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茶文化研究

2017-03-23 12:35白晋郑伟斌
民族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教茶文化

白晋 郑伟斌

[摘要]武当道茶的营销策略综合运用了历史、传说、仪式以及神圣化的地点来塑造其产品身份的独特性。道茶文化的发展与武当山作为一个代表道教及道教武术的历史与当代实践的特殊地点的发展是同步的。通过历史传说、茶艺表演和产品包装等多种形式,武当道茶的营销试图借助物质化的认同感(consciousness of materialized identify)来激发消费者对武当山的历史、地方传统和景观产生想象,进而产生购买欲望。然而,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全球茶叶市场上,此种营销套路已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专业人士更倾向于透过实际的品鉴来判定茶叶的品质。武当道茶未来或许能够借助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优势在世界特色茶叶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然而就目前来看,它仍只是一个象征着帝王的、民族的、道教的以及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创新品牌。

[关键词]武当道茶;茶文化;道教

中图分类号:K8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6-0028-08

武当山景区寺庙的商店和特产店里所销售的茶被取名为“武当道茶”。茶商们除了强调其保健功效外,更是将当地的茶与道教养生实践的理论相联系。八仙观茶场在他们的宣传资料和网站上均引用了民俗和历史神话,以宣扬武当道茶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该公司以这种手法效仿铁观音和大红袍等中国名茶的记忆叙事。

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便捷的交通让人们现在能够去到一些在几十年前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去的地方,并和那里的人们建立联系。当今商品全球化的趋势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包括独特的文化族群在内的地方社群的成员都在寻求为旅游市场创造独特的地方品牌。相关的做法包括在诸如T恤衫、民族服饰之类的产品上印刷当地的地名和图案。一般当地人都觉得游客可能会品尝本地独特的美食,同时也会购买礼物和纪念品。商业公司则一直致力于从这些地方传统中挖掘他们可以转化成商品的东西以提供给更广阔的市场。

茶是一种全球商品,但茶的历史源于亚洲。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大部分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南亚地区也有少部分人喜欢喝茶。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喝茶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人身份认同的生活艺术。中国的作家和茶博物馆的负责人常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按他们的理解,若从传说中的神农大帝那里开始追溯茶的历史,中国人的饮茶史长达五千年。

武当山的茶商可能在寻求借助道教的特色进行茶叶的营销。然而,自唐朝(618-907)开始,饮茶的实践作为斋戒和禅修的辅助手段,早已随着佛教僧人的流动而四处传播。这个時期,从日本来到中国佛教寺院里修道的佛教徒也学习了佛教茶文化,并将茶叶种植技术和饮茶的习惯一起带回了日本。《茶经》的作者,被称为“茶圣”的陆羽(733-804)从小在一座佛寺里长大,从他师父那里学习了佛教茶文化。在《茶经》中,他向大众普及了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制作和饮用的方法。

与混杂了儒释道元素的中国民间宗教类似,中国人认为茶文化同样融合了儒释道的价值观和实践。例如,王玲在其《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指出,“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上,而其美学观、技艺和实践精神则主要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还进一步观察到,茶文化表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出茶的栽培、冲泡和饮用蕴含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洞见。他认为道家注重养生,而茶可能被用于宁神和提升悟性。

有技巧地分享一杯茶的社会行为广义上代表着一种中国式的认同,但茶的品种的多样性又与不同的地区、民族文化和宗教认同相互关联。例如,中国大陆很多地区以及台湾都生产乌龙茶,但乌龙茶最著名的品种只在福建省的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大红袍)出产。这些茶都有详尽的历史叙事来阐释其如何被发现或被培育,以及被官方认可的历史。例如,对于“大红袍”茶这一名字的起源,人们就是根据几个故事来对其加以阐释的。其中的一个版本,说武夷山天星寺(Tianxing Temple)的和尚曾将这种茶送给一位在进京赶考途中生病的秀才。秀才喝了这茶以后病好了,并且一举高中。为了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特地命人送了一件大红袍到武夷山,盖在曾经产出茶叶治好他病的四株茶树上。安溪铁观音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说铁观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曾有一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进贡了一些铁观音茶给乾隆皇帝品尝。

