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随色动

2017-03-18 08:33杨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杨柯

摘 要:本文以电影海报设计为切入点,对色彩心理的探究主要立足于分析国内外优秀的色彩美学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的对比,深化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认识。将色彩心理探究的定位设计置于当今电影海报设计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新视角切入,并以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心理的内在规律与动力机制进行审视与研究,对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情绪与心理进行由表象至内涵的深入剖析,继而对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心理进行再探析。

关键词:电影海报;色彩美学;设计定位;社会心理学;市场战略学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15-01

电影海报设计作为商业广告招贴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隶属于人文艺术范畴的商业化设计。既然可以将其看做人文艺术,那么电影海报中的色彩设计的心理研究就必须要联系社会人文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宗教这些人文精神财产都对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定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电影海报色彩设计中的主客体、阶层以及营销战略学

(一)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主客体与营销战略定位

电影市场的消费群体由被动变为主动,市场的方向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由于消费群体不断提升的消费素质,其消费模式也渐渐从跟风式消费转变为独立的个性化消费,能够成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片。如今影院的观影群体集中出现在十八至四十岁之间,城市白领或者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是其主力军;同时在电影类型的选择上,由七十年代好莱坞有被人们称为“好莱坞小子”的新人导演以及八十年代崛起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带领下,类型片电影的选择越来越多。综合电影市场发展的各项特征,为了使电影海报能扩大宣传力度,研究色彩视觉传达对象的市场占率的定位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电影海报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设计的电影类型时什么?为怎样的时代而设计?如何去设计?这些都是电影海报色彩设计定位必须首先要确定的市场占率问题,比如,1972年由电影大师佛兰西斯·科波拉导演的黑帮史诗片《教父》这样一个绝对充满男性气息的影片。电影《教父》是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通俗畅销小说改编的。在长达175分钟的影片内,集中描写了唐·科里昂家族父子两代人的命运,整部影片浑厚、深沉。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红色的血泊和黑色的礼服是整部影片最凝重的基调,主角就像是一个拿着屠刀的优雅绅士,令人尊敬又不得不心生畏惧。

就是这样一部被称之为“男人的圣经”的巨作的电影海报的色彩是怎样设计的:系列海报海报之一以大面积的黑色作为主色调,配合红色人物面部的负型,交叉组合为主角的面部特写,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大的剧情张力。海报上运用的红色与黑色也正是呼应到了电影的内容,特别是对于青年男性而言,看到红色很容易就联想到血、冲突、恐怖和危险等;黑色是最深暗的颜色,使人联想到万籁俱寂的黑夜,大面积的黑色常常渲染了一种虚无而深沉的气氛,展现枯寂、邪恶、深沉、苦痛、恐怖、死亡、神秘莫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黑帮黑社会。配上人物的侧面,整张海报就如同是电影的开场白,虽然只字未语,但却无声胜有声的传达给观众电影的各种信息。同样的系列海报之二也采用大快的黑色、红、背景的鹅黄也与系列之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电影海报色彩设计定位前,做大量的市场消费对象调研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同时设计师还要结合电影市场的战略定位等各项指标,在严格分析、研究下才能制定最完美的视觉传达色彩设计方案,否则面对消费市场的电影海报色彩设计只能是一具空壳。

(二)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阶层与营销战略定位

“阶层”这个名词原本是指代人类社会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若干社会集团,而今“阶层”更多的是指拥有不同经济收入的群体。从营销战略学的角度来说阶层在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营销战略定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部署意义。

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浪潮中,任何新影片的推出以及伴随电影的电影海报的色彩设计都必须面对特定的市场阶层而制作市场战略定位,即设计是为哪个社会阶层服务的?哪个社会阶层是新电影的营销战略主体?比如,2011年最成功的小成本浪漫喜剧电影《失恋33天》是以白领阶层作为其市场战略定位的层面,敏锐的捕捉到了年轻人在感情婚姻上面临的矛盾问题。

海报运用中国传统代表喜庆、热情的的大红色作为主题色彩,配合男女主角黑白搭配的结婚礼服使整张海报充满了反讽意味,制造出来强烈的视觉冲突感和感染力,使年轻消费者看到海报就能迅速感受到这是一部爱情轻喜剧。因此,在电影还海报色彩设计定位思考时,分析研究消費对象的经济阶层以及社会阶层对营销战略定位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目的与社会心理学

(一)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目的与消费心理定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影经济中,视觉传达色彩设计的目的是用色彩设计定位的视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色彩心理暗示,而消费群体面对一副电影海报中所传达的色彩视觉元素中的隐性信息是否能完全接受并产生相应的信息反馈,从而达到提升消费欲望额目的,这就需要明确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目的以及研究消费者心理定位。

消费心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经济阶层、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职业范围、不同的性别等等主观和客观因素之间的差别。消费者在是否决定观看某一部影片时,除去电影导演、演员著名度以及影评好坏等因素,首先是凭本能消费,即对色彩、文字、图像信息第一感觉的反映,其中的色彩又是最先能被人眼捕捉到的信息。若消费者一眼被电影海报的色彩所吸引,这样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促进立即购买的欲望。

放眼当今社会,00后90后这一辈消费群体标榜特立独行,具有标新立异的消费动机,喜欢幽默搞怪、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等,80后70后消费者则更多是陪同儿童来观影,往往会选择卡通动画类的电影,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基于高品位和高品质的消费动机,会选择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性内涵的影片。

因此,不同的消费动机,应制定相应的消费心理定位,并且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定位对症下药。电影海报色彩设计只有正确平衡其设计的目的和消费心理定位的关系,才能提高视觉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电影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二)电影海报色彩设计的目的与社会心理定位

社会心理是人以群体为主体的文化现象的心理反映,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的一种的社会意识。因此,电影海报的色彩设计也必须符合当下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每个人因各自人文心理定位因素的不同,对色彩视觉传达目的会产生不同的人文反映,而个人的人文心里又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因此,电影海报的色彩设计要满足社会心理定位必须要处理好个人的人文心里和群体心理的辩证关系。

三、结语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色彩心理探析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小小的切入点罢了,时代需要色彩,更加需要对色彩心理的深入探究。现代意义上色彩心理实际上对国人认识比较陌生的领域,色彩事业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一部电影海报无论是一种色调一路到底还是多种色调的综合运用,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简单的客观事物的色彩形象,而是经过设计者的视觉化、艺术化,将色彩作为手段传达出不一样的情绪、心境与情感表达。新时期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已经成为设计师创作时表达情感、传递情感、艺术造型的主要元素。

参考文献:

[1]小林重顺(日).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编.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译.形象配色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马尔科姆·巴纳德(美),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3]金冠军.华语电影:跨地交往与身份认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

[4]俞剑红,翁旸.电影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5]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李舰著.不一样的白日梦——中西电影艺术比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7]姜澄清著.中国人的色彩观[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8]李玉凤,黄义萍.配色色彩邻接状态对配色美度影響的定量化研究[J].包装工程,2005(06).

[9]孙作范.谈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J].大众文艺,2011(15).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
简议社会心理学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浅析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乌合之众中的社会心理学
新闻传播与误伤
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会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