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变革:小学德育作业路径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17-03-18 10:29喻雷群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开放主体

喻雷群

摘 要:学校德育方式单一,且家庭与社会难以协同推进,是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要尝试设计“德育作业”,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载体,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同时,还要协调校内外力量,内化学生良好行为生活习惯。

关键词:德育作业;主体;开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28

一、解困途径:德育作业或许可行

学生眼中的德育: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是遇到问题时却不知怎么做?尤其是在家里和社会上,有些老师说不能做的事情(如闯红灯),很多大人却在做,让我们很困惑!

教师眼中的德育:现今的学校德育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防艾、公民教育、感恩爱国、传统文化……教师在德育与学科教学间寻找平衡点,如果不进行梳理整合,就会出现低效、单调、反复、随意等弊端,同时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一种“5+2=0”的校内外合作欠缺问题。

家长眼中的德育:德育很重要,学业更重要,德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学校如果布置太多德育作业,会让我们也很有压力。尤其是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需要家长做,这会让形式大于内容,没能达到德育真正的目的。

如上述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对象所言,小学德育确实存在实效性低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德育任务重外,师生对德育目的的认识以及德育活动中内容多而杂、方法少而旧、针对性不强等也是低效的成因。对此,我们尝试用“德育作业”这个载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试图用“德育作业”点燃德育活动的“活力小火苗”,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德育过程,体会活动的真正意义,养成良好行为生活习惯。

二、设计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一)针对主体:学生

“德育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作业的形式,从德育主题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德育活动。另外,依据学生主体原则,应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的“德育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开发学生潜在的多元智能。

(二)挖掘本质:实践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学生能“身有体会”“心有所感”,仅用说教等方式不足以真正让学生明白德育的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用实践来检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三)体现优势:开放

“德育作業”的设计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学校还要加强与社区、家庭的沟通,打开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应变。所以,我们把德育的阵地搬到社区、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农村、田野,把活动的空间移动到互联网上,充分发挥社区、家庭的正面影响,形成校内外合力的良好德育网络。德育作业的设计和实践也要随着师生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深化,不断发展和优化。

(四)达成目的:实效

学校布置的“德育作业”必须是可操作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依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的,学生可以操作的。内容上要统筹安排,要“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有序排列,不重复,不浪费时间;形式上不求“大”和“花”,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体验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即可。

三、路径设计:整合德育资源,变革德育载体

(一)整合:让“德育作业”内容更丰富

多元化的德育作业,要能调动起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突破单一的说教模式,摈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挖掘、协调散落在各个领域的德育资源。

1.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系列品德课程为德育作业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实践基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

德育作业也可融合其他学科资源。找准契机,有效整合,会让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呈现双赢局面。

2.结合节假日活动开展。节假日是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好时机,学校在布置德育作业时应充分挖掘节假日的人文内涵,寻找学生实践操作的落脚点。

如春节,它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我布置了“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寻访活动。在寻访中孩子们学习了包饺子,给家里写对联,为亲朋好友送祝福,了解了关于“年”的传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结合校外资源开展。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家庭以及社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应是德育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孩子不缺父母的关爱,但孩子跟父母之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如不懂沟通和交流,不会用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爱,对父母亲不理解,而部分家庭错误的教育观也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傲的性格。那么,如何让亲子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呢?我布置了“我当一天妈妈”“给父母洗脚”的实践作业,布置了“对父母说心里话”的书信作业,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理解父母,感恩亲情,学会表达和交流。

德育作业资源的整合利用,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环境都有实践的机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活动的机会,更全面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内化。

(二)走变革之路:让德育作业形式更活泼

德育作业的设计要先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单一的说教形式、灌输的方法,脱离生活实际肯定不在受学生欢迎之列。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希望能接受挑战,容易模仿别人,容易受成人的影响。所以,德育作业的设计,变革作业呈现及完成形式很重要。

1.作业可选择。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家庭环境的差异、个性的差异,他们的发展各有不同,教师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对于道德的认知、对事物的感悟、对价值的认同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德育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作业需合作。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合作学习不仅要完成德育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而这些感受最终将会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德育中的“弱势群体”,从而达到德育互补的效果。这一切都是在合作过程中萌发并形成的。

3.作业多开放。如在布置“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这个作业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的方式,自由决定作业呈现的方式。在汇报作业时,有的孩子通过学习家长每天记账的方式来安排压岁钱的使用,有的孩子制定了压岁钱分配表,合理支配,有效使用压岁钱,还有的以小组的形式将压岁钱集合在一起,为班级筹集绿化资金,自己购买绿色植物,与商家讨价还价,与家长一起购置班级流动图书架……

4.作业网上做。网络时代,“德育作业”也应适应时代需求,跟上社会发展节奏。除“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外,学校还应积极打造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平台宣传布置 “德育作业”,利用平台对德育作业的开展进行讨论、研究,在平台上简洁、便捷地晒出“德育成果”, 活动成效明显。

四、成效与结论:主题作业提升了德育实效性

(一)从学生发展看

1.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在“德育作业”的选择和活动中,自主选择内容和形式,自我评价,自主展示。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德育作业”资源整合中更多融入社会元素,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感受社会,体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得到增强。

3.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增强。“德育作业”强调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其中,通过合作明白团结一心的力量和重要性,体会到每个角色的意义,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从学校发展看

1.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家校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因为“德育作业”而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德育作业”实现了资源共享,让三方互相了解,互相支持。

2.初步形成了以“德育作业”为载体的德育模式,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36-37.

[2] 张爱萍.以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J].中国德育,2015(1):73-74.

[3] 黄志煊.从当代经典教育理论中寻找德育生长点.[J].中小学德育,2015 (1):21-22.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开放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