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7-03-18 15:24姜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改革

姜娅

摘 要:2016年7月初,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岭南师范学院、五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14所高校将成为8应用型试点高校,本文结合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238-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228-02

作为连接社会的桥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一直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与相关调研,企业对于本科生就业能力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反应。相关部门也对此予以重视,2016年7月初,广东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进行应用型试点建设。本文结合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

进入新世纪,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高教界因此逐卷起一股新潮流,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各省的许多高校也相继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2014年我国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表示将要有600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逐渐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占到高校总数的50%,应用型高校区别于以科研为主的高校,主要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要求各专业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展开教学体系建设。

二、“应用型”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朝“应用型”转型无疑是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目前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普遍的认知,各高校领导班子、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且囿于原有观念的局限、教学环境、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也面临诸多问题。(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转型的各高校由于以前以“科研”为主的定位,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时间内无法满足案例教学、实践展示等实践教学环境的需要,加上现有的实训设施匮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实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满足不了实践教学需求,虽然各高校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等诸多因素,多数实习基地的建设停留在形式上,起不到实实在在的作用;(3)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大量高校教师从科研型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教师比重偏少;(4)教学评价机制急需改善,目前实践教学改革尚不彻底,教学评价环节还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应用型”转型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相对其他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实践的联系最为紧密。随着本行业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不仅从量上也从质上提出了新要求,朝向应用型转型是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转型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整体、系统的专业认识,也普遍缺乏独立完成项目设计的能力,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总结的几点问题:(1)现阶段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缺乏整体、系统的知识构建,以往的课程设置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但课程之间缺乏联系,达不到1+1大于2的效果,导致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没有系统概念,虽然都有学习,但依旧不能独立完成方案,有些课程由于开课周期的限制,导致学生作品深入程度不佳;(2)实践课程的开展,缺乏相对应的实训场所,学生作业提交主要以图纸为主,缺乏实践演练的学习过程,例如家具设计,由于资金、场地等原因,很少有高校设置较为齐全的制作室或实训室,也缺乏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管理;(3)学生学习时间多数局限于课堂,形式单一,校外参观、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虽然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但多数归于形式,对实际教学帮助不大。

(二)转型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很多人会疑惑这跟专科教学的有什么区别,专科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本科向应用型转型是在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掌握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转型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原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学习,掌握实践工作的操作方法。以下是笔者对于转型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几点浅见:(1)创建循环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与课程间的联通性和协作性,构成可循环的课程系统,使学生学习有循序渐进感,且能全面、整体的了解专业设置;(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分解为通识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与设计专题三部分,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实践基础能力,例如学生在这个阶段要掌握施工图纸绘制,效果图表达或后期处理等能力,并能独立编写方案文本;设计理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原理,鼓励创新,为行业的发展储备创新型人才;设计专题阶段引入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制定实践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协同合作;(3)主要课程该设置要设置,小的课程门类要精简,以专题为基础设置主要的核心课程,再结合辅助课程,两者间相互打通,这样辅助课程的设置不会太杂、太多,且配合专题进行,便于学生全面深入学习,例如深圳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专题为基础,结合横向微循环课程与纵向大循环课程,构成了新型的课程体系;(4)加强校政合作,结合地区优势,建设特色化课程体系,将课题设置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探讨地方建设,为地方的发展与建设献上一份力量;(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改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绩效考核不应再以论文、课题数量论英雄,而应将实践教学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加强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和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与发挥。目前各高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倾向于教育教学方面,很少有针对本专业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应完善教师学习机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例如,有高校规定,各教师每五年必须有半年的时间进入到企业或者公司学习,以提升实践能力。再者,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真实的设计案例,完善项目式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热情。或引入企业资金支持,设置虚拟设计案例,鼓励超前的创新设计,为将来设计行业发展积累设计思维、进行人才储备。

四、总结

加强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课堂,将大大提高学生设计创新的积极性。不管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对于其他专业,“向应用型”转型都将极大的改变现有高校的未来走向,对于破除本科生就业难等问题将大有裨益,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是比较大胆和有益的尝试,未来也非常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屈云东,毛寒.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特色观 [J].装饰,2005(02).

[2]杨磊,蒋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研究[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CZJ200904008.htm,2009-04-08.

[3]陈力群.浅谈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2009(21).

[4]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01).

[5]刘代友.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6]王永强.浅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5).

[7]邓俊.关于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