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语文板书遇上多媒体

2017-03-20 20:49张琳玲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板书多媒体小学语文

张琳玲

摘 要:板书能折射出教师钻研教材、构思教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中教师逐渐忽视了板书的重要作用,甚至出现了课堂“零板书”的情况。为了推动板书研究的发展,丰富板书的研究资料,精心设计小学语文板书形成案例,探讨小学语文板书重新焕发光彩、发挥作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板书;多媒体

当今社会已来到了“微时代”,信息不仅短小精炼、传播速度快且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小学语文教学也步入了信息化的轨道,微课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热门新名词。教师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手段千变万化。多媒体的直观性、快捷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板书是否会被“屏幕化”呢?笔者认为比起声光电的效应,传统板书仍有无可取代的优点,如,生成性强,能保留提醒展示的全过程,随擦随改。但为了适应“微”时代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板书的生长力,必须克服随意化、单一性,使板书更具黏度和实效性。

一、抓核心词句见微知著

小学语文板书不但要成为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更要成为课文的放大镜。板书设计必须严格为教学目标服务,抓教材的核心词句进行提炼,如,能体现课文知识脉络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段落、体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等;随着授课逐步呈现形成完整的纲领,既梳理全文,突出重难点,又富有启发性。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的形象性深刻地植入读者心中,同时它抓住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出示,大胆地采用了“以词带段”的方法,在静态的教材与学生的动态认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崔峦老师曾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论坛》的讲话中提到“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结合文字的表达来领悟文章的写法”。这一板书不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这一理念,而且也在无形中渗透着文章排比式的章法。板书与课文的核心词结合得天衣无缝,有利于突出感知对象,使学生易于接收信息,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记忆,板书中的线条勾画成山水的形态也使课文内容更具体化,学生看着这样的板书能较容易地回忆起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突出。

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板书设计:

该板书设计简洁凝练,特色在于把课文的中心论点提炼为“?”“→”和“!”,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只有不断追问,经过不断探索,才能把“?”拉直,变成“!”,得到真理。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该板书则是“发一问而引全篇”,完成板书的过程也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恰当地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板书设计不但是教学的“微型教案”,还应该成为为学生指点“学路”的一扇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透过这个感叹号,还能感受到什么?如,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不放过一个关键的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让板书长时间地为学生传递整堂课的信息。

二、文体视角与审美视角的联动

有研究表明,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83%来自视觉,因此,要想利用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利用板书、板画扩大和巩固感知量。“形神皆美”是板书设计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严谨美观的板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受到美学熏陶。在板书设计中,我们不妨在把握文体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美学元素,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

这一板书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学生自读词文后教师出示小练笔“这儿有 ,这儿有 ,这儿有 ,这儿还有 ,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在学生反馈练笔的时候,师相机用黄色板画茅草屋。以诗教诗“你的这一句使老师想起一句池塘生春草”。再绿色板画青草。继续引导“绿意荡漾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溪水——潺潺流过溪上,哗哗流过溪东,叮咚流过溪头,这真应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绕!用蓝色勾画溪流。最后小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象的图文式板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潜隐在文言文中的文学知识和韵味走向心理意义。正如朱光潜所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实物、兴致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现象的那种特质。”板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准确性、凝练性,还在于构图美、字体美、色彩搭配。

再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板书:

板书巧妙地设计成一条金鱼的形状,并且抓住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又以“忘我”一词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去体会怎样叫“忘我”,边读书边批注,落实与文本的对话,从文中找出“忘記时间,忘记自己,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进行交流。文章的作者通过观察聋哑青年的一举一动把人物写“活”了,而对“忘我”的解读恰好表现了这位青年“一丝不苟”“认真勤奋”的可贵品质。教师再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习聋哑青年,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认真发现,注意积累,那么身边的事物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板书的作用不仅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还能对学生的美育和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板书中翻转“教”与“学”

教学是一门“教”与“学”的双边艺术。传统的板书往往是教师一人包办,学生在获取信息中处于被动状态,为了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中。这样既可以转变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的板书设计:

教师一咏三叹地引导学生朗读课题《慈母情深》,并一遍遍地叩问学生的心扉:慈母情深深几许?最后把母爱画作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波浪,那正是因为:慈母情深深似海啊!教师在音乐中深情地诵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并引导:冰心把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枚小小的纸船上,希望纸船能漂到母亲的身边,漂到母亲的心里,这是何等的深情。让我们也在纸船上写下自己对母亲的话吧。在饱满的情境中学生文思泉涌,教师邀请学生朗读完成的练笔并张贴在黑板上,还激情地引导全体学生:让我们也学冰心老人,把载着我们心声的纸船送入这片爱的海洋吧。不久一枚枚色彩缤纷的纸船出现在了黑板上,感恩的心,后悔的话,赞美之情全都化作一行行稚嫩的文字,此时无声却胜有声。好的板书犹如一潭活水,一点一滴汇聚而成,从内容到情感不断向前流淌,全课在爱的氛围中不断升华。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势必会激发出不少思维的火花,大胆地让学生参与板书易于形成乐于阅读的课堂环境。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板书设计:

出示蝙蝠、障碍物、超声波图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摆一摆,然后说一说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动态性资源,让学生觉得课堂充满了趣味和挑战,通过动手操作和演示,给予学生无限的成就感。在学习完这部分后又将方法迁移到自主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蝙蝠和雷达的内在联系也一目了然。最终的板书不仅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成果展示,而且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集体交流、不断修改而生成的智慧结晶。学生在自主地阅读课文中体会逻辑顺序,在自由地尝试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这一切都推动了教学环节。

四、学习共同体提升板书温度

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提出: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三位一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同他人的合作,能产生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在板书设计中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如,《长城》一课的板书设计:

教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课文内容勾画长城示意图,说一说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长城的特点。学习组内分:构图员、代表发言员、讨论者。有的学生把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经验用到了其中,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提出想法,还有的学生发挥美术特长手绘图示,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思维互相影响。最后分享学习成果形成板书,不但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实现了板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板书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师生产生交流最简易的渠道,精妙的板书不但浓缩了整个教学思路和學习内容,还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当一堂课结束后,板书内容仍赫然在目,它的总结性、灵活性是其他媒体很难复制的,教师在书写板书时的示范性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在板书设计中如果能融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多种灵活的方式,那么板书定会是课堂活泉中一股鲜活的力量。板书与多媒体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都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服务,两者应有机融合,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忠波.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及应用[J].学园,2012(2).

[2]李文豪.关于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2(1).

猜你喜欢
板书多媒体小学语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