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综述

2017-03-16 06:03邱亚君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特质参与者量表

万 虹,邱亚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综述

万 虹,邱亚君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深度休闲不仅能使参与者获得生理、心理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能满足参与者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实现等各方面的需求,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目前,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极大重视,但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研究试图对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80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指出当前国内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国内后续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

深度休闲;体育领域;研究现状

0 前 言

20世纪科学带给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们拥有了大量的休闲时间。著名未来预测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也曾指出,休闲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现如今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休闲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目前人们热衷于诸如看电视、逛街、上网等短暂性、大众化以及低生产性的随兴休闲活动,这些休闲活动由于无法提供给参与者更深入的体验与学习,因此常常容易导致参与者产生无聊等消极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随兴休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的需求,深度休闲应运而生。1982年Stebbins首次提出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一词,并强调休闲不再只是随意的耗费多余的时间去从事一些轻松、无意义的休闲活动,取而代之的是进行一些有系统、有目的且持续参与的休闲活动[1]。此外,Stebbins还认为深度休闲不仅可以让参与者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充实、让参与者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让参与者充分表现自己的技巧、能力、知识以及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进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等各种生理、心理上的好处,而且还能使参与者形成自己的社会交际圈,进而获得团体满足感与成就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消费重点逐渐从物质转向精神、从享受转向体验、从外部转向内部,健康时尚的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大家新的休闲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也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极大重视。因此,本研究以体育领域为切入点,主要从深度休闲的起源及特质、国内外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的研究现状以及讨论与启发三方面入手,探索国外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能为国内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延伸的契机。

1 深度休闲的起源及特质

1.1 深度休闲的起源

Stebbins于1974年开始致力于休闲活动过程的研究,并陆续针对美加两国四个领域(艺术、运动、科学和娱乐)的深度休闲参与者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累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为了区分休闲型态,Stebbins(2001)根据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投入程度把休闲分为随兴休闲(Casual Leisure)、主题计划休闲(Project Based Leisure)、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三类[2]。

深度休闲是指:休闲活动参与者有系统、有计划且持续较长时期地参与某一休闲活动,他们投入事业般的专注,并藉此参与机会获得了特殊的技巧、知识以及经验;他认为深度休闲是在非工作的情况下持续地参与某种休闲活动,或者对于参与者而言这一休闲活动是有价值、有趣味的资源性活动,深度休闲是一种深层次的满足感及存在感,通常参与者不单单只是参与,更会将该休闲活动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以愉悦的心情去从事该活动,并且认真地向目标迈进,也就是说,所谓深度休闲的“深度”代表专注、与奉献,是具有相当大的乐趣而非压力。随兴休闲是指:参与者不需要过多的技能或者训练即可进行的休闲活动,此外参与者在活动中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他认为随兴休闲是属于短暂性的愉悦活动,参与者只需要经由少许的练习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特殊训练及技能就能立即享受放松与抒解压力等实质性的休闲效益;此外,由于参与休闲活动时只需少许的练习或技能,当活动结束后转换至其他技能时用处不大,因此他认为随兴休闲对于身心再造的益处很少。主题计划休闲是指:参与者需要一定技能或者训练,同时参与者还需要事先计划、付诸努力才能进行的休闲活动,与深度休闲相比较不同的是此类休闲活动假若长时间的持续参与会则会使参与者感到无聊,最终导致放弃参与该项休闲活动,主题计划休闲包括一次性参与和偶尔参与两种形式,例如:举办生日宴会、参与运动会等。

1.2 深度休闲的特质

Stebbins[3-5]在研究中将深度休闲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六点。

1.2.1 坚持不懈(Need to persevere);是指深度休闲者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以及阻碍时(怯场、焦虑、疲倦或受伤等状况),他们都会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所有的逆境,最后坚持自己所选择的休闲活动。

1.2.2 生涯性(Career in the endeavor):生涯性是指深度休闲参与者有持续参与休闲活动的生活经历,此外,他们在持续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会把该项休闲活动视作自己的职业一样长期经营与投入。

1.2.3 显著的个人努力(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是指深度休闲者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训练技能以及积累更丰富的经验,最终达到自己选择的休闲活动的要求。

