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教学策略设计

2017-03-18 00:07王瑞雪
职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组合体三视图绘制

王瑞雪

机械制图课程中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不仅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而且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校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在学完本次课后大多不能够完成识读、绘图等教学任务。而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依靠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绘制组合体三视图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策略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形成具体、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策略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乃至教学智慧和创意。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作为机械制图课程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形体分析法正确选择主视图并能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作图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协作能力。由于技校学生年龄小、基础差、专业知识陌生,故教师在授课时应尽可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微课、教具、实物,采用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策略,完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绘制组合体三视图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任务引领(5分钟)

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最直接、最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生动、直观,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笔者以某机械厂支座零件损坏需重新加工为例,通过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引入本节课的课程目标:绘制图纸)、怎样实现由零件到图纸的过程(就是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过程)为题,引入课题任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疑问中学习,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

2.探究新知,点拨引导(15分钟)

形体分析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笔者采用了CAD多媒体辅助立体造型和实体模型,动态展示了组合体的组合及切割过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绘制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设置问题及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设置应注意内在逻辑、新旧知识衔接起承转合、知识结构难易梯度,如简单的基本体三视图大家能画吗?画基本体时,要先画基准后才画轮廓,那么组合体呢?组合体有那么多基本体,应先画谁,后画谁?三个视图一起画还是单独画?而小组讨论则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画图的步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形成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3.任务实施,示范演练(55分钟)

学生在完成新知的探究、建立起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后,应进入到任务实施的环节。在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及分组竞赛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三视图的步骤和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現这样那样的错误及疑惑,可以随时借助教师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校正和解惑。微课视频可以实现个体差异、分层教育、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4.评比选优,回顾总结(10分钟)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任务实施结果的评价和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先展示组合体支座的标准画法,然后将学生的绘制作品用投影打在屏幕上进行比较,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并评出优胜者。教师对本次课重点、难点做总结,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对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

5.拓展练习,教学反思(5分钟)

课程结束后,为了复习、巩固、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课内纵深或课外延伸。且反思教学是否突出重、难点,反思学生接受内容的情况即是否对学生因材施教。

当然,每门课、每节课由于专业特性及学生学情的不同,其课程策略设计也会不一样,但只要教师常做教育的有心人,教学效率就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组合体三视图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SpaceX公司超重-星舰组合体首飞异常情况初步分析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放学后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探讨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