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于桥水库库区生态移民生计问题研究

2017-03-15 17:22欧美珍齐珊娜杜凯英高振廷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生态移民

欧美珍+齐珊娜+杜凯英+高振廷

摘 要:针对天津于桥水库库区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问题,项目组人员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发放问卷了解移民生活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翔实数据,通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德尔菲法和AHP决策分析法来测算移民生计资本值,其结果远低于理想值。移民的人力资本(0.360)、自然资本(0.257)、社会资本(0.252)值较低,自身能力欠缺,可持续生计社会力量薄弱,移民养老、土地流转补偿政策落实缓慢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减少形式化培训,加快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多渠道扩展移民就业空间,有针对性地调整移民贷款体系等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移民;天津蓟县;可持续生计;生计资本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2.01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the relocation of ecological migrants in the reservoir area of Tianjin Yuqiao, staff of this project got this statistics by designing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on the spot to know immigrants present living condition and what serious problems they need to solve.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apital values of immigrants livelihood was far more lower than the ideal values after we analysed the statistics through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combined with Delphi method and AHP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low value of human resource(0.360), nature resource(0.257) and social capital(0.252). The lack of capicity, the weakness of social strength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 slow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nsion policy and land transference compensation policy. We pointed out to strengthen the human capital construction, reduce the meaningless training,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transference policy, stretch the employment space with multi-channel, adjust the migration loan system to the point so a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advices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 ecological emigration; Tianjin Jixia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livelihood capital

天津于橋水库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天津用水紧张的局面,但在这背后却存在着三次大规模移民,蓟县140多个村庄十余万农民因此而失去土地,搬出世代居住的家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水库的修建淹没大量的耕地,近年来为了保证于桥水库供水质量,一大部分居民又将被迫迁出,要求其不能在于桥水库附近种地,在水库内禁止捕鱼,这使移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务农直接“晋升”为“什么都不会的”市民。移民们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更需面对无收入、花销大的困境,移民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移民的可持续生计亟须解决。

1 文献回顾

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思想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是在生计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门学科,之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3]。纳列什·辛格和乔纳森·吉尔曼将“可持续生计”定义为“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能力、资本和有收入的活动”,此定义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并进行了应用[4]。可持续生计概念的出现使生态移民的研究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范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力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分析框架,现有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主要有3个,分别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农户生计安全框架和可持续生计途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简称SLA),是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在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分析框架归纳和总结关于发展和贫困研究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关键的影响因素及过程上,强调影响农户生计的不同因素及多重性交互作用;以人为中心,旨在确定增加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目标或手段,学者通过对框架中的核心生计资本进行研究,对各项生计资本进行指标设定及赋值,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获得生计资本的总值。严登才等[5]对水库建设对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中主要研究了水库建设所造成移民生计资本的损失,包括人力资本的损失、自然资本的损失、社会资本的损失、物质资本的损失和金融资本的损失;赵刚[6]研究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中也涉及水库建设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损失,他提出水库建设中的搬迁不仅会导致社会资本受损,而且给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带来重新调整组合的变化,对每个家庭今后的生活水准产生较大的变量,甚至是严重的打击。孙海兵[7]对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中参考国内学者对生计资本的研究设计了自己的指标体系,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定量分类赋值后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另外结合专家咨询设定的指标权重,最终得出移民的生计资本;赵雪雁等[8]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农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获取数据,用专家咨询法给指标赋值,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各指标的量化值和各指标的标准化得分确定各指标的综合得分,从而求出农户所拥有的5种生计资本指数;王彦星等[9]在研究中采用Chelia和Lemmi所提出的公式确定权重,采用正向线性标准化方法中的极差标准化进行标准化,最终得出生计资本。孙海兵[7]、赵雪雁等[8]、王彦星等[9]、王沛沛等[10]、邹子楠等[11]、郭圣乾等[12]等许多学者都对生计资本的测算有所研究,但各学者所用指标、研究的方法各有不同。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水库移民生计研究比较零散,主要倾向于生计资本的分析,可持续生计重建的调查研究尚不多见。由于不同区域移民各自的特点以及搬迁后采取的生计策略不同,移民生计出现很大的差异。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评价体系注重指标的系统性和标准的相对一致性,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移民建立指标体系时需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等相符。

本研究在移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前人研究的方法,扬长避短,严密计算于桥水库移民的生计资本。通过对水库移民的前期无结构访谈了解情况后,提出了适合于桥水库的指标体系,且在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等对于桥水库的生计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描述之余,结合层次分析得出各项生计指标对移民生计的影响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于桥水库移民生计的对策,有主有次,切实可行。