1.2.4 持久的获益(Durable benefits):是指深度休闲者由于长期参与休闲活动进而获得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交方面的好处。Stebbins认为获得持久性的获益是深度休闲一个很重要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十种效益[5,6]:①自我充实(self-enrichment):是指深度休闲者由于长时间的参与休闲活动,因此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进而让参与者感觉更加充实;②自我实现(self-gratification):是指深度休闲者可以在参与休闲活动中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③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是指深度休闲者可以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技巧、能力、知识以及人格魅力;④自我形象的提升(enhancement of self-image):是指深度休闲者通过长期的参与休闲活动,因此自己的形象产生了相应的变化;⑤自我满足(self-gratification):是指深度休闲者由于长期参与休闲活动,因此可以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通常包括表面享乐式的愉悦和内心深层满足;⑥个人重建(self-recreation):是指深度休闲者由于长期的参与休闲活动,因此可以让参与者拥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进而让参与者充满活力;⑦金钱回馈(financial return):是指深度休闲者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回馈;⑧团体吸引(group interaction):是指深度休闲者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往往热衷于和参与同项休闲活动的爱好者沟通交流,从而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社会交际圈;⑨团体成就(group outcome):是指深度休闲者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团体间的休闲活动,进而获得的一种团队满足感与成就感;⑩团体发展及维护(group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是指深度休闲者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休闲活动团体建设付出努力,此外他们还会维持团体的运作。

1.2.5 独特的文化(Unique ethos):是指深度休闲者由于长期参与休闲活动,因此对于自己所参与的休闲活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信仰、规范、价值观,进而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的团队默契,这种默契不仅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让参与者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1.2.6 强烈的认同感(Identify strongly):是指深度休闲者对于自己所参与的休闲活动,在长期投入之后,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休闲活动逐渐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2 国内外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深度休闲一词最早由Stebbins提出,后续研究者大都采用Stebbins的定义。在中国CNKI世纪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以“serious leisure”和”sports”为关键词检索到77篇文献(见图1)。这些文献主要围绕深度休闲特质、深度休闲量表的构建、深度休闲的利益、深度休闲的限制以及深度休闲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展开(见表1)。

图1 国外深度休闲理论在体育领域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研究领域篇数深度休闲的特质深度休闲量表的构建深度休闲的利益深度休闲的限制深度休闲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其 他1231092518

2.1.1 关于深度休闲特质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基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来检验深度休闲参与所具备的深度休闲特质。Herskowitz(1977)在对棒球、美式足球及跑步参与者进行研究时发现,深度休闲参与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坚持自己所选择的运动[7]。Nash(1979)指出跑步嗜好者为了未来的某项比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地进行训练,他们通过这些持续不断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挫折,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涯目标[8]。Jones(2000)[9]、Don Getz等人(2010)[10]、Dilley等人(2010)[11]和Barbieri等人(2013)[12]分别以足球俱乐部的足球迷、业余长跑运动员、登山爱好者以及冲浪爱好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深度休闲参与者所具备的特质,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深度休闲参与者具备深度休闲的六项特质。Heo等人(2013)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如网球、排球、田径、自行车、游泳等)后对深度休闲特质以及成功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后的老年人具有坚韧的毅力、持续的努力、持久的效益、独特的精神以及社会认同五大特质[13]。

2.1.2 关于深度休闲量表的构建研究。Gould(2008)以Stebbins的文献为依据,首先将六项深度休闲的特质衍生归纳出18个潜在变量,运用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验证性因素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了72个题项的深度休闲量表(Serious Leisure Inventory Measure,SLIM);随后他对72题项的深度量表进行检验并利用拟合指数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其中54个题项的拟合指标和结构效度良好[14]。Gould等人(2011)以美国国际象棋联合会的381名棋手为研究对象,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方法对72题项的深度休闲量表进行了更为精简的修订,按照深度休闲的六项特质,形成了具有18道题目的SLIM修订版,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15]。Tsaur(2008)也提出了21题项的深度休闲量表,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16]。

2.1.3 关于深度休闲利益的研究。Lu和Argyle(1994)研究发现,当人们进行深度的、具有承诺的和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时,更容易感觉到活动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参与者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17]。Major (2001)对具有深度休闲特质的跑步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深度休闲特质的跑步者更能获得成就感、放松及生理上的效益[18]。Delle和 Massimini(2003)研究指出,深度休闲能够提升个人幸福感和社会归属感[19]。Kim等人(2014)以老年人体育活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发现:具有深度休闲特质的老年人不仅可以获得心理、生理上的利益;而且还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他们成功老化[20]。