一、武当茶文化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国内及大中华区的朝圣者和游客。武当山于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联合国将武当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地方政府与中国道教协会合作,开发分布在400平方公里内的道观和楼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武当山秀丽的景色,丰厚的历史遗产和宗教文化,以及享誉中外的武术都是政府主推的卖点。

2006年,武当道乐和武术分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的仪式表演者和武术团体经常到国外演出,武当山的武术学校则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和游客前来学习和观摩武术。虽然武当茶文化的知名度不高,但本地茶商都声称武当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道教特质。

武当山位于秦岭山脉,属于一个包含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大型山脉的一部分。武当山处于亚热带地区,森林茂密,植物种类丰富。南崖宫嵌在悬崖边上,下面是草木丛生的深峡谷:峡谷的另一边,石刻的龙形香炉与金顶遥遥相对。坐落于金顶最高处的古铜殿是每个朝圣者的目的地,在这里可以从各个方向俯瞰群山。

旅游文献都十分强调明王朝(1368-1644)鼎盛时期所修建的道教建筑历史悠久,但这些道院的修建时间,有一些可追溯至唐代、宋代及元代。武当山的守护神是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传说是在武当山修炼得道的一位救世神灵。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夺取了其侄子的王位,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玄天大帝的保佑,因此资助修建了这个道观群。位于金顶的小庙原本设计为帝王祭拜专用,直到清代才对公众开放。受民间小说《北游记》的影响,明朝时玄天大帝上升为国家神。

玄天上帝的民间信仰属性,使得武当山吸引了大量香客和游客,他们来自中国各地以及大中华区的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华人的武当山进香之旅类似于基督徒前往伯利恒等圣经上记载的圣地朝圣之旅。香客和游人们可以选择步行上山,通过三座天门后到达金顶,也可以选择乘坐索道缆车直接上山顶。香客们大多会在紫霄殿祈求姻缘,得子或是增加财运,一些人会还会奉献钱款做仪式或是抽签。

在道观的门口和周边,游客们可以看到一些商店出售各种与武当山有独特关系的商品,如太极剑、道教书籍、道教仪式的音像制品,干的野生菌菇以及草药,而武当茶是游客最常购买的商品之一。和其他野生山珍一样,人们认为武当山产的茶吸收了这片壮阔山区环境中的泥土、水、阳光和空气中的自然能量,因而富有“灵气”。

一些店家声称他们所卖的野生茶是自己采摘,但也有人低声说这些茶是从别处批发来包装成武当茶卖的。尽管这些茶的来源令人生疑,但武当山景区内的确有茶山和一座茶厂,其生产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在专卖店里有售。坐在茶场茶楼里,对面就是连绵起伏的茶园,游客们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放松休息。

二、武当茶:被“制造”的传统

武当山吸引了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游客、香客和武术家。无论人们出于何种兴趣来到武当山,许多人都会寻求购买诸如嫩春笋(封建时代曾是武当的珍贵特产之一)、野菜、野味、走地鸡等土特产以及本地出产的各种茶叶。武当茶的销售点有不少,在本地人开的小店,太子坡(又称“复真观”)的茶室和八仙观茶场面山的休闲茶亭都能买到。

景区的交通车可以载着游客在不同的景点之间穿梭。金顶是大部分游客和香客都会去的景点,一些传统的香客仍然喜欢沿着乌鸦岭的石板路或者只有当地人知道的小路上山。不过大多数游客的行程都比较赶,并且很多是组团前来,这类人一般会选择乘坐缆车直达山顶。开往缆车乘坐点的班车有经过八仙观茶亭和茶叶专卖店,乘客可以要求司机在这个地方停车。

八仙观是建于元朝年间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庙,从路边望过来几乎看不见它。它没有被修复,很显然是被遗忘了。如果游客想去庙里看看,需要沿着一条泥路穿过一片茶园和当地村民的院落。因此,很多路过此处的游客都直接前往八仙观茶店和茶亭。这一小片居住区是八仙观村的所在地,建有一些工人宿舍,有几家小旅馆和餐馆,一些在八仙观武术学校习武的学生也住在这里。商业街的主要建筑都被茶叶公司和茶叶专卖店占据了。

