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2017-03-14 23:10韦明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

韦明龙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闭合组和切开组,各40例。闭合组给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切开组相比,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和切开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5%(37/40)、90.0%(3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和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40)、12.5%(5/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

doi:10.14033/j.cnki.cfmr.2017.4.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38-0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类型,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75%。在肱骨髁的内前方有正中神经及肱动脉通过,故此处骨折极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后遗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外科手术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靠方式,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风险也较高[2]。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保证骨折复位的前提下选择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40例。切开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14岁,平均(5.8±2.1)岁;伸直型31例,屈曲型9例。闭合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5.6±2.2)岁;:伸直型29例,屈曲型11例。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2)术前存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闭合组 患儿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在牵引状态下术者运用内外翻及旋转等手法复位侧方及旋转移位,屈曲肘关节端提复位前后方移位,术中透视,复位满意后给予2~3枚直径1.5~2.0 mm的克氏针内固定,由肱骨髁内侧进针,进针时应避免伤及尺神经,如无把握,可作一小切口,游离出尺神经,于直视下进针,尾端折弯剪短后置于皮外,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2.2 切开组 患儿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患肢置于胸前,取肘后侧正中入路。以尺骨鹰嘴为中心,作一长约8 cm的S型切口,钝性分离肱三头肌腱膜,暴露尺神经及尺骨鹰嘴,于直视下复位骨折,用2枚直径1.5~2.0 mm的克氏针自肱骨内外髁交叉打入,被动活动肘关节,如骨折无移位且活动度良好,则于充分止血后闭合切口,尾端折弯剪短后置于皮外,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开始抓握等功能活动,石膏拆除后开始主被动肘关节屈伸锻炼,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等手术相关指标。

1.4.2 临床疗效 术后3个月,依据Casstbanm肘关节功能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优:肘关节伸15°,屈曲130°;良:肘关节伸40°,屈曲120°;可:肘关节屈曲<110°、活动范围>80°或肘关节屈曲>110°,活动范围>50°;差: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3]。

1.4.3 并发症 术后随访,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切开组相比较,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其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性差1例,尺神经损伤3例,肘内翻1例;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其中切口感染2例,克氏针松动移位1例,肘关节活动性差1例,肘内翻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由于骨折端缺乏坚强内固定,断端易再次移位,导致畸形愈合,诱发肘关节活动障碍[4]。对于Gartland Ⅱ型、Ⅲ型骨折,手术治疗是更为可靠的治疗方式。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良好复位效果,但手术操作对软组织損伤较大,影响骨折愈合,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导致术后感染风险大大提高;此外,术后瘢痕随患儿生长发育日益增大,严重影响患儿形象美观[5]。

近年來,随着C型臂X线机的普及,透视下运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师所采纳,但其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要大量循证学证据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闭合组和切开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5%(37/40)、90.5%(36/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相似的骨折复位效果。通过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发现,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较切开组显著缩短(P<0.05),与杨田野等[6]研究一致,提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究其原因,可能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中组织暴露少、软组织破坏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闭合组和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6/40)、12.5%(5/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术式治疗安全性相当。但值得注意的是,闭合组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而肘部内侧进针时对尺神经的损伤是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避免其发生,可选择外侧穿入2枚克氏针固定,必要时可于内侧作一小切口,于直视下避开尺神经进针[7-8]。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其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旭辉.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J].光明中医,2015,30(12):2600-2602.

[2]陈宇,康小平,蔡奇霖.肱骨髁上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固定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1):1346-1347.

[3]施立奇,蔡贤华.闭合和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3(7):21-23.

[4]雷仓武,杜洪华,潘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1):108-109.

[5]许益文,郑勇,白祥军,等.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5,28(6):521-523.

[6]杨田野,赵天昊,陈登山,等.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3):77-79.

[7]宋俊生.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8例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5):457-459.

[8]莫贤跃,吴东敏,蒋荣玉.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2(6):715-717.

(收稿日期:2016-10-06)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