2.1.4 关于深度休闲限制的研究。深度休闲的限制是指深度休闲参与者参与休闲活动时,知觉到阻止或防碍继续参与休闲活动的因素。Crawford 和 Godbey(1987)将休闲限制分为:个人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三种[21]。Goff(1997)等人以跑步爱好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探讨深度休闲参与者与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跑步爱好者参与休闲活动与配偶的支持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22];Wegner(2015)在探讨限制女性马拉松爱好者参与马拉松的研究中发现,限制女性马拉松爱好者参与马拉松的主要因素为人际限制[23]。Yoder(1997)研究发现:影响深度休闲参与者继续参与休闲活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等结构因素,这也说明结构性限制对深度休闲参与者继续参与休闲活动的影响非常明显[24];Kennelly(2013)对21位澳大利亚铁人三项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铁人三项参与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铁人三项参与者参与休闲活动具有周期性,这也说明参与铁人三项活动受到结构因素的限制[25]。

2.1.5 关于深度休闲与其他变量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深度休闲与幸福感、休闲满意度、游憩专门化以及流畅体验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休闲与这些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关关系。Tsaur and Liang(2008)以风帆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深度休闲与游憩专门化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深度休闲与游憩专门化之间呈正相关[26]。McCarville (2007)在对铁人三项参赛者进行深度休闲研究,研究发现具深度休闲特质的参赛者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由于活动本身具有很高的挑战性,需要较高程度的技能,因此在增加自身技能克服运动障碍后,便产生流畅体验[27]。Hung(2015)以登山爱好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深度休闲与休闲涉入、心流体验关系,研究发现心理承诺是休闲涉入和心流体验的中介因素,其中休闲涉入对心理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承诺对心流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8]。Heo(2013)对老年人的深度休闲进行研究,根据深度休闲特质将参与者分为高、中、低三类,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深度休闲特质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与健康水平也越高[29]。

2.2 国内深度休闲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国内深度休闲研究从2010年开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深度休闲的研究文献也非常有限,在中国CNKI世纪网上以“深度休闲”为关键词检索到17篇相关文章(见图2)。这些文章主要围绕深度休闲特质、深度休闲与幸福感、深度休闲与成功老化、深度休闲与游憩专门化、深度休闲与旅游体验以及深度休闲信息行为展开(见表2)。

图2 国内深度休闲理论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研究领域篇数深度休闲特质深度休闲与幸福感深度休闲与成功老化深度休闲与游憩专门化深度休闲与旅游体验深度休闲信息行为其 他2611133

其中在体育领域的深度休闲相关研究仅有一篇。谭建共、王新卉(2011)为了探讨高尔夫球爱好者长期参与这项休闲活动的原因,以深度休闲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来自美国的20位高尔夫爱好者的参与活动后的体验以及感受进行实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尔夫球爱好者具备深度休闲的所有特质,此外研究还指出深度休闲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提高生活质量[30]。

3 讨论与启发

自Stebbins提出深度休闲这个概念后,已经成为国外休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提升,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深度休闲的研究涉入体育领域,目前体育领域中的深度休闲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美国、英国、台湾等)都有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涉及冲浪、登山、跑步、远足、自行车、马拉松等多个体育项目;从研究方法来看,从最初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如:深度访谈等),到定量分析(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从研究内容来看,从最初的关注深度休闲的特质、深度休闲量表的构建、深度休闲的利益、深度休闲的限制到关注深度休闲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幸福感、休闲动机、休闲涉入、成功老化等)。这些体育领域的研究都让深度休闲理论更加丰富和完整。

关于深度休闲的研究还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外的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体育领域深度休闲的认识,也为日后国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由于文化、环境及风俗等的影响,国外的研究并不适合直接移植于国内,国内体育领域的深度休闲尚待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首先,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体育人群对深度休闲进行本土化的验证。其次,未来的研究仍然需要大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再者,由于国内体育领域的深度休闲研究极其困乏,因此可以围绕不同的研究内容(如:深度休闲特质、深度休闲利益、深度休闲限制、深度休闲与休闲动机等)进行研究,从而使国内体育领域的深度休闲研究更为完整及更具价值。最后,由于国内并未形成成熟的深度休闲量表,因此仍需结合国内体育领域的深度休闲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国内且信效度较高的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 Stebbins RA.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J].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1982,25(2):251-272.

