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化自信思想

2017-03-17 16:59郝雯雯
学理论·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习近平

郝雯雯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同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面貌,建立起深沉并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励着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05-02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重要讲话,把文化自信和党的十八大时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同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过程

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和澳门大学与学生座谈时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2015年11月3日,习近平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期间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6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同志说,“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并列同提。

2016年7月1日,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传递出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样一种精神力量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特有的与此相应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列宁的文化思想。列宁重视文化建设。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的俄国显然是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列宁于是号召全党,要花大力气来进行文化建设。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要占领和巩固无产阶级教育阵地,文学和党的出版物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列宁还提出必须进行一次文化革命,他认为只有消除旧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心理对执政党的束缚,才能提高执政党自身文化水平。

3.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文化思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任务。新民主主义文化论是毛泽东对新文化运动形成的先进文化理念的一种完善,进一步指明了文化前进的方向。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用“古为今用”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洋为中用”的态度来对待西方文化同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对执政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做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就是承认和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开始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提出文化发展应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文化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邓小平还强调精神文明这个概念,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的好坏,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道:“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些都为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对于传统文化有过很多论述,他在讲话时经常引用传统典籍中的经典名句。比如引用蘇轼《晁错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1]习近平以此来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智者见于未萌,在事态尚未萌芽时就能够预料到,未雨绸缪才能灵活应对。引用《左传》中晏子关于“和”的论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2],传递着他“和而不同”的融合理念。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只是为了记住几句名言,了解几个典故,应该像我们的总书记学习,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学习如何把古人的治理智慧和政治智慧运用于当代实践。

(二)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先后到多个革命老区考察: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照金,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等等,既表达了他对老区的关怀,也体现了他对革命文化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这些构成了我们宝贵的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形成的伟大的革命文化,不仅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再生再造。我们的红色基因想要保持下去离不开老区、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的革命文化,这些都是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精神是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生动力,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奋起。

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等,形成了中国精神集群。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管子曾经说过,“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我们先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我们当今社会存在一些价值观缺失和价值观扭曲的问题,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为人需要品德,为官需要官德,那么治国最需要的就是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核心价值观。

三、践行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2]

(一)坚定意识形态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二战以来的国际安全格局和安全冲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安全来定义的。”[3]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往往都是从文化领域入手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中掺杂着混淆是非、负能量爆棚、煽动冲突等等负面文化,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坚定意识形态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促进文明互鉴,展示文化自信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程度。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就越能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文明是多样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还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平等、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和动力。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对中国发生的奇迹有着浓厚兴趣,想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所以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单方面的期望,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说到“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习近平在国外的演讲中,讲了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既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同时也表现了亲民务实的情怀。

我们现在讲故事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借船出海讲故事,还造船出海讲故事。比如在2016年春节期间,英国的BBC播出了关于中国春节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以英国人的眼光对中国春节进行了零距离的观察,引发了收视热潮,激发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还有G20峰会的动画宣传片,也是杭州方面与BBC合作的,让杭州文化走向国际。

2.传播好中国声音。很多国家对我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感到担忧,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有关注也有猜疑,有误读也有误导,常常出现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丑化、矮化和妖魔化。因此,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要把中国的声音传出去。

习近平多次对外发出声音,说我们要发展,也要让别人发展;我们要维护自身安全,也要让别人有安全感;我们要过好日子,也要让别人过好日子。体现了一个大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追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要我们建立起深沉而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胡惠林,等.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