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17-03-18 22:52徐兴国董红卫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思想

徐兴国 董红卫

摘 要:《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可是用心思考、认真挖掘就会发现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启迪小学生智慧的素材,尤其表现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40

都说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但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只会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只有将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数学教学的上策。下面就以《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如何将数学能力与思想融入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数学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们先来分析这节课,课本从情境图启发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列出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由例子:2+2+2+2+2+2+2=14引出乘法的记号与乘法的定义,用乘法来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并且板书,接着教师教学生怎样读、写这个乘法算式。下面就放手给学生,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刚刚剩下的两个加法算式:3+3+3+3+3=15,6+6+6+6=24,改写后怎样读,怎样写?教师看学生解答的情况如何,先学生互评,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接下来是练习阶段,先判断下列算式:7+7+7+7=28,5+5+5=15,3+3+3+2=11能否直接用乘法改写,若不能,说明原因,若能,请用乘法表示。再接着回答书后的练习:动手分一分,写一写。整个练习过程做到层次分明、难度递进、形式丰富,最后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课堂,大思想。在这节课中教师好好挖掘教材,就会发现这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就会发现培养学生能力和启迪智慧的素材。下面就让我们从这节课的细微处着手,向广大教师展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数学观察力是一种主动对数、形及其变化规律积极的感知活动。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数或形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确定数或形的性质和关系。不难发现,观察是思想的触觉,是認识的基础。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会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课堂效率。如果数学课堂离开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就会无法开启或妨碍其他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由此可见数学观察力的重要性。

下面就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讲完:3+3+3+3+3=15,6+6+6+6=24,2+2+2+2+2+2+2=14这三个例子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上面的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在这里,教师要停顿一下,留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观察。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细心观察,发现这三个式子中的共同特征,从而抓住加法算式能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要求,如此后面练习中所谓的困难自然迎刃而解。例如:3+3+3+2=11能否直接用乘法改写?由于学生之前的认真观察,这时就很容易回答。观察力是一种重要能力,任何一项伟大的发现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是启迪智慧的试金石。教师一定要好好挖掘数学教材,找到能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拥有一双具有观察力的火眼金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创新的重要。他们都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能大胆探索、发现。另外,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无论是数学教育的需要,还是学生本身的发展需要,我们都迫切需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还是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意识是由化繁为简的意识引发的。在讲解2+2+2+2+2+2+2=14改写为2×7=14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后面的式子是不是简洁多了?对于已经知道乘法的人来说,乘法的引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乘法运算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种思维模式与乘方的产生极其相似。对于没有接触乘法的学生而言,当观察到这些算式的特征后,能够萌动一种化繁为简的表示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数学发展史可以看作一部数学运算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加减法到乘除法,到乘方、开发,到指数、对数,再到微积分,再到当下最热门的量子远算,不难发现每一个新运算的发现都是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都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这里,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一类特别繁琐的表达式时试着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都需要用到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性越来越强,数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篇章,就是让广大师生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另外,在数学的考察中也增加了数学应用题的的考察。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应用的思想,把数学应用性教学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还是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当练习讲完后教师可以问一问,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应用吗?然后拿出如图1这样一个药片板,提问学生: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药?你能列乘法算式吗?

请学生想一想,乘法还有哪些应用?例如:某班级有8排座位,每排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学校的教学楼有5层楼,每层有10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学生还可以想出更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数学之所以是一门有生命力的课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观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而且关乎学生后续初中、高中及其以后的学习。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是健全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播撒数学能力与思想的种子,展现数学丰富的魅力。

本文由《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出发,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旨在启发广大教师从身边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是极其广泛的,本文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部分,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积极思考,想出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丙章.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

(4):13-15.

[2] 周怡明.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旬刊,2007(6):54.

[3] 朱红兴.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

(4):149.

[4] 李树臣.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加强数学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2016(4):5-8.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培养小学数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