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办学格局 提升特教质量

2017-03-17 18:47翟秀刚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教随班残疾儿童

翟秀刚

宜昌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宜昌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格局。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序开展。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市残联、卫计委、编办、财政局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随班就读管理体制、学生的认定、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经费的保障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建立市县两级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专家组,依托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县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残疾儿童发现—报告—诊断—评估—初期安置—随访—实施教育等完整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为盲、聋、智障、脑瘫、孤独症等残障学生提供更及时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职业)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全程服务。召开全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43名随班就读指导教师和30名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现场观摩和学习学院街小学随班就读工作。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全市已建成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9个,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1个。

医教结合课程模式深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全面落实国家培智课程标准,鼓励县市区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当阳特校编写了《残疾儿童肢体康复指导手册》,科研课题《转型初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优质教研成果一等奖。兴山县特校开展了主题单元教育模式的改革,从课程层面实现了医教结合,康复与教育同步,研究课题《培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獲省三等奖。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在校本课程中增加生活技能和职业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成立全市首个特殊教育工作室—杜红名师工作室,开展全市特殊教育研究、师资业务培养培训。工作室积极申报省特教学会课题项目,确立“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背景下的1+X+Y康复教育模式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在“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这一科学康复模式支持下,探索出适合特殊学生发展需要的融教育与康复于一体的康复教育新模式。

特教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市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00万,用于全市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连续三年每年派80名教师在北师大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2016年11月,市特校承办“湖北省特殊教育教师听觉障碍专项培训”,邀请了来自香港、台湾的特殊教育专家、教授授课。特教教师待遇得到提升。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均按照绩效工资的人均水平高于当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的15%发放,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15年并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退休的教师,其特殊教育津贴计入退休金。同时,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特教教师职称通过率100%。

宜昌市特校艺术团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市特校秉承“让每一位残疾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竭力打造艺体活动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中残联艺术团誉为“特艺摇篮”,被教育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特艺人才培训基地”。2014年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创艺术教育品牌 促学生健康成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9月底,艺术班学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古巴,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受到中央领导和文化部长的高度赞扬;10月16日,艺术班学生受邀参加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的北京“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演出活动;10月底,艺术班学生随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前往英国,为康复国际大会演出。

高起点规划,建设市特校新校区。未来,宜昌市将投资1个亿,规划75亩,按照“国际视野、国内一流、全省领先、宜昌特色”的目标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宜昌市特校新校区。

(作者系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医教随班残疾儿童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
21-三体综合征儿童医教结合康复干预个案研究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