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2017-03-15 16:41冯大同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模式构建

冯大同

[摘 要]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意蕴是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为精髓;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准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价值取向。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知识教学与生活化德育一体、理想信念与个人成长成才相辅相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交融、知行合一、目的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意蕴;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58-02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作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对社会文化具有指引作用,在人类的历史上,大学是作为精神文化中心为人们提供价值判断依据而存在。另一方面,大学的影响力也通过培养一代代的学生而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对于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的历史潮流中成长、成才、成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意蕴是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

1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首先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正确地反应了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实质,并能够利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立场对现实进行分析,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行为进行批判。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并用以指导实践工作的。由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应该联系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发展。具体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要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思路与方法。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重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题教学,而应坚持生活化的德育理念,在校园内,乃至社会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达到真懂、真信、掌握、弘扬的教育目标。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人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总是不满于现实,总是充满着理想。一般意义上的理想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1]。而对于正处在青年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正是其理想形成,并逐渐坚定的重要时期。特别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多数大学生是在大学阶段随着年龄、阅历与实践的积累,逐步树立了理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信念。理想指引着其人生目标,使其不至于迷失自己。理想也同时为其前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其勇敢地面对挫折、失败,使其不断战胜自己,战胜环境,走向成功。同时理想在指引其追求更高目标的同时提高了其人生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念,个人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个人为了自身现实利益的奋斗过程,我们高校应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利益的遮蔽而忽视共同理想,不能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共同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应该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在人民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现实成绩中,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使其明确共同理想对于个人理想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作用,并最终使其认识到个人理想应该在共同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实现和升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中挖掘其深刻的内涵。从多民族融合和传统和谐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理解中華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达到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目的。帮助大学生克服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错误倾向。高校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要通过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中鲜活的爱国人物与事件,在青年学生中弘扬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大团结,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践行爱国主义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强化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具有社会历史感的人,他不仅应当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更应该了解当下。改革开放作为当前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主旋律,主要表现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等方面。它是当代推动我们社会主義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当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革开放的鲜活事例说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环境的和谐无不是在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旧有体制的束缚下取得的,无不是在破除了教条主义等一切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后取得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我们明确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远大目标,具备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而要真正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它是强国之路、富强之路、文明之路。

4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

“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新诠释,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荣誉、耻辱的基本看法,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道德在本质上讲,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代表的道德教育,有着现实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由于背弃了传统的道德文化,加之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均衡现象。逐渐在一部分人中形成了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精神空虚、功利拜金等倾向。这些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如果高校不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就会使这种不良倾向逐渐侵害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个人看,高校将很难培养出品德优良的大学生。从社会层面看,也将损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毁掉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坚持知行合一。要牢牢抓住“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此为突破口,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和精神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价值追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教材上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而应当在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精神中吸取营养,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倡导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而脱离生活世界,成为所谓的学科性知识的同时,失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支撑力的错误倾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更是工作要求。也就是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过程。自由、平等、公正不仅作为教育目标存在,更是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遵循,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自身的变革,真正成为一种“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成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

参考文献

[1]张继延,万勇华.试论职业理想及其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2]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模式构建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