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20%学生帮扶的思考与对策

2017-03-17 10:45韩苏文
教育界·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科学校教育

韩苏文

后20%学生是指在全县统考中,学业成绩位居后20%的学生。对后20%学生帮扶落实,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问题原因

近几年来,我校后20%学生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个别年级段甚至达到了50%以上,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制约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为此,我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分析,认为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学生层面

泗洲头镇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属于宁波市欠发达乡镇,特殊家庭学生偏多(贫困、单亲、留守),其中留守儿童占了将近80%。这类学生家庭教育薄弱,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落后,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往往“破罐子破摔”。

(二)教师层面

师资薄弱,缺乏信心,好教师经常外流;学校骨干教师大多是工作五年内的年轻教师;且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缺乏,以致年级段教师调配难以周全,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常常是顾了这头丢了那头。

(三)学校层面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难以激发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原因,我校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同时进行了回顾反思。

二、目标确定

2012—2013学年,学校制定《后20%发展性项目三年规划》,要求各年级每学期下降6%的指标。经过一年的实践操作发现,6%的下降目标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观性太强。2013—2014学年,经全体教师讨论确定下调为3%,并上报教育局。在第二年的实践中发现3%的指标总体上还是要求过高,与学生实际不符,难以激发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014—2015学年,又经多次讨论后认为,20%的目标应以学生的现状为基础,依据“跳一跳摘桃子”原理,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达成目标为终极指标,不再设全校统一的指标。

2014—2015学年调整的后20%指标如下。

初一年级:以第一学期的后20%作为以后的参照基数。因为小升初后人数差异较大(总共只有70余位学生,而每年有15名左右的学生到民办初中就读),若以小升初的后20%指标作为基数,要求过高。为了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公正合理地评价初一年级段的成绩,学校就把初一第一学期的后20%作为以后的参照基数。

初二年级:初二年级总体目标要求每学期下降3%。

初三年级:初三四门主要学科,后20%的名次稳定在前八名,比例控制在20%以内。

三、方法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1.明确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对照县教育局考核要求和上一学年学校考核结果,进一步明确后20%比例是县教育局考核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校评价学科教师和班级的重要依据。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扎实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

3.加强理论学习。学校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邬云德来校开展后20%的理论专题讲座,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关于后20%的帮扶意义、成因以及操作办法等的培训。还多次邀请各学科教研员来校指导,结合局长蹲点活动、名优教师带徒活动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改进教学技能。教师利用外出机会交流学习经验。由于后20%学生家庭教育薄弱,因此要求教师要更加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要降低要求,允许反复,多鼓励,少批评。学校还开展了“我的教学观”“再议学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讲座培训。以上各类活动旨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4.定期分年段组织研讨,剖析原因,查找对策,达成共识。

(二)修订制度,提升动力

评价是导向,要让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校修订了《后20%学生帮扶成效奖励制度》(内容更加细化:既有学科单向奖也有班级综合奖;既有人数减少奖也有名次上升奖,且梯度不同奖励额也不同;名次若无变化,比例有下降,则根据下降的幅度设置不同的奖励额),奖励为主,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了《德育小组建设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后20%学生的学习品行转变,为后20%学生帮扶落实进一步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三)跟进措施,保障落实

1.制订计划

为更好地落实后20%学生帮扶计划,学校制定帮扶指导意见,要求学科教师制订学科帮扶计划,同时印制教师帮扶记录表、学生帮扶反馈表、后20%学生调查问卷,要求做到后20%学生帮扶有记录,有反馈,有监督。

2.實施计划

(1)确定对象

根据上学期期末统考全县统计数据,学校层面分析出各学科后20%学生人数、比例、名次,进而确定各班级后20%学生的人数、比例及名次,将此作为评价各学科教师和班级的帮扶成果的依据。首先学校将分析后的名单下发到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处,然后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比如单科成绩排后20%而总成绩不是后20%),确定学科、班级、年级的后20%帮扶对象。

