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移情·联想

2017-03-15 21:57陈晶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陈晶

摘要:真正的书法是什么?书法的意义是什么?书法的审美是什么样的形式?这三个问题是每个书法爱好者都深刻关心的,其实书法真正的本质是精神意象的感情投射,对于自然万物姿态的心灵移情和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对于人生真谛的追问和对于自然感情的联想。投射、移情、联想三位一体形成了书法创作过程中,最本质、最纯真的审美思考,有效的表达出了书法情态价值中的审美功能,形成了最妥善的书法本质思感。但不一而足的是在书法三题中所凸显的审美形式是什么,审美具备怎样的功能化特点,审美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彼此相关联的?这就需要依据书法审美的三题定义,探寻书法与修养,修养与审美之间最深层次的联系,找到审美三题都具备的共性。

关键词:书法意象;书法的自然命题;哲学审美价值;书法的场景情感

一、书法物象精神所具备的场景艺术

书法作品的创作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创作的灵感,有着近乎描绘心理高峰的情感化体验,当然在此种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最接近于本质的自然景物的场景化情感,当创作者临近于此种情感的时候体会到了自然赋予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谓的书法物象所独有的场景艺术。舞台表演具备着拟人化的场景艺术,书法作品创作也是如此,在临近创作者对自然景物泼墨起舞的时候,独特化的艺术创作心灵就会发生作用,在潜移默化当中描绘了贴近景物升华的艺术场景。当然书法的艺术不局限于此,除了接近创作者心灵高峰的情感体验还有着与书法关系相悖的艺术升华场景,这种场景的直接来源是自然景物的写实,而其根本的创作是极具抽象和情感化的作品创作。表面浮现出来的艺术的直接审美,而本质化表述的是接近于真实的自然哲学。因为自然哲学凝聚出来的才是书法景物抽象化的精神,表现出来的才是哲学审美价值,这种价值与书法的自然情态体系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不仅相辅相成,更是在书法作品中进行艺术精索的融合,带给书法审美立体化的展现功能。因为书法作品的情态体系是书法作品整体的框架,全力支撑着书法作品的审美表现力,同样哲学化的审美价值就像是书法作品外在的表皮,其内部有着作品艺术情态体系的支撑,外部就是如何能够将书法价值充分的展现出来,凝聚自然最纯真的艺术魅力来彰显出艺术集中化的情感,表达创作者追求超脱的自然意志。

二、书法作品的艺术形象思维

书法作品艺术化思维一方面来源于对传统美学的集中性审视,一方面来源于对现代美学的集中性感悟,汇聚于不同性质的美学思感,彼此融合到不同性质的艺术体系当中,着重的汇聚于对于美学的逻辑理解,但是在面对不同性质的艺术行为体系的时候也要着重的理解艺术情感的具体表现,针对于不同事情的特定发生集中的展现出艺术美学的集中化思维,集中在艺术的行为表现方面。精神意象的表现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天地自然情感的膜拜和对于社会劳动实践所产生的一种深刻感情。在书法艺术意象的表现中主要的元素表现魅力来源于创作场景的刻画和音乐艺术感情的抒发。

三、书法作品艺术情感思维

书法作品所具备的艺术情感思维其最大特点在于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精神集成化表达,合理化的结构布局反映最贴近作者精神的表现。优秀的書法作品在于作者精神烙印的融入作者将自身最为完美的想象精神意象完美的融入到作品当中,用合理化的美术布局手法来表现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反映现实与艺术的原则差异,最为完美化的反映现实,最为完美的表现实际书法场景,实现理念与意象的同步集中。仔细揣摩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会最为直接的走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当中,贴近于作者想象的精神想象行为,凝聚于作者精神艺术表现当中体味到最为本质的艺术气息。但是当理想与现实过于贴近和巧合之时,艺术集中化的行为表现。

四,书法创作的艺术联想性

创造书法作品更加体现自然感悟的原则,这种原则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是突然出现的,而有的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后出现的。它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感受,也是一种多元化价值的分散,有欣喜若狂、有悲痛欲绝。但无论是哪种原则,主体都感受到了万物的存在与价值,获得了与世界完全统一的感受。同时在原则的践行过程中还有独具传统文化的价值共享,它是一种自我实现与自我认知,人们常常受外界因素干扰,感到自我困扰,无法正确审视自身。在艺术集成原则中,人处在自我认知的高峰,可以充分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弃功利而客观,不但认同世界也认同自己,从而完成自我价值的书法作品化的艺术展现。

五、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情

书法创作者自身思感的汇聚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意象精神,作品传承也源于精神的加持,没有精神的传递不可能有作品情感的绚丽多彩,因为作品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归属来源于文化的归属,只有凝聚文化真正的精髓才能最为本质的体味出作品所具有的意象精神,因为人们有了自身情感的超脱才有了对书法艺术的狂热,汇聚成了最美好的艺术灵感,不断地形成艺术理论,不断地凝聚在书法作品的艺术情感价值当中。因为书法作品的艺术抒情中,艺术情感表现是展现情感这一原则的角色,只有融汇于作品场景中,理念与作品情感相互统一,才能最贴切的表现作品的人文情感。创作的场景不是画面的绝对静止;是相对静态事物带给人们的静态意境,体味的是自然的本心是事物的朴素。作品不再是单纯艺术的享受,是立体唯美的形态搭配,是自然本质的演绎,给人最靠近自然的朴素,人们在这里放下心中的包袱,脱离尘世的苦海,闭眼感受,无人性的贪欲,没有尘世的争夺,有的是自然万物的上善若水。结语:书法的艺术化表达在于书法审美三题的三位一体,通过三者功能的不断演绎汇聚,形成了最本质化的书法情感脉络,彼此凝聚在书法的艺术调整功能之上,不断地融合,不断地超越,形成了最本质的书法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 尹登龙. 道家哲学对张怀瓘书学理论的影响[D]. 西南政法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