太子坡(复真观)里销售的茶并不是自产的;相比之下,八仙观茶则是产自武当山本地的茶场。在茶亭的周围,可以看到漫山的茶树,就像绿毯披在山坡上。

當地人采摘和加工这些茶树出产的茶叶,并在茶叶公司的专卖店销售。根据宣传册的介绍,目前茶园的面积有1500亩(约247英亩),每年产茶25000公斤。茶叶公司开发了超过20种的茶产品,其中包括曾获过奖的“武当银剑茶”。另外,“武当有机道茶系列”产品还通过了欧盟的有机产品认证。

武当山茶场是由退休军人王富国在1986年创办的一个现代企业,1987年开始以公司的形式经营。王富国与武当山道长王冠德关系密切。王冠德是一个致力于武当山道教社区重建和国际联系拓展的人物。

虽然企业的创建时间不算特别长,但八仙观茶场对外却一再宣传自己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笔者交谈的公司经理称,武当茶的历史远比福建省要悠久,福建种茶的历史从元代才开始。公司的一则宣传材料上写,“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而武当山则是最早发现茶的地方”(“武当道茶”)。然而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和印度东北部均有野生茶树存在,以此来看,武当山不太可能是最早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被广泛转述的茶的传奇历史,使得湖北省在中国茶叶史上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成书于唐代的《茶经》是传奇历史故事的来源之一,当时饮茶在中国已经十分流行。《茶经》(陆羽,1974)应该是第一部以茶为主题的著作,因此很多人常以此论断中国是茶的故乡。其作者陆羽出生于湖北景陵(今湖北省天门市),这也在事实上印证了八仙观茶场经理关于这一地区“茶文化历史悠久”的说法。今天,陆羽被茶商们奉为“茶圣”,在茶厂和茶博物馆经常能看到他的雕像。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农业始创者神农在尝百草分辨各种植物药性的过程中发现了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尝百草曾“日遇七十二毒”,但他后来发现茶有解毒功效,“得荼而解之”。(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唐陆羽作《茶经》,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然而,神农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人物,这点是无可置疑的,并且有关他的文字记载也是在几个世纪之后才出现。

一些人认为神农尝百草的地方位于距西安不远的陕西境内,也有人宣称湖北大巴山才是正确的地点。湖北省的最高峰是在神农之后命名的,而武当山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神农架山区也不远。“武当道茶”是一个新命名的品牌,然而其销售者们却宣称它与湖北的茶文化有深厚的渊源。

尽管中国茶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都与湖北有联系,湖北省的产茶量也很高,但它并不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区。中国十大名茶在不同的名单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较具代表性的茶产区均包括中国沿海(福建、浙江、江苏)以及中国西南(云南),这些地区出产的十种最高品质的茶叶在国内的茶叶店、超市、机场的商店均有销售,同时也出口到国外。

从经济的角度看,2012年中国的十大品牌茶包括西湖龙井(一种绿茶),其品牌价值为52.6亿元,而安溪铁观音(一种乌龙茶)的品牌价值则为52亿元。虽然湖北的武当道茶没有进入前十名,排在第18位,但其品牌价值的估价也达到了12.7亿元。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都是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产地而驰名,相比之下,武当道茶仅靠原产地的名气而为人所知。

武当道茶被政府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意味着只有该地区出产的茶才能使用“武当道茶”的品牌。作为一种限制性的法律手段,这种策略被欧盟和其他地区广泛用于保护罗克福尔羊乳干酪(Roquefort)和香槟酒(Champagne)等产品,只有在指定地区生产并符合相关的品质标准的产品才能使用上述品牌标签。

武当道茶可能是湖北最好的品牌,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茶在国际市场的销路还不是太广。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市有一家名为“茶道”的企业有销售产自武当山的有机茶叶。该企业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其创始人是一位名叫郑云翔的道士。他在武当山修行了10年,但目前人在科罗拉多。除了进口茶叶之外,郑道长也是个武术教练。他建立了一个介绍武当道教和武术的网站来宣传武当道教文化和武术,并通过一个在线商店销售他自己的书和光碟。他定期组织“启蒙之旅”前往中国。2009年“启蒙之旅”的路线除了参观武当山和他自营的茶场外,也去了以大红袍母树而闻名的武夷山。

