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语言与文化翻译,促进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

2017-03-15 13:06林钗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言

林钗

【摘要】语言本身是复杂的,文化更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翻译将在一种文化中浸润的语言转换至另一种文化中浸润的语言里。译者在翻译时都必须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常识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其语言语义。中西思维差异影响语言与翻译,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注重理性思维,中国的悟性思维在汉语语法中体现的是“人治”。毋容置疑,文化解读是译者的重要任务。通过翻译,国外最新的文化思潮和理论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进入了中国,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和文学更加接近世界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关键词】语言 中西思维 英汉语法特征 文化翻译 中国文化和文学

一、引言

人类自有文化开始就有传播在进行,传播促进文化发展,但是异语文化之间的传播必须通过翻译这座桥梁。有的译者以超越翻译来认识它,有的译者思考翻译之外的现象和因。我们因该从两种文化之间或交互的语言文化来认知翻译。它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现象,是来自源语又不同于源语、形成于目标语又不完全是目标语的介乎两者之间的现象,这也是它复杂之所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中所包容的文化信息处理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翻译的成败,关系到译文的可信度与可接受。

二、文化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体现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英汉语法特征

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注重理性思维。西方的理性思维在英语语法中所体现的“法治”,重形合,重形式接应,结构要求整齐,句子以形寓意,句段严密规范。因此,英语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比较严谨。 中国的悟性思维在汉语语法中所体现的“人治”,重意合,重意念连贯,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采用散点句法。常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手段,比较简洁。英译汉例句,“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s that prevent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t the other.”译文“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美国人不能如想象中那样幸福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二,而两者之间又有深浅之分。”译文中,“when”,“of ”,“which”这样的连接词语显然省略了。英语中用关系词、连词等来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显性衔接,而汉语通常不用这些词体现逻辑关系,汉语的逻辑关系通常是內隐的。所以,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把一些连接词省略不译。汉译英例句,“她不老实,我不信任她。”译文为:“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I cant trust her.”汉语的句子,特别是有逗号隔开的句子,我们一定要挖掘出其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在汉译英当中,添加相应的逻辑关系词。

三、翻译必须把重心从语言转移到文化上

翻译指的并非语言本身,而是指蕴藏在语言里的“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当然不可分离,但亦不可混同。于是后来“文化翻译”在人类学里成了核心概念。不同的文化群体对某一特定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和反应,因为无论准确与否,在现实中,往往译本的意义成了真正的意义,所以阿萨德称:“一切成功的翻译”都是以“一个具体的生活方式为前提”。他又进一步指出“这个生活方式越远离原作,再度生产也就越不机械僵硬”。这就意味着文化翻译与传统的语言翻译相距甚远。正如阿萨德所言,翻译毕竟是让“读者阅读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去掌握采纳一种生活方式”。译文采用机械的直接对应似无必要,亦于事无补。一般而言,翻译要译出意义,这似乎最明显不过了,但源语文本里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符号矩阵,在翻译过程中除了易遭忽略外,还难以复制和重构,故此常有损失。毋容置疑,文化解读是译者的重要任务。

四、翻译与中国文化和文学

众所周知,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上,翻译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通过翻译,国外最新的文化思潮和理论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进入了中国,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和文学更加接近世界文化和文学的主流。在许多人眼里,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乎就是一部“翻译过来的”文学史。国外的,特别是来自西方的影响十分明显。但是当我们反思文学和文化翻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不禁会感到某种遗憾:在大规模地将国外的,特别是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文学作品译成中文时, 我们却很少将中国自己的文化理论和文学作品翻译成主要的世界性语言。在那些精通汉语的汉学家中,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将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译介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上呢?可以说为数极少,因而迄今只有少数幸运儿受益。

五、结语

文化融合涉及翻译的诸多重要问题,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既要有足够的有关两种语言的知识,又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有关两种文化的修养;既要有准确感受原语文化、语言的领悟力,又要有得体反映其在译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自由驾驭译语的表达力;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的语言现象,又要从语境出发解决具体的翻译问题。所有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在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我们一方面为可译度逐步提高的前景所鼓舞,一方面感受到社会发展给翻译工作带来的压力,要顺应融合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翻译工作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

[2]孙艺凤.翻译与多元之美[J].中国翻译,2008.4.10.

[3]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中国翻译,2014(2).

猜你喜欢
语言
肢体语言
语言的魅力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写写画画G20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言,文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