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迷途

2017-03-22 07:49陈雨蒙解颖
商情 2017年1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

陈雨蒙+解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日益成为各国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存在着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对经济的增长没有作用,甚至有负向的影响,本文基于华北地区三个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北)17个产煤大市的面板数据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华北地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会聚集起来相当的人口,之后慢慢发展成了城市,这些城市最初的居民大多是采矿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后来又会衍生出来一起其他产业,包括矿物加工、冶炼乃至重工业,但是这些产业都高度以来资源。一旦这个城市附近的资源濒临枯竭,很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伴随着人口流失和下岗失业大潮,房地产的泡沫破裂,一个个的“鬼城”便建立了起来,这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资源的资源浪费。

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大省,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在尝试增加科技投入,以达到产业转型的目的。但是,由于盲目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起到了负向作用。另外通过回归发现了,增加教育投入反而会造成财政收入的下降。由于资源丰富地区的特殊性,产生了一系列违背常理的现象。

二、变量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对于资源型城市,资源相关的资源税属于地方税,地方政府行为作为破解难题的关键需要地方财政收入作为保障,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更能反映地方财政收入和经济的质量且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将被解释变量选定为地方人均财政收入。选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比重作为第三产业比重的指标。各控制变量分别为资源开发强度、科技投入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投入比重、人均GDP和外资投入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对外开放度描述的是地区的经济结构,物质资本投入、教育投入描述的是地区的经济总量。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2014。并选取了包括唐山、邯郸、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忻州、临汾、吕梁、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华北地区十七个典型的煤炭型城市。因为南北方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北方主要是火电,南方是水电,所以只选取了华北地区17个煤炭大市,这些城市大部分位于山西,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他们的煤产量占了整个北方地区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业不发达,经济高度依赖煤炭相关产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并且本地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外资投入少。

三、实证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文利用使用OLS模型,回归结果显示(1)GDP对地方财政收入有正向作用,但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并没有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正向影响,资源丰富地区的“第三产业迷途”现象存在。(2)增加资源开采强度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明显。依次加入科技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其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都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这与常理相符合,但是加入教育变量对财政收入增加却有着明显的负向作用,这与常理不符。增加這几个控制变量后,第三产业从业比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负向作用都没有发生变化。

经济学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煤炭的采掘,而应该努力发展新兴产业。但是问题在于只增加第三产业数量,却没有提高质量,这导致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反而限制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了追求政绩以及达到中央建议的第三产业从业比重,地方政府可能会强行并且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这样自然会降低一些适合本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最终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

按照常理来说,增加教育支出会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应该会增加,但是在资源丰富地区,这个结论恰恰相反。导致这一个结果一个原因可能是,增加教育经费确实会提高一个地区的平均教育水平,会增加优秀学生的比例,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并且大多数是严重依赖煤炭的传统产业,加之煤炭产业往往会造成污染,学习优秀的同学往往会通过高考离开家乡,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也就是说,增加了教育支出会导致资源产区的优秀人才流失,这就产生了“教育困境”。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地区教育腐败可能比较严重,增加了教育开支并没有有效用于提供教育水平上。

科技投入比重引入模型后,该指标为正并且很显著,该地区的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改进了煤炭的开采效率和相关产业的生产率,并为重工业,例如钢铁冶炼、大型机械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财政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资源丰富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成反向关系,而科技投入、资源开采强度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财政收入有正向关系。

四、建议

第一,资源城市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转型,也就是减少廉价原材料的出售,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合理利用煤炭产品残渣,例如粉煤灰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再次,一些资源城市可以利用地区的天然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可以加大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投入。尤其对于一些资源濒临枯竭的资源城市,要严格控制房地产的投资,避免房地产出现较大泡沫。资源城市由于长期的开采,城市环境一般比较糟糕,政府要致力于城市的环保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避免人口的进一步流失。

第二,地方政府应该对转型产业进行有力的援助,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政府补助并减少税收,对下岗的煤炭工人进行再就业的职业培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金槐.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第三产业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

[2]马鹏,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8)

作者简介:

陈雨蒙(1989-),男,汉族,山西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解颖(1990-),女,汉族,黑龙江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财政学。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华北地区冷暖年的不同环流形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