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

2017-03-20 23:20童仕东
新媒体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采访电视新闻

童仕东

摘 要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电视画面配合使用,具有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创新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增强互动性等作用,能有效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从笔者多年的电视新闻报道实践来看,同期声的采制只有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引导得当、接地气,才能为后期编辑制作赢得主动,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

关键词 电视新闻;同期声;采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140-02

近年来,广播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网络通讯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如何使广播电视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落下风,一直是“电视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的重要组部分,采制、运用和编辑好同期声,可以使电视新闻作品的整体结构更加自然流畅,也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所在。

那么何谓“同期声”?一般来说,同期声是记者在拍摄中记录的声音,主要包括新闻人物的语言和现场效果声等。没有同期声的新闻,缺乏现场感,使电视新闻“失真”,反之,则会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电视新闻的真实度大大增强。可以说,同期声已成为电视新闻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

1 同期声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的作用

现如今一些记者在采访中,同期声的采制和运用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假”,就是“摆拍”,记者指挥被采访者在镜头前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表演式地讲话;二是“大”,同期声的内容不接地气,起点太高、“帽子”太大;三是“空”,同期声所表达内容信息量少,没说到点子上;四是“长”,同期声过长、缺乏重点,破坏了新闻的整体结构。因此可以说,合理运用同期声对做好电视新闻报道至关重要。

1.1 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纪实性,如果在一个新闻报道中,只有画面而沒有声音,就会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要使电视新闻报道生动起来,就需要恰当地运用同期声,这样的电视新闻不仅让观众在看新闻现场的原貌,还能听到新闻现场清晰的背景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去年,笔者在采访丹东鸭绿江啤酒节的过程中,注重了同期声的运用,在啤酒大棚现场,对群众进行了同期声采访,并注意保留了现场效果声,采访对象激情澎湃的语言,加上和现场效果声的配合使用,很好地烘托出了啤酒节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2 同期声能创新电视新闻报道表现手法

电视新闻报道,如果只用画面和解说词来堆积,这样就和平面媒体没有区别,也就丢掉了电视媒体的优势,使之缺乏竞争力。同期声的运用犹如久旱逢甘霖,为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注入了活力。近年来,丹东广播电视台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同期声的使用,除在一些现场报道中使用同期声以外,还把电视同期声精准、恰当地使用在重大会议报道之中。记者在会场对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大会讲话加以录制,并在新闻节目中使用,使会议报道更加鲜活、生动,逐步去除了会议报道“会议味”浓的劣势,也创新了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表现手法,增强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可视性。

1.3 同期声能增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观众在看电视新闻过程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缺少观众的参与的电视节目,长期以往,就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而同期声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这一劣势。比如,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中,如果观众只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画面,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会让观众觉得乏味和枯燥。笔者在“两会”报道中,以观众的视角,对许多代表委员进行了专访,提出了一些观众最关注、最关心的问题,让代表委员直接对着镜头抒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起观众的极大满足,从而间接实现了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这样“两会”报道才会显得丰满,有生命力。

1.4 同期声可弥补电视画面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电视报道过程中有很多新闻事实是无法用镜头来表现的,这时候,采用当事人、目击者或知情者的同期声就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2013年,丹东市公安局两名民警和全省的15名民警一起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两名民警克服当地政治局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的情况,圆满完成了维和任务,展示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和国际主义精神。笔者在采访制作这条新闻的时候,虽然两名民警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了他们当时的工作生活,但并不全面,很多情况,只能通过他们的讲述,来帮我们还原那段时光,本篇报道同期声与电视画面的配合相得益彰,作品以《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为题,荣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2 采制电视同期声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各级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该怎样用好同期声呢?笔者认为,记者进行采访时,要提前对稿件有一个大致地策划,要考虑同期声在稿件中的作用和布局,在同期声采制过程中,要注意简洁明了、逻辑性强和引导得当、接地气,这样才能增强稿件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这样做出来的新闻节目才有看头。

2.1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简洁明了

如果新闻中同期声过长、缺乏重点,观众就会感到厌烦。因此,采制和运用同期声要注重围绕主题、简单明了,做到说明白问题即可。笔者在《丹东新闻》栏目中,曾播发过《全市旱厕改造工作系列报道》,其中的一篇是《百姓得实惠 乡村现新貌》报道中,笔者对几名百姓进行了专访,一人“三言两语”的同期声,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充分彰显了丹东市委市政府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为民办事的情怀,充分体现出了“一语胜千言”的作用。笔者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最好不要超过15秒。

2.2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逻辑性

在一些电视新闻中,往往需要几段同期声来表现同一主题。这就要求同期声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不能简单地罗列,要从不同角度来证明同一主题。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主次分明,谁应该讲什么内,要做到心中有数,使几个不同的同期声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不要造成“采访一大堆、一个用不了”的局面。

2.3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引导

记者在采访同期声的过程中,要让被采访对象认为他们不是对摄像头或者电视观众说话,而是和一个朋友在讲话,使采访对象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如过分纠正,不断打断,这样录制的同期声,不但呆板教条,还不会达到很好地宣传效果。相信每个记者在采访中都曾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他们会说:哎呀,我什么也不会说啊,我一面对着镜头腿就颤,说不出话了。此时记者不应该去告诉他们你要怎么说,应该怎么说,而是要跟他说,放轻松,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实话,说心里话,尽量避免人为的导演和摆布。

2.4 同期声的采访要注意接地气

新闻节目做得好不好,观众的评价是关键。观众大都喜欢看,朴实无華、接地气的新闻,高谈阔论,文绉绉的新闻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采访也同样如此,不要“高谈阔论”,只有接地气,才能做出观众喜欢看的新闻。去年,笔者随市人大常委会采访攻坚扶贫工作,在市人大常会的扶持下,村里办起了养鸭产业,被采访的老人用方言说:“在农闲时节,俺每个月都能挣两千多块钱,觉得老美啦,日子过的也好起来了”,这样朴实无华、接地气的同期声,把困难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简洁又传神,老百姓几句土得掉渣的同期声,就能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不少。可以说,同期声越接地气、越实在,越好。

2.5 要注意保留现场效果声

现场效果声,同样也是电视同期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合理地使用现场效果声更能体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不要让电视新闻成为“哑巴片”。前几年,丹东鸭绿江流域发洪水,笔者在电视新闻的采访中运用了大量的现场效果声。危房面临倒塌声音、洪水的声音、解放军战士开动直升飞机解救受灾的群众的声音等等,笔者把现场效果声真真切切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电视新的现场感,作品以《感动丹东》为题,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总之,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运用同期声的电视新闻更传神、更接地气,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电视同期声有利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是电视新闻的优势所在,能够使电视新闻媒体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邱建.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1(32):47.

[2]李剑.浅谈电视同期声的运用[J].今传媒:学术版,2012(7):115.

猜你喜欢
采访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儿子“采访”我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
电视新闻也要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