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艺术笔记

2017-03-17 17:31吴哥
海外星云 2017年4期
关键词:吴哥丝路花卉

《丝路艺术笔记·吴哥》洛齐 著绘

定价:48元(精装)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笔记史,每个艺术家用自己的图画方式“阅读”历史,所以我把自己的工作称为“阅读与笔记”,用手、眼、思维来记录世界上的图,丝路中的画,菩提树下的觉悟。

夕阳与暖调

夕阳落在院子的紫藤树上,金色残叶缓慢落下,岁末的傍晚,依然闪烁着温暖的余光。余光下,依然不能清楚回忆起当年笔记“吴哥”时的情景,不得不去找回储存,我的外接硬盘,遗迹或许就是历史的硬盘。面对夕阳中的遗迹,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读法。2014 年的1月,我旅居在德国小城斯维福特,这个二战时被联军轰炸夷为平地的城市,现在依然被巴洛克建筑所包围,夕阳下的市政广场和吴哥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的城邦一样的美。这样的比喻,不仅仅是因为夕阳的暖调与钟声,也因为市政广场上的吕克特塑像。吕克特,德国后期浪漫主义诗人,诗集《东方玫瑰》、《婆罗门的智慧》的作者,他也是第一位用拉丁散文体翻译中国《诗经》的德语作家。据记载,他在翻译《诗经》期间曾得到黑格尔的鼓励与支持。

回到客厅火炉旁,摘录出以下日记。壁炉的火焰越烧越旺,就像夕阳下辽阔的阿瑜陀耶城。

住在欧洲小镇,不去“吴哥”而阅读“吴哥”,如果真的到了暹粒,未必能够这样清净、细致地阅读“桑香佛舍”。到过吴哥的人说,暹粒中午十分炎热,最好在阴凉的神庙里或回旅馆休息,如果要争取时间,可以游览一些丛林里的景点,可是丛林中热带昆虫和蚊子极多,被叮咬后易染疟疾。

所以,我在斯维福特,在The Treasures of Angkor 里阅读吴哥,不受任何干扰,看清晰浮雕和画面,好像电视里看球赛。当然我会去吴哥,去感受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的国都,用手抚摸“毗湿奴神殿”的基石。

吴哥浮雕序列都是逆时针方向,记载印度教葬礼时墓地巡行的方向,中国的视觉方式也是逆时针:阅读、书写、画卷、展示,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反向的?

波恩大学顾彬教授在给《佛缘解说》的序言上说:“中国的现代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应该归功于翻译,近百年以来,整个的西方知识都被‘翻译到了中国。”从“翻译”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好像对,好像又不对。科学的知识容易翻译,现代的进程也可以翻译,但是“精神”的翻译,恐怕不那么容易。文字的阐述,多少是误写误读,东西文化的两头,今天好像越来越近,越来越靠近的东西会不会反而越远呢!不知道。继续画记“吴哥”,有点纠结怎么消化完这些纸头,画得有点慢。

“花”在吴哥神殿石窟中非常重要,在笔记的时候注意花饰图案的变化与组合。花作为宗教与艺术的基本主题,在亚洲非常普遍,中国除了作为装饰,花卉还是绘画的主题。中国文人绘画中赋予花鸟、山水特别的含义,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西方人家里也有挂“花卉”作品,那是“标本”。在古典油画里,“花卉”被组合在静物中,或作为风景的一个部分,没有被独立寄予艺术思想或情感,在古希腊和罗马艺术中也很少见到。

吴哥神殿中繁复的花卉,核心内倾稠密,包含太多变化,不仅仅是门栏石柱上重复的两形连续。整体上看吴哥窟建筑群,就是花卉的世界,寺庙顶层五子梅花塔群,中轴对称,东西南北任何一个角度,都呈花蕾状,台基结构源于希腊,经印度传入真腊,到吴哥演变成为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笏(摘自漓江出版社公众号)(编辑/小文)

作者简介 洛齐,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家,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洛齊国际当代艺术馆名誉馆长,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委会主席,中国书法主义文献馆馆长。2001年 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美第奇国际当代艺术奖,2004年获首届美术文献中国艺术家十年提名奖,作品展览于巴黎卢浮宫、意大利公爵宫、华盛顿国际 展览中心等,并收藏于意大利亚太当代艺术档案馆、耶鲁大学美术馆、卢森堡国家画廊等多家机构。主编《翰墨大匠》等多种期刊、丛刊,主编《书法主义》《书法 主义文本》等多部美术、学术著作,主持和创办的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已有12届,这一展览正是丝绸之路艺术展览,对保存和发扬丝路文化和历史影响深 远。2016年,由洛齐的父亲,当代著名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洛齐绘画的特装本《水墨戏剧》,获得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项。

猜你喜欢
吴哥丝路花卉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在天堂与地狱间行走
吴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