾后重建及管理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健康生动的主题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和责任意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政治教育的意见》,创新大学生德育内容和方法,高校应将感恩等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引导学生践行“八荣八耻”,克服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抵制不良的影响,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更应明确德育工作的职责,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加以示范。在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托资助平台,建立受助学生信息库及诚信档案,组织爱心社团,鼓励其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将教育融入到具体的行动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筑中国梦,就要大力提倡感恩教育,让大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回馈自然。知恩、识恩、报恩应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在中国梦的远大征程中,培育幸福感、宽容心,增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赫崇飞,王继辉,彭勃.试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之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J].福建论坛,2010(6):121-122.

[2] 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94-96.

[3] 張晓芳.以育人为导向完善资助机制全面提升资助效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8):81-83.

[4] 彭春丽,张宝.论感恩教育缺失问题[J].求索,2007(9):120-121.

猜你喜欢
感恩资助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谁的责任
责任(四)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