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用”到“大用”

2017-03-20 20:28吴欣晔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文化产业

吴欣晔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上海 200240)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信轻“用”的弊端,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数据不全、未来不明、激励不足、统筹不够等。此类问题,使得信用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沦为“无用之用”。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信用文化市场,需张网捕鱼,联动共享数据信息;需重“用”于行,体现信用价值利好;还需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建立健全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打造我国文化市场的信用品牌。

【关键词】文化市场 信用体系 文化产业

一、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商品化阶段、市场体系建设阶段,产品与商品之间的转换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和不断的完善。如今的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并且将较长时间地处于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信用体系建设阶段。

(一)市场经济终将走向信用经济

我们所谓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更应该是信用经济,这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之路,因为市场的秩序除了需要法律的规范、更需要道德的约束,以及广泛的制度来控制。

(二)我国信用体系重“信”轻“用”

说到“信用”一词,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诚信、信誉、信任等围绕着“信”字展开的词语,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位置。三纲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等等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诚信”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对待“信用”一词时,习惯性地过分聚焦于“信”字之上,将“信用”约等于成了“诚信”,而忽略了“用”字的深刻内涵。诚然,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经济市场上,其重要性无需赘言。但信用,并非只要求经济市场中的个体加强自身的道德约束,我们对信用的概念内涵也许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偏差。

(三)“互联网+”开启信用经济新篇章

随着“互联网+”从名词到概念,从字面上到生活中不断地深入人心,互联网经济的高速腾飞也促进了市场经济及信用体系的建设。本年度在淘宝中活跃起来的“蚂蚁花呗”以及更早前京东就推出的“白条”业务,可以说就是互联网+与信用经济的融合典例。就受众更广的“蚂蚁花呗”而言,它几乎成为了阿里经济生态圈的专属信用卡,颇受暂时无法办理信用卡的学生网购一族的欢迎和追捧。在它背后,是“芝麻信用”的大数据为基础构成的一张庞大的信用数据库。本质上来说,“芝麻信用”是一套收集了各方数据、分析了用户在各种平台上的行为记录的征信系统。在“芝麻信用”的支持下,在跨界合作方兴未艾的当今,芝麻信用分也走出了互联网,成为了更广阔的经济行为中的信用货币,拥有较高信用分的用户,可以享受诸多便利优惠,比如“信用住”可以使用户免押金、不排队、先入住酒店,离店后再付款。

二、我國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若干典型问题

纵观我国当今日新月异的文化产业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棘手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千头万绪的问题桎梏,针对文化信用体系建设而言,当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不全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在我国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化、规模化时间短,此前很长时间,我们一直处于“虽有零散的文化产品却无成熟的文化产业”阶段,文化生产零星分散、文化生产单位规模参差不齐,各类文化公司鱼龙混杂,文化产业中各类产品的生产线、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模式,自然就没有对该产业各环节进行信用问题考核的标准。

(二)未来不明

所谓信用制度,其实是人们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应付未来的一种发明,虽然这样的预测不具有严格的精确性,但是只要数据足够真实、全面、有效,信用制度产生的预判依旧具有相对稳定的参考价值。柏格森说,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我们也无法完全准确地预见他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我们对他过去的了解总还是能够让我们对他的思想、行动抱有较大的把握。

首先,文化产业不似传统实体产业,其抵押的是无形资产,生产和销售的是以一个创新人才为主要团队生产创造出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在影视业近年来最突出的体现便是版权IP,而这样的文化产品显然具有不易被准确估量的价值,不像其他的工业产品,大多数产品的价值已有相对的定论,投入产出比易于被估算。其次,文化市场上跟风现象严重,仿品扎堆,文化商品生产者们见风使舵,商品同质化严重。再者,金融投资期许的是规模化、稳定的增长,这对于文化市场中众多的小微文化企业而言,确实不容易实现。

(三)激励不足

说起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我们习惯性地会先想到一些“失信惩戒”方向的规矩和条例。诚然,对于市场信用的监管,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破坏文化市场公平、不尊重文化生产劳动成果、抄袭剽窃等的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使投机者真正能感受到失信带来的“切肤之痛”,的确可以很好地震慑不遵守文化市场“游戏规则”的个体。但是,仅仅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鲜明、强势的激励机制,那些在文化市场中辛勤耕耘却屡屡受挫的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必将遭受严重的打击。文化市场原本最为重要的活力——创意便无法源源不断地涌流,我国文化市场就会失去难得培养出来的勃勃生机,成为一潭死水。

(四)统筹不够

前文提到,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数据不全的问题。这归根结底是跟相关部门统筹不够紧密相关的。由于收集信用信息数据成本过高,因此已有的金融类机构不愿意,或者说短期内无法做到很好地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信息。由于征信主体的多样性和群体数量的庞大,信用行为数据采集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囊括种类多、情况更复杂,在征信过程中,这势必会牵涉包括且不仅限于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敏感的问题,因此,要将如此冗杂的信息收集整理清楚,必然离不开各类部门、单位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

三、构建中国特色信用文化市场

针对上文提到的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几点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乃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用文化市场,从以下要点采取相应措施,或可对症下药,起到一定的收效。

(一)张网捕鱼,联动共享

既然市场信用体系是一张大网,需要包括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数据参与建构信用数据,那么,要想使得文化市场中信用体系能够有效地建设起来,就必须重视与其他信用体系的联系,共同建立健全起一张信用生活网,将信用体系贯穿于市场中大大小小的个体点滴的行为间。

(二)重“用”于行,立竿见影

所谓重“用”,就是要发挥信用体系的“润滑剂”优势,让信用成为一种财富,帮助促成文化市场中的各类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实现跨越发展。

(三)有进有出,方得始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处理好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闭门造车绝非良策。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较我国的要相对成熟许多,信用管理行业较为发达,对比西方,我们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且先天不足。因此,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中与文化市场相关的部分,对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征信数据的开放、信用相关法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各方面,国外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较为完备的相关经验,我国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之时,应当充分地吸取经验和教训,实现信用体系的扎实建设和良性发展。

但是,僅仅向先进的信用市场学习取经是远远不够的。如若我们只是满足并停留在“望其项背”即可的程度和阶段,那么是无法在激烈的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永远会被甩在后头。我们在建立健全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的同时,还需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些,努力从搞好“文化市场信用”转向建成“信用文化市场”,让信用成为市场交流的“绿卡”,甚至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金字招牌”,让文化市场中的大小个体成为自觉守信、善用信用、便捷自我、造福他人的信用文化市场代言人,让守信重用在文化市场中蔚然成风,在整个文化市场,乃至全社会,形成品牌效应,在对外交流的经济、贸易、文化等活动中,让世界看到,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重现昔日的风采。

四、结语

本文仅对当下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和矛盾问题提出分析,并提供了一部分或许可行的解决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下的诸多基本问题,譬如关于版权的问题,关于完善信用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的问题等核心问题,仍然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的、关键的问题。本文未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多地探讨,是希望另辟蹊径,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看待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丰富信用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希望从更多的角度,用更多的方式方法,使“信用”由“无用之用”变为“大有所用”。

参考文献:

[1]伯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商务印书馆,1958.

[2]詹世友.从信用到信任[J]. 社会科学,2003.

[3]马克思.资本论I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从可拓视角建构人事档案信用体系的影响因素
网络实名制问题探究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