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

2017-03-20 00:47邹铭
医学信息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中药熏洗针刺

邹铭

摘要:目的 总结临床进行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4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针刺加中药熏洗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般方法,再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法简单经济、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明显。既未给患者增添大的经济负担,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皮肤瘙痒;针刺;中药熏洗

皮肤瘙痒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在透析患者中发病率约为67%~86%,在血透期间或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1]。严重者可引起患者焦虑烦躁、失眠,患者夜间常因严重的瘙痒症状而辗转反侧。因瘙痒而抓挠产生的抓痕、皮损、感染者也很常见。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一般透析并不能缓解瘙痒病情,而使用传统的抗组胺药物、磷结合剂,及灌流一类的治疗虽能缓解病情,但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近1年来作者应用针灸加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瘙痒,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5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血透室非隔离区(非病毒性肝炎感染者)长期规律透析患者46例,透析频率2~3次/w,单次透析时间4~4.5 h,透析流量250~300 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年龄在25~78岁,其中男27例,女19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2例, 高血压肾损害9例,间质性肾炎9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2例。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既往无皮肤病史,无可引起皮肤瘙痒的其他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频率、病程差异上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维持性血透时间>6个月,且病情稳定,无其他并发症;②皮肤瘙痒发作>1个月,无其他皮肤疾病;③近期未使用激素及抗凝药物。

1.3排除标准 ①不能长期耐受针刺及晕针者;②针刺后出现皮肤感染、瘢痕、破溃者,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③常有自发性出血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位患者选取足三里、曲池、百虫窝三穴,采用15 mm不锈钢毫针,每穴毫针泻法,留针15 min,每5 min运针一次,运针1 min,治疗3~4次/w。每次针刺结束后用中药熏洗方:由地肤子30 g、白鲜皮30 g、白花蛇舌草50g、苦参30 g、当归15 g、川芎15 g、皂角刺15 g组方,加5000ml水熬制成中药汤剂,熏洗全身。3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间间隔2 w。

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片10 mg/d口服,阿法骨化醇1μg/d口服,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采用GAMBRO Polyflux140H透析器,且除透析外进行血液透析滤过1次/w。

1.4.2观察方法

1.4.2.1患者治疗前后均填写症状评分量化表。瘙痒评分采用Duo氏瘙痒评分,总分40分[2]。

1.4.2.1.1严重程度 1分:轻微瘙痒感,无须搔抓;2分:瘙痒需要搔抓,但未抓破皮肤;3分:搔抓后瘙痒持续无缓解;4分:瘙痒需要搔抓,且抓破皮肤;5分:瘙痒夜不能寐。

1.4.2.1.2按瘙痒部位 1分:瘙痒小于2个部位;2分:瘙痒超过2个部位;3分:瘙痒面积广泛。

1.4.2.1.3按瘙痒发作频率 短时间发作4次(每次<10 min)或长时间发作1次(每次>10 min)为1分,最高5分。

1.4.2.1.4影响睡眠 因瘙痒而觉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

1.4.2.1.5瘙痒程度、部位、频率按照上午(早上醒来至中午)和下午(中午至睡前)分别计分,最高可能评分为(5+3+5)×2=26分,对睡眠干扰评分最高14分。因此,24 h可能最高总得分为(26+14)=40分。

1.4.2.2疗效判定方法 治疗6个月后,参照上述瘙痒评分标准,完全缓解:皮肤瘙痒评分≤6分;好转:皮肤瘙痒评分下降≥8分;无效:皮肤瘙痒评分<8分。

2 结果

2.1治疗前后对比两组Duo式评分均值 治疗前对照组Duo式评分均值为(20.63±5.89),治疗组Duo式评分均值为(19.97±5.42);治疗后对照组Duo式评分均值为(19.95±5.76),治疗组Duo式评分均值为(10.71±3.69)。治疗前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统计组。

2.2疗效对比 治疗组23例,完全缓解12例(52.2%),好转8例(34.8%),无效3例(13.1%),总有效率87%。对照组23例,完全缓解2例(8.7%),好转5例(21.7%),无效16例(69.6%),总有效率30.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尿毒症瘙痒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的机制包括高磷高钙、高水平维生素A、周围神经病变、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干燥症等[3]。由于病因复杂,因此在西医治疗上十分棘手,缺乏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而中医认为尿毒症瘙痒由脾肾久病亏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毒内蕴。且无以运化水谷精微,久之致血虚风燥,皮肤无以荣养。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以养血祛风清热止痒为总的治则。针刺足三里,激发脾胃之经气,且足三里为强壮要穴,可培土化元,健运脾阳,温化水湿。针刺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肺开窍于皮毛,可祛风润燥止痒,百虫窝为經外奇穴,是治疗皮肤瘙痒的经验穴。另外再使用中药外洗方中蛇床子温肾活血止痒,苦参祛风止痒。白花蛇舌草清热化湿,当归、川芎活血,白鲜皮消炎止痒。该方法简单经济、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明显。既未给患者增添大的经济负担,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Nosratola D, Vaziri,Kaveh, Navab,et al. Salutary effects of hemodialysis o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proinflammatory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in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2011,103(6):524-533.

[2]Bessie A, Young,Christopher, Chan,Christopher, Blagg,et al. How to overcome barriers and establish a successful home HD program[J].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CJASN, 2012,07(12):2023-2032.

[3]赵景宏,王沂芹,王代红.尿毒症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4,03(3):24-27.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中药熏洗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滋阴润肤方中药熏洗治疗小鼠皮肤瘙痒的实验研究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健骨痛消丸及风湿骨痛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