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让传统文化卷起千堆雪

2017-03-22 11:09董惟一
人民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吴良镛林徽因进程

董惟一

守望传统文化是要深挖文化的河床,让传统文化浩浩汤汤,在岁月的流转中卷起千堆雪。

生活总是显得如此吊诡:它给予我们一些美好事物的同时,也拿走了一些美好的事物。就像房屋安上了透有日光月华的玻璃鋼窗,而丢掉了曾经映有竹影梅踪的油纸木窗;就像人们换上了时尚飒利的纽扣套装,脱掉了纯朴古拙的盘扣棉衣。这些美好事物急速地转换着,到底是因为岁月变迁,意识形态,还是因为现代化的进程?

在生活的每一个三叉口,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是有些无所适从。是顺应潮流自然地离去,还是借助命运的大手赢得最后的挽留?文化建立者们斩钉截铁地说:守望传统文化,守住我们民族的精神之源。何为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同样是文化建立者,北京原副市长吴晗采取“不破不立”的拆除法,而这只能使北京这座古城蜕变为一座木乃伊般的仿古城。林徽因则提倡采取“修旧如旧”的保护法,这样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北京仍是代代人心中那座珠玉之城。她曾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拆的是800年真古董,将来你们会后悔,那时你们再盖的就是假古董!”即使肺病已重,喉嗓失音,她依旧四处奔波,为的只是守住那四朝古都仅存的牌楼。今日牌楼早已烟消云散,但林徽因昔日那声怒吼,依然震击着传统文化破坏者那漠然麻木的心空。

坚守传统文化之路并不是一条鲜花簇簇、丽蝶翩跹的美径,而是一条荆棘丛生、蜂隐蝶退的文化苦旅。它需要的不仅是文化保护者的良知,也需要他们的毅力。余秋雨、冯骥才、贾平凹们就像农民雨前抢收稻麦般,在现代化进程快速覆盖与迅疾的破坏中抢救着九州古迹的片踪只影,他们用笔留住镌刻着华夏古老文化的铭纹,以小型博物馆的形式保护着即将被风沙淹没的千年古国的丰华。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的神情显得憔悴而不悔。何为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化建立者认为,岁月不是撒旦,现代化也不是恶魔,专门觊觎着传统文化这个天使。其实它们更像一面细筛,过滤着传统文化,使文化更显得光影交错。吴良镛洞察着传统文化艰难生存这一现状,思索着传统文化的走向。在他心目中,现代大楼与北京传统四合院并不相悖,与其进行取舍,不如两相结合,相得益彰。再将其点缀以南国清新秀丽之风,白墙黛瓦长窗雕花,菊儿胡同便在皇城脚下俨然呈现。吴良镛用那通达的智慧打破了现代化与传统化的森严壁垒,从而保持了城市文脉的畅通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发展传统文化不是要消泯现代化,也不是要在现代化进程的夹缝中委屈忍辱地苟活,而是要借助现代化这座石栏架起传统文化这川紫藤萝瀑布。方文山借助当下时兴的流行音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解读,就像他歌词中那只青花瓷瓶,将时尚轻盈与传统婉约结合,毫无违和之感。“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方文山用那活性的思维解放着处于深深帘幕中的古典意象,让它们随着流行音乐飞向现代宽敞的街衢。

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视野海阔,目光温暖。文化的名利场中,总有些所谓的文化建立者打着发展传统的旗号来贩卖传统文化,这不是守望,是为自己扬名立万的恶搞。贾玲,一个喜剧演员,为了在自己节目上强化“笑”果,将勇敢孝敬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一位贪吃不孝、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她也算赶时髦地步入了那些恶搞杜甫者的后尘。

还有一些旗袍设计者也闹哄哄地登上了恶搞者的看台,。丝绸旗袍本像粼粼的湖水裹住了中国女子的绰约妖娆,两侧的开衩更像长堤一痕幽然地伸向湖深,那么撩人;然而有些设计者却夸大着这份撩人,后襟开背,前襟镂空。众声喧哗中,传统文化的神韵犹如彗星一闪,消遁于浩浩的欲望之空。守望变成了绝望。

因此,守望传统文化是要深挖文化的河床,让传统文化浩浩汤汤,在岁月的流转中卷起千堆雪。

猜你喜欢
吴良镛林徽因进程
百岁国匠吴良镛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
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