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胶州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2017-03-21 21:17王程程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

王程程

摘 要: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工业企业纷纷研究探寻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路。通过分析胶州市工业企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提出要引导传统制造业惯性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发展;惯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60-02

当前,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正在袭来,如何迎接新的洗礼和考验成为全球各国共同思索的问题。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提出“再工业化构想”、“工业智能化”和“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已于2015年5月8日公布,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工业企业纷纷研究探寻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路。因此,笔者基于互联网工业如何助推胶州市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胶州市互联网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互联网工业基本含义

互联网工业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当前,随着传感器成本的降低,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机器正在变得更加智能化。智能化的机器通过网络与别的智能机器、智能系统甚至是人对话,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业界将此命名为“互联网工业”。也就是说,把互联网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技术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另一个是要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去创造新的方式、新的模式,去谋划产业的未来。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能源消耗可以下降10%左右。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二、胶州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现状

胶州市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983家,分为31类行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 628亿元。近年来,该市抓牢结构调整机遇,增強率先发展动力,实施先进制造业“8+6”计划,汇聚上下游企业集群配套,努力打造新支柱产业。工业企业在拥抱互联网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凸显了部分不足。

(一)基本现状

1.信息化建设初有成效。全市有9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产品创新、产业转型,带动企业年产值提高2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尤其在办公自动化、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应用专门软件系统较为广泛,汇金通电力生产管理全部实现了ERP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质量、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技术研发中心全部采用了国内最为先进的设计放样软件,对复杂结构的钢管组合铁塔研制开发了组装焊接流水线。

2.生产自动化明显提高。部分企业突破传统加工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对车间生产设备全面更新换代,新上一系列数控化设备,打造一流的数字化生产线,解决了“互联网+生产”的问题。例如,中集冷藏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实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对整个信息流、物流、业务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提升快速响应能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工厂,效率提升40%,实现制造技术“十五年不落后”;软控成功研发了“橡胶轮胎智能分拣、调度与仓储物流集成系统”,实现了合格轮胎的混装自动识别、分拣和码垛,识别率达到99.6%,分拣准确率达到100%,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3.新业态新模式凸显效果。一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特别在木业、服装、食品、发制品等行业。抽样调查中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8%的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冠发发制品和永发食品通过互联网途径开展的业务在公司销售业绩中占比超过50%;华谊家具大胆尝试电子商务,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目前企业拥有一个30多人的“电商”营销团队,网上店铺10余家,2015年企业电商销售额达到5 000万元,约占企业内销的40%。二是传统行业推行个性化定制。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被释放出来,如何把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碎片化的用户需求快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例如,青岛酒厂从酒的品质到酒瓶设计直至成品包装都根据客户需求打造私人定制;环球服装在国际市场低迷的不利条件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出“英媛”MTM高端量体定制女装,以大数据为基础,以信息流为载体,通过把客户的服装数据转换到自动制版系统,完成自动计算和版型匹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

(二)面临问题

1.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仅有极少数企业具备这样的实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普遍面临企业生存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无疑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脉,而资金的投入不足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首要因素。

2.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在于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软件创新,需要具有工业专业背景的高端软件人才。而胶州市工业企业在信息化专业人才方面紧缺。另外,胶州市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软件、系统集成企业匮乏且规模较小,没有知名的IT类企业,无法形成龙头带动作用。

3.传统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一方面,业绩好的企业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推行“互联网工业”必然需要全面改造生产线等各环节,意味着颠覆过去,推倒重来,企业并不想承担这样的风险。另一方面,业绩差的企业一心想着如何快速提振主业,而“互联网工业”改革的推行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难以短期见效,因此企业也难下决心。参与调查的企业有12.6%还认为目前不适合搞互联网工业;有的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投入抓不住重点,投入产出比较低,成本较高。

三、加快胶州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提升支撑点,引导传统制造业惯性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

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抓紧出台《互联网工业实施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政策扶持,营造有利的产业环境。设立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对企业投资开发建设行业主导型、产业服务型互联网工业平台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落实政府补贴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互联网工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发挥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青岛工学院等高校院所优势,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积极倡导先进理念。以实施“百家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千家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和开展“企业之家”大讲堂活动等为切入点,宣传互联网工业趋势所在、益处所在,加快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引导企业平台化发展,鼓励企业建立行业性的工业应用互联网平台,将同行业或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从无序竞争向良性竞争转变,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进一步增强各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进行业联合壮大,实现共进共赢、协作发展。

(二)选准着力点,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1.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围绕1+8产业集群,重点在电力、锅炉及辅机、金属结构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等关键岗位,鼓励企业联合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科研院所及装备制造企业,开发、设计、研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自动化装备,实现关键岗位“机器换人”。

2.培育行业智能工厂。借鉴海尔、红领等先进智能管理理念,鼓励胶州市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骨干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发展物联网、机联网,按照工业4.0的要求,系统提升企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實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为行业转型发展树立标杆。

(三)找到突破口,促进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

1.普及互联网新型营销。以京东、宇创凡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快“电商换市”步伐,以行业为突破口,培育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工业企业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销售终端或建立官网销售平台、企业在线商城,引导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开展网络批发零售、网上订货、在线支付等业务,创新营销模式,扩大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实现电子商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深度集成与交互,形成丰富的专业化服务业务,以服务链带动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2.发展服务型生产制造。胶州市制造业的强项在加工、组装,而随着自动化带来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加之资源约束的增强,加工组装环节的利润空间就越来越受到挤压,制造业已经不能只做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必须要向前后端延伸。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发展远程监控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合应用解决方案等新业态,促进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条,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迈进。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工业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用互联网思维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促进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迈进,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