2 研究区概况

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县城东,是国家重点大型水库之一,水库库区位于州河盆地,最大回水长东西约30 km,南北宽8 km,最大淹没面积250 km2(正常蓄水位时淹没面积86.8 km2),是一座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等功能的大型山谷型盆地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9年,开始主要目的为根治消除洪涝灾害,1970年投入蓄水使用,主要功能变为防洪和农业灌溉,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竣工后,于桥水库成为引滦入津天津境内最大的调蓄水库,供天津市城市用水,为天津市提供比较稳定和优质的水源,极大地缓解了市区用水的紧张情况,结束了天津市人民长期饮用苦咸水的历史。于桥水库的建成虽然惠及天津市广大地区,但对于水库周围的居民来说,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该水库自动工以来,共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移民,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被迫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搬迁到安置区。为保护库区水源水质,改善移民生活,蓟县新城建设纳入了本市第4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按照“南迁北管”方案,蓟县将整体搬迁南岸临水村庄。目前蓟县新城示范小城镇(一期)工程总体规划建设中,州河湾库区移民安置区A1地块工程已完成规划建设移民安置。A2安置区建设进展顺利,八期地块安置楼已封顶,六期地塊安置楼主体正在施工。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移民进行搬迁安置。但搬迁后由于劳动力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库区就业承载力不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将会制约移民的发展,移民的生计问题亟须解决。

3 研究方法

3.1 Yaahp层次分析法

AHP决策分析法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它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将问题层次化,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到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本项目运用德尔菲法对每一个资本下的指标进行构建两两判别指标,结合AHP决策分析法确定了指标间的权重值,通过在Yaahp决策分析软件中输入判别矩阵就可以方便地得出一系列的指标权重,并得到总的指标权重,提供了解决于桥水库移民生计问题的建议的依据。

3.2 极差标准化

极差标准化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具有不同单位或量纲的指标数据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消除它们之间的变异程度。

式中,Z为标准化后的值,Xij为原数值,minXij为第j个指标数值中最小值,maxXij为第j个指标数值中最大值。经过级差标准所得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0,其余的数值均在0与1之间。

4 研究内容

4.1 指标设定及其赋值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参考,基于DFID可持续分析框架,结合天津于桥水库库区移民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地移民情况的指标,由可持续分析框架确定为5个生计资本,即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表1)。

4.1.1 自然资本 自然资本指的是对生计有利的自然资源存量,即农户拥有的自然资源量,耕地对于库区移民来说是其最基本的保障,同时对移民的生计也会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两项指标对自然资本进行测量。由于耕地质量受到自然气候、灌溉条件、耕作方式以及原有耕种经验等因素影响,耕地质量由移民根据实际的经验来评价。

4.1.2 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移民用于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基础设施。由移民对基础设施的评价、家庭住房满意度、自有物质资产评价3个指标进行测量,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赋值。

4.1.3 金融资本 是指移民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为了取得生计目标所需的积累与流动。本文以家庭年收入、融资渠道多样性、政府补贴帮助3个指标变量来衡量。

4.1.4 人力资本 代表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状况等, 人力资本的值决定着人们能否更好地利用其他资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生计结果。本文将人力资本细分为文化程度、劳动能力、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参加技能培训的次数进行测量。

4.1.5 社会资本 在可持续生计背景之下,社会资本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生计目标的过程中所利用的社会资源。它包括相互联系的4个部分,即邻里关系、互助支持网络规模多样性、就业途径多样性、政府帮扶满意度。

4.2 问卷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来了解每户移民家庭搬迁后的生活情况及生计的状况,用数据反映真实存在的信息。设计调查问卷时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阻碍调查因素和与问卷紧密联系的其他因素后,小组成员进行了问卷初稿的设计,通过探索性发放后发现问卷问题,经过讨论更改最终形成问卷终稿。本设计分3部分,共26个题,经过测试需要12 min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问卷开头简要地介绍了调查单位、对象、目的和用途,并做出保密协定,以及答题指导。正文第一部分为移民的家庭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移民的生计状况,第三部分为移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调查。本小组在2016年4月正式开始发放,共计发放问卷249份,回收229份(包括98份详细访谈问卷),有效率为92%。

4.3 资本测算

根据于桥库区移民生计资本调查分析结果(表2),可得5项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的得分值最高,其次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

4.3.1 金融资本的测算 金融资本在生计资本中测算的值最高为0.608,代表着金融资本在移民生计资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专家打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金融资本的三项指标进行了权重打分,移民家庭年收入、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以及移民对政府的补贴帮助满意度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648,0.122,0.230。从调查结果显示移民搬迁到蓟县新城后收入普遍较低,年家庭收入集中在2万~3万元。31.4%的家庭收入低于2万元,总体呈现入不敷出的状态,移民们靠着搬迁补偿款及原有的少许积蓄维持着现状生计。由于搬迁到新的家园,原有的交际网络被打破,难建新的交际体系。移民的融资渠道只能靠亲戚朋友,在本研究小组对移民的深度访问中,80%以上的移民反映不敢向金融机构贷款,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搬迁后的收入极度不稳定,维持不了基本的生计,担心承担贷款的费率。有位陈姓的移民向我们讲述了原因之二,由于银行的贷款门槛较高,移民的贷款难度大,移民缺乏启动生计资金使生计不见起色,出现借贷无门的情况。

