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017-03-21 14:47陈夏乡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思维

陈夏乡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新时期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方式方法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18-0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还是较低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参与实践的动力;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培养他们把想象变为实际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动力,发扬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实践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推动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1.牢固树立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

创新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自身需要,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不断进行改进、对周围世界不断进行拓展,这个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就是创新。创新是指人类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在不违背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使其得以更新或发展,而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变革的活动。从人的思维角度说,人开展创新活动是一种观念和意识,而创新也是对旧有事物的思辨和突破。创新的核心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价值取向问题,是人格问题;自信、勇敢、良好的情绪和性格、坚强的毅力、敢于质疑、专注、好奇等等人格因素,是创新的心理基础,也是掌握知识、发挥能力、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把知识、能力、人格、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学习的目标,使学习成为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每个学生都存在感知、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所以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某种学习方式,而应让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达到有效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的观念、要坚持学术自由,要养成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养成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以及创新求实的思辨精神。创新欲望是一种求索进取、探寻新知的内在渴求和需要,它的最大特点是求新索异,厌弃陈腐观念,充满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中未知领域的巨大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情感是创新主体对创新活动的主观体验,它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我们要激励学生大胆求新的精神,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所教授的定理规律而破旧立新、深层次探索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

2.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环境

我校各学院对新生进行摸底组建"创新班",这些学生都是在本学院同一年级几个班学生中的姣姣者,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就是要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学校安排有创新精神、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尤其是适应他们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要逐渐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实践的自觉性的行动。

学生欲突破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的禁锢,首先需要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上有所突破,摆脱原来那种"惟师、惟书、惟上的心理定势,发挥创新精神。学生还需要培养创新智慧,学会处理创新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做创新的智者。学校要为他们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良好的氛围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大学阶段,青年学生成长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学校在考虑培养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学生简单地视为"教育对象",而应当把学生当作发展主体。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方面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创新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组织分级教学和开展各种创造发明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有利于在整体环境熏陶下,让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学校要在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并将其纳入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之中。每学期邀请1-2名学者、专家或企业成功人才来演讲、或讲学,让他们从这些成功人士的成长过程中体味创新和实践的深刻感受。开设创新系列学术讲座,如; 创造技法、智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科学研究方法论等,都会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思维方法、创新活动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3.提高学生创新活动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形成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产物。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实践、生活的过程中自觉形成,体现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之中。知识、能力水平是影响自主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知识因素不但指知识的量,还包括知识的质,没有较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以及对知识的获得欲望,要在较高层次的水平上创新是难以实现的。但只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辨别、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实际能力在创新意识形成中,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自主创新要有开放性思维而不是封闭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复制性思维、人文性思维而不是经验性思维。

我们要增加学生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这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在某个专业深造做好准备,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使之能学有所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他们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独立进行实验和科研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我校有些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全天候开放实验场地,学生自选实验内容,自行安排实验时间。通过网上预约和到实验室等方式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技能、以及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索能力。学校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调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和计划,安排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创新等实验项目。

学校应与产业联合,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和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发明创造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可以将目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变,收到较好的成效。

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現。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全面培养。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契机。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3.

[2]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3]杜永平.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科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