在茶店的网站上,郑云翔对其进口武当道茶到美国的缘起做了说明。2000年,他带领一个访问团来到武当山,在去金顶的路上,他们在一处学校附近遇到一个教师和一群学生靠种茶来维持学校的运作。于是他买下了他们出产的茶,后来那所学校搬走了,但是茶园里出产的茶仍然还是出口到美国。

网站描述了这些茶是如何种植的,并且还声明他们的“有机圣山绿茶”的制作流程严格遵循传统方法,采用无机械化加工,并且“茶叶制作完毕后,每一磅茶叶都经过紫霄宫的道士进行了祈祷仪式”。这一古老的仪式目的在于使每一片茶叶都充满健康、安乐和愉悦的福气,并将这种福气传递给购买的消费者。该公司希望把享受高端茶叶和“正宗茶文化”的体验“带给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一个扩大化的全球共同体”。

郑道长向美国人推广“圣山绿茶”的行动显得有点孤单。相比之下,中国的八仙观茶场则采取了一种游客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推介武当山以及他们的茶叶。

三、道茶文化的展演

武當八仙观茶场创造了一种融合了道教符号、健康诉求、传说、历史以及命名实践的茶文化来打造道教文化品牌茶及其茶艺。

鉴于道茶产品在营销上的成功,1999年,农业部将武当山认定为“中国道茶原产地”(武当有机道茶系列)。尽管道茶的知名度不如武当武术,但毫无疑问道茶已成为武当山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

2009年6月,笔者参加一个在武当山镇举办的会议,会议组织者邀请与会者观看了一场由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表演的节目。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武术表演外,另有两名歌唱者和一位舞蹈演员也登台献艺。其中一个舞蹈展示的正是武当茶文化。女舞者身穿黑白相间的服装,上面印有阴阳八卦图案,旁白说,舞蹈展示的是道教风格的茶礼。

在八仙观茶楼,有年轻未婚的女子为人们奉茶(图3),他们身上穿的紧身旗袍同样绣有阴阳八卦图案。在一个由茶楼经理组织的招待马来西亚华人的休闲聚会上,三位女子以完美娴熟的技艺同步为我们泡茶,同时另有一男一女和一位马来西亚音乐家轮流为我们演奏中国古典音乐。

“茶道”是描述茶的艺术的通俗说法。然而八仙观茶场调换了这两个字的顺序,并将他们对“茶道”(way of tea)的实践转换为“道茶”(Daoist tea)。通过附会各种故事以及对不同种类的茶的命名,他们进一步将这种茶命名为“道茶”,并且将产品的保健功效与道家的养生实践以及茶树栽种地武当道教名山的“灵气”相联系。如同郑云翔道长开在科林斯堡的茶叶店,不断强调产品的有机性以及茶树生长于拥有原始水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山区环境。

2008年,八仙观茶叶公司在好莱坞蒙纳瑞克斯(Monarex Hollvwood Corporation)总裁克里斯蒂·尼夫(Chris D,Neve)的协助下制作了一部宣传片。尼夫近年来制作了多部由“神秘中国”独家授权的纪录片,其中2009年拍摄了两部片子,一部是专门推介武当山的《圣山》,另一部是《功夫道长》,里面有武当武术的脚本。尼夫为八仙观茶叶公司拍摄的片子取名为《中国道茶文化之乡》,里面有年轻女子边唱茶谣边采茶的镜头。

纪录片首先以航拍的形式展现了武当山壮观的景色,接着对一些茶文化专家进行了访谈,这些专家将道茶文化定义为中华文化遗产。影片既追溯和引用了茶文化的经典论述,也提供了饮茶的保健功效的科学论证。镜头中包含了外国人在茶店和茶楼喝茶的场景,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时武当道人将最好的茶献给紫霄宫的神灵真武大帝的敬茶仪式片段,以及武当道茶在湖北、香港、日本和马来西亚展销时的获奖照片。