4.3.2 物质资本的测算 物质资本的得分值为0.546,表明了物质资本对移民的重要性。从调查的结果显示移民对安置点的基础设施、环境、用电、交通状况以及子女入学的满意度较好,满意度均值分别为3.33,3.40,3.55,3.70,3.57。由于库区移民常年靠近水库生活,吃水用水的费用比较低廉,而搬迁至新的安置点,根据天津市水费的收费标准,移民的接受程度降低。对于搬迁至新安置点的医疗情况,据调查显示,26.1%的移民对安置点周边的医疗水平比较不满意。大部分的移民办理了医保卡却遇到了医疗门槛较高,医疗费用大大超出了移民可承受的范围等问题。

4.3.3 人力资本的测算 从人力资本的测算值0.360来看,库区移民的文化程度与劳动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一方面移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家园,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移民的就业成了一大难题,数据显示,57.6%移民搬迁到新家园后处于在家待业。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知识、能力等的限制,使得就业面受到了限制,摒弃原有的生产技能后迅速接受新技能的能力比较缓慢。

4.3.4 社会资本的测算 与金融资本相比,移民的社会资本显然低于金融资本值,社会资本的值只达到了0.252。在安置地移民的互助支持网络中43.7%的移民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投靠亲戚,虽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但由于安置區移民的收入来源十分不稳定,无法慷慨解囊。在人际交往方面,移民很适应与比较适应的占73.8%,但在村干部等对移民生活、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帮助方面满意度只占7.1%。

4.3.5 自然资本的测算 自然资本是移民的生活保障,但蓟县库区移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28 hm2,人均不足0.067 hm2。甚至有的家庭几乎没有耕地,全部上缴进行土地流转。由于需要全部人参与土地流转才会下发土地补偿金,目前部分移民存在着无地可耕、无资金补偿的状态。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移民的耕地质量也不容乐观。60.7%的移民认为搬迁后耕地质量一般,17.9%的移民对耕地质量较不满意,只有6.6%的移民非常满意搬迁后的耕地质量,这种现象其本质的原因在于搬迁后移民的生活方式改变,耕地离安置地有一定的距离,耕作不便导致耕地疏于管理甚至荒废。进而导致库区移民收入来源减少、生活成本增大、生计资本降低。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库区生态移民的生计资本非常有限,且各项资本转化能力低。移民搬迁后的生计状况不容乐观,如若没有可持续的生计来维持,再坚持几年后移民将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生计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研究中金融资本在测算值中最高,但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只有1.51。移民借贷大抵来自亲戚朋友,银行借贷门槛高使得移民望而却步。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则受到搬迁的影响较大。自然资本的降低,使得移民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状态被打破,不能再减少家庭生活的成本,使得土地的保障功能弱化。移民迫不得已由农业向城镇化非农业转型。这就增加移民就业、生活的难度。如何面对新的就业环境、生活方式,重建新的社交网络与邻里信任成了移民、政府、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从物质资本的测算值来看,移民对搬迁后住房环境交通的满意度较搬迁前呈上升趋势,但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的落实成了移民心中落不下的石。在测算值中人力资本的显著性虽不高,但它确是各项生计资本的基础,可见移民人力资本的增加不容小视。

5.2 建 议

(1)在金融资本方面,政府需对移民的贷款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向移民倾斜,帮助移民恢复生计,增加移民的启动资金;可以建立移民合作组织,非政府型小额信贷机构来帮助移民度过生计的瓶颈期,弥补移民金融资本的不足,也可增加移民创业就业的成本。

(2)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加快落实土地流转与出让制度,使移民得到应有的土地补偿款。

(3)多渠道扩展移民的就业空间,利用周边的产业资源帮助移民就业,政府鼓励补贴周边的产业对移民的就业门槛适当降低。

(4)完善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加快落实移民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可以根据人均的生活消费水平来制订养老保险的指标体系。

(5)加强移民人力资本的投入,减少形式化的就业培训等,分门别类地组织各项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移民的职业技能,促进移民人力资本的建设,带动其他资本的提升。

参考文献:

[1]FRANKENBERGER T D,MAXWELL M.Operational household livelihood security:a Holistic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R].CARE,2000

[2]LASSE K.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M].Stockholm: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2001:42-98

[3]CHAMBERS R,CONWAY G.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R].IDS discussion paper 296.Brighton England: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4]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4):123-124.

[5]严登才,施国庆,伊庆山.水库建设对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及重建路径[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6):49-53.

[6]赵刚.水库建设对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及重建路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9):146-148.

[7]孙海兵.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5):6-9.

[8]赵雪雁,李巍,杨培涛,等.生计资本对甘南高原农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111-118.

[9]王彦星,潘石玉,卢涛,等.生计资本对青藏高原东缘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及区域差异[J].资源科学,2014(10):2157-2165.

[10]王沛沛,许佳君.生计资本对水库移民创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23):150-156.

[11]邹子楠,伊庆山.水库移民长远生计问题处理阶段性效果对比分析——以岩滩水电站D县移民安置区为例[J].水利经济,2015,3(33):70-74.

[12]郭圣乾,张纪伟.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3(3):26-30.

猜你喜欢
可持续生计生态移民
贵州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功能障碍者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可持续生计策略选择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农村家庭灾后恢复研究
甘肃省独生子女户与多子女户生计能力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