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3-18 10:17达志卿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备课有效性小学语文

达志卿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的春天。热烈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大家努力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但是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之后,当教师再次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便会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提高与进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同样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18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观摩了很多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对于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所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一线教师也在积极地学习和效仿,但是几年下来,当我们回头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就是在邯郸学步,教学过程就是换汤不换药,课堂教学仍然是单调无趣,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学活动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存在冲突等,这些原因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能力不足,学生主体性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教師和学生的努力都与实际的效果不成正比等。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开展工作。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前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提出要重视“课堂生成”,于是很多教师把这一理念盲目拔高,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是无法预设的,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忽略了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精心备课,只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结果导致课堂上由于毫无准备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事实上,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的备课和预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教师课前预设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做到将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教师首先要自己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学法的研究和设计。然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困惑进行集体备课,同本教研组的其他同事一起开展集体备课,共同分享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收集到的各种教学资源等,制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相关训练,并且解决自己在独立备课中遇到的困难,讨论更为有效的解决策略。将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前预设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学习,就不可能出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指导,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或者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比如熟读课文,学习本堂课的生字词等,让学生在课前就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极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课堂教学把教师预设变为精彩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以求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必须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过程有所依据;第二,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与生成目标;第三,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做出自己的评估和判断。

(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现代教育思想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探寻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中适时地施以援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断学习总结与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学生一起成长和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考虑自己教法的同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选择恰当的学法,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法和阅读感悟法。教师要根据教材中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偏理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一些比较感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反复的朗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应该是一个口号,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改革措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重视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将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志云,江苏省兴化市合陈小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58-59.

[2] 刘浩.紧扣有效,润课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88.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备课有效性小学语文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