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占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2017-03-16 20:57曹志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曹志斌

摘要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该品种先后于2005年、2007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介绍了该品种在益阳市赫山区的产量结构形成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优质水稻;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34-01

为筛选适合赫山区生产应用的优质稻新品种,充分发掘在赫山区生态条件下的增产潜力,本文以高产优质新品种黄华占为材料,重点选择播种密度、抛栽密度、施肥量及施肥方式、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与研究,研究了不同抛栽密度(M)和施氮量(N)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黄华占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抛栽密度为2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较抛栽密度为25万株/hm2和31万株/hm2的处理极显著增产;施氮量和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210 kg/hm2时产量最高;抛栽密度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抛栽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能够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1 播种量和施氮量对黄华占生育进程的影响

在不同抛栽密度(M1~M3)、不同施氮量(N1~N5)情况下,黄华占全生育期统计如表1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同样施氮量条件下,全生育期与抛栽密度呈现负相关,抛栽密度越大,全生育期越短;在抛栽密度相同条件下,全生育期与施氮量呈现正相关,即施氮越多,全生育期越长。但施氮不能过量,过量容易产生贪青迟熟问题[1-2]。

2 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黄华占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1 抛栽密度对黄华占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受抛栽密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抛栽密度的不断增加,高峰苗以及有效穗数都不断增加,增速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当抛栽密度从25万株/hm2增加到28万株/hm2时,有效穗数增加了30.60万穗/hm2,增幅已经达到显著水平,为11.56%;当抛栽密度从28万株/hm2增加到31万株/hm2时,有效穗数增幅不明显,只增加了5.1万穗/hm2,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由于抛栽密度过大导致个体之间争夺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及空气资源,因而影响了有效穗数的增加,也就出现了虽然群体茎蘖数增加,但个体茎蘖数和群体成穗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在每穗粒数方面,其与抛栽密度呈现负相关趋势,随着抛栽密度不断增加,每穗粒数不断减少;另外,结实率和千粒重受抛栽密度变化影响较小,当抛栽密度不断增加时,二者呈缓慢降低趋势。

2.2 施氮量对黄华占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黄华占单位面积高峰苗与施氮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峰苗前期增速较快,后期增速放缓。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在每穗粒数方面,施氮量越大,其值也越大。而千粒重和结实率与施氮量呈现负相关,且趋势平缓。

3 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黄华占产量的影响

根据各处理产量数据显示,黄华占产量受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影响显著。当抛栽密度为25万株/hm2、施氮量为165 kg/hm2时,黄华占的产量达到低谷,为6 804.90 kg/hm2,当抛栽密度为28万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时,黄华占的产量达到峰值,为8 592.75 kg/hm2,2个不同处理之间相差1 787.85 kg/hm2,增幅达到26.27%,增产效果极显著。由上述结果可知,当抛栽密度小、施氮量少时,群体数量不大,且个体又无法良好的生长,导致产量不高;当抛栽密度和施氮量过多时,群体密度过大,产生争夺资源等情况,无效分蘖也随之增加,也会大大降低产量;只有在抛栽密度相对合理且施氮量又恰到好处时,整体产量才较高[3]。

根据不同处理数据进一步分析,影响产量的因素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抛栽密度>施氮量>抛栽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值。

3.1 抛栽密度(M)

抛栽密度以28万株/hm2时最佳,此时的产量最高,小于28万株/hm2或大于28万株/hm2时产量均有所降低,且减产明显。

3.2 施氮量(N)

当施氮量为210 kg/hm2时产量最高,低于或高于该值时产量均有所下降。黄华占抛秧栽培施氮量(x)与产量(y)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其施氮效应方程为y=-0.114 9x2+46.857x+3 079.2(r2=0.889 2),根据方程推算出当施氮量为203.99 kg/hm2时,黄华占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7 856.35 kg/hm2。

研究形成了黃华占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黄华占抛栽密度为2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较抛栽密度为25万株/hm2和31万株/hm2的处理极显著增产;施氮量和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210 kg/hm2时产量最高;抛栽密度增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才能获得较高产量[4]。抛栽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能够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4 参考文献

[1] 周国峰,陈苏敏,夏光荣,等.优质中晚稻新品种黄华占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3):137.

[2] 黎彬,罗先富,朱建宇,等.优质稻黄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9(6):31-32.

[3] 潘甫河,吴多新.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93.

[4] 蒋云鹏.优质稻黄华占在桐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9):193-194.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