(2)成因分析

根据班主任汇总的后20%学生名单(含学科后20%),借助分析量表逐一归因,具体分析学生是不是因智力、心理、家庭、行为习惯等因素导致成绩落后而成为后20%学生。

(3)对策落实

根据后20%学生的主要成因(有部分学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学科教师制定针对性的帮扶策略。若是智力因素导致的,则要求小步子迈进;若是学习习惯导致的,就多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若是心理性格因素导致的,就多关注其性格,并实时进行心理辅导;若是家庭因素导致的,就多注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若是行为品德方面因素导致的,则通过生活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去改变。总之,对后20%学生的帮扶一般分教学线、德育线两方面进行。学校每学期还邀请学科教研员来校为教师的课堂有效性把关,其中就包括后20%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度,并提出课后的帮扶措施。在后20%学生帮扶的操作层面上分课内帮扶与课外帮扶、校内帮扶与校外帮扶、生活上的帮扶与学习上的帮扶、习惯帮扶与心理帮扶、作业帮扶与能力帮扶等,做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帮扶方式。

(4)建档跟踪

为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后20%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建档。学科教师将平时的帮扶工作简要记录在教师业务手册相应的栏目中(其中有专用的学生帮扶记录专栏,留有记录帮扶计划、记录帮扶措施专页)。后20%学生也有专用的每周教师帮扶记录册。做到每天教师有帮扶学生就有记录,哪门学科教师有帮扶记录就记在哪门学科教师名下,帮扶的学科教师与被帮扶的学生都有记录,便于进行跟踪、核对。

(5)定期反饋

学校教导处对教师的后20%帮扶工作设有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反馈。定期对教师的帮扶记录本进行检查,每月一次定期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后20%学生座谈会、教师质量分析会,在每次召开的年级组成绩分析会议上对后20%进行专项分析研讨,并将学生座谈会内容、后20%指标变化(人数变化、比例变化等)适时向教师反馈以便达成共识,改进措施,以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3.适时表彰

年级组对每次质量分析后20%学生的变化适时进行表彰奖励,班级设每月进步奖,进行班级表彰。学校还专门设立后20%学生进步奖,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表彰奖励,激发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德育处根据《德育小组建设方案》在学期底每班评选出1—2组“德育优秀小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表彰,同时还将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为期两天的外出考察学习,很好地带动了后20%学生的转变。.

四、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 2014—2015学年全校三个年级都达到了预设的指标,有力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2015年中考,初三年级取得了全县第六的好成绩,后20%学生降到了12%,超过了部分城区学校,排农村第一,创历史最高。

2.学风、班风、教风、校风转变明显。学生礼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校秩序良好,教师的抱怨声、家长的指责声减少,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上升,各年级段家长会家长到会率提高,由原来的不足40%到现在的95%以上到会。

3.联动效应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带动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2014—2015学.年,我校学生在县运会中取得全县第6名,县乒乓球赛第4名,县三模比赛中6人次获奖,县三棋比赛中象棋团体第三名,县书画节6人次获奖,宁波市第十七届市运会3人获奖,而参加比赛获奖的大部分学生为后20%学生。

4.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科研意识增强。在课间、中午、晚自修等时间段,在教室、办公室经常会看见教师辅导学生的身影,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了。全校共23位教师,其中就有10多位教师关于帮扶方面的论文在县市内获奖,有多篇在国家刊物发表。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二)反思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1.帮扶主阵地问题。教师的帮扶时间段大多在课外,比如课间、中饭后、晚饭后或者晚自修,压缩了后20%学生的课余时间。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学,然后等教师课后来补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要重视回归课堂这一帮扶的主阵地。

2.帮扶的形式问题。有部分教师帮扶的功利性太强,对自己学科帮扶很上心,却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以及家庭等其他因素。而实际上,学生的心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帮扶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深入探索帮扶的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应只停留在补课、作业辅导等单一的帮扶形式上。

3.帮扶的“两条腿”问题。学生帮扶要坚持德育和智育“两条腿”走。因为后20%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德困生或者行为偏差生,不着手引导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等问题,也就走不进学生的心里,那么后20%帮扶只能是空谈。尤其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责任教育、励志教育任重道远。

4.帮扶的家校联动问题。家校形成合力对后20%学生帮扶取得成效至关重要。帮扶需要家校联动,吸纳外力来形成帮扶的合力。农村家长忙于为生活奔波,教育学生的意识薄弱且教育能力低。教师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5.帮扶呼唤智慧型教师问题。若要使后20%学生帮扶深入开展下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需要一起培育智慧型教师。在权力型教育越来越淡化甚至被取缔,道德型教育越来越苍白无力、窘态毕现的现状下,教师所缺少的不是师德,不是责任心,也不是爱心,更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有关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冷静分析学生,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是智慧型教师的表现。因此,培养智慧型教师是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学科学校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