[2] Stebbins RA.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hedonism some consequences of taking casual leisure seriously[J].Leisure Studies,2001,20(4):305-309.

[3] Stebbins RA.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M].Mcgill Queens Univ Pr,1992(5).

[4] Stebbins RA.Casual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J].Leisure Studies,1996,16(1):17-25.

[5] Stebbins RA.Serious Leisure: A Perspective for Our Time[J].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Online,2007(5).

[6] Stebbins RA.Inclination to participate in organized serious leisure: An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costs, rewards, and lifestyle[J].Leisure/loisir,2005,29(2):183-201.

[7] Herskowitz M.Penile Frostbite,an Unforeseen Hazard of Jogging[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cicine, 1977,296(3).

[8] Nash JE.Weekend Racing as an Eventful Experience[J].Urban Life,1979(8):199-217.

[9] Ian Jones.A model of serious leisure identification: The case of football fandom. Leisure Studies[J].2010,19(4):283-298.

[10] Don Getz,Tommy D,Andersson.The Event‐Tourist Career Trajectory: A Study of High‐Involvement Amateur Distance Runner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2010,10(4):468-491.

[11] Dilley RE,Scraton SJ.Women,climbing and serious leisure[J].Leisure Studies,2010,29(2):125-141.

[12] Barbieri C,Sotomayor S.Surf travel behavior and destination preferenc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Serious Leisure Inventory and Measure[J].Tourism Management,2013,35(2):111-121.

[13] Heo JM,Culp B,Yamada N,Youngshin W.Promoting successful aging through competitive sports participation: insights from older adults[J].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3,23(1):105-113.

[14] Gould J,Moore D,Mcguire F,Stebbins R.Development of the serious leisure inventory and measure[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8,40(1):47-68.

[15] James Gould,Dewayne Moore, Nancy J, Karlin et al. Measuring Serious Leisure in Chess: Model Confirmation and Method Bias[M].Leisure Sciences,2011,volume 33(33):332-340.

[16] ShengHshiung Tsaur,YingWen Liang.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J].Leisure Sciences,2008,30(4):325-341

[17] Lu L,Argyle M.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s a function of leisure activity[J].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1994,10(2):89-96.

[18] Major WF.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serious running[J].World Leisure Journal,2001,43(2):12-25.

[19] A Delle Fave,Massimini F.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among teachers and physicians: Individual and biocultural implications[J].Leisure Studies,2003,22(4):323-342.

[20] Kim J,Chun S,Heo J,Lee S et al.Contribution of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on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J].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2014:1-10.

[21] Crawford DW,Godbey G.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J].Leisure Sciences,1987,9(2):119-127.

[22] Goff SJ,Fick DS,Oppliger RA.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pouse suppor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erious leisure and spouses perceived leisure family conflict[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7,29(1):47-60.

[23] Wegner CE,Ridinger LL,Jordan JS,Funk DC.Get serious: gender and constraints to long-distance running[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15,47(3):305-321.

[24] Yoder DG.A model for commodity intensive serious leisure[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7,29(4):407-429.

[25] Kennelly M,Moyle B,Lamont M.Constraint negotiation in serious leisure: a study of amateur triathlete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13,45(45):466-484.

[26] ShengHshiung Tsaur,YingWen Liang.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J].Leisure Sciences,2008,30(4):325-341

[27] McCarville R.From a fall in the mall to a run in the sun:One journey to Ironman Triathlon[J].Leisure Sciences,2007,29(29):159-173.

[28] Hung SH.The Influence of Leisure Involvement on Flow Experience During Hiking Activity: Using Psychological Commitment as a Mediate Variabl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5,21(1):1-19.

[29] Heo JM,Stebbins RA,Kim JH,Lee IH.Serious leisure,life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of older adults[J].Leisure Sciences,2013,35(1):16-32.

[30] 谭建共,王新卉.高尔夫与认真休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1-6.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Serious Leisure in the Field of Sports

WAN Hong, QIU Ya-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The serious leisure can not only make the participants acquir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but also meet the participants acquire achievement, self rea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mand in life,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people's life. At present,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research on the serious leisure in the sports field,but it has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domestic scholars.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eighty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on serious leisure in the sports field,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and enlighten the future study.

serious leisure; sports field; research status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择优资助项目

2016-10-19

万 虹(1994-),女,湖南常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1004-3624(2017)02-0058-05

G80-05

A

猜你喜欢
特质参与者量表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