武当道茶的纪录片和宣传文书都从历史角度对“八仙观”这一名称做了解读。传说八仙过海时造访武当山,玉皇大帝和玄天上帝在那里以茶款待八仙。八仙被武当山迷人的风景和香茗所吸引,在那里流连忘返。为了感谢八仙对武当山的喜爱,当地的人们建造了八仙观来供奉他们。

除了附会上述传说之外,八仙观茶厂也通过在茶叶产品的命名中注人道教文化元素的方式来凸显自身的道教背景。该厂生产的道茶系列产品,包括“银剑茶”(因广受游客欢迎的武当剑而得名)、武当针井茶(磨针井是武当山一处著名景点,与真武大帝武当修行的传说有关)、武当太和茶(太和是道的别称,武当山也称太和山)和武当奇峰茶(与武当72峰相关)等。

此外,他们还销售武当道茶王,又名“武当太极功夫养生茶”。据产品手册介绍,制作这种茶需要十八道工序,其中一道据称运用了武当内家36功法之一的太极乾坤球功。纪录片中没有出现茶厂的工人,只展示了三个身穿道袍的人手抱装茶的球体,以太极拳的动作缓缓甩茶的镜头。

武当道茶的价位涵盖了相对便宜(本地人都认为价格很贵)到非常昂贵。一份最新的价格表显示,最便宜的茶(绿茶和武当奇峰茶)也要卖60-70元/500g(约9-10美元/磅)。而最贵的茶(武当银剑和武当针井)都是限量生产,价格为2880元/500g(420美元/磅),比最便宜的茶贵了400多倍。据公司的秘书介绍,这些茶的购买者多为有钱人,政府也会采购最好的茶作为公务接待之用。

茶叶生产者们以所谓的“道茶艺术”表演来推销他们的茶叶。他们一再提醒,“武当道茶表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武术文化、道教方药以及灵山秀水强身健体的理念。”(《武当道茶》)为进一步强调茶叶的道教身份,外包装上还印有太极阴阳八卦图标。店内销售的茶具也是一样,一面印有阴阳八卦图标,另一面则有“武当道茶”字样。他们赋予了旅游宣传册上代表武当山的阴阳图标一种现代的阐释,并将图标作为公司的形象标示。

四、结语

八仙观茶场的武当道茶营销策略综合运用了历史、传说、仪式以及神圣化的地点来使自己的茶叶区别于其他地方生产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道茶文化的发展与武当山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代表道教及道教武术的历史与当代实践的地点的发展是同步的。

笔者与一些茶叶鉴赏专家交流,他们都毫无疑问地倾向于购买散装茶叶,喜欢通过看成色和闻香味的方式选茶。然而许多像八仙观茶场这样的茶叶公司,采用的是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吸引眼球的网站、产品宣传片以及精致的外包装等一系列现代营销策略,试图以此打动潜在的消费者。

虽然该公司刚开始对他们的产品进行国际化营销,但他们显然充分享受了武当山作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景区所带来的优势。不过,中国著名的产茶区有多个,如福建的武夷山和浙江的龙井山,这两个地方的茶叶品质都获得了国际认可。

八仙观茶场试图以茶叶生长环境的独特性(类似于一些酒强调其特定的产区)以及茶叶的历史渊源来定价产品,同时使用传说和神话历史对产品进行定位,将他们的茶叶与武当山的道教养生文化及武術传统相关联。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他们显然很难重塑宏大的茶叶发展史。铁观音和龙井绿茶的广告都宣称自己的茶叶曾是宫廷中达官贵人所享用的贡茶。八仙观茶场则必须附会八仙过海飞临武当山,玉帝与真武大帝赐饮武当茶的传说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在《族性》一书中,约翰(John)和让·可马洛夫(Jean Comaroff)认为,“具体化或再造社会主体(‘人群,‘国家,‘社区)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是商业运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法。”。尤其是他们断定人们会由于“物质化的族群意识”而使用承载身份认同的物品来作为沟通的媒介。他们关注诸如要求索回民族性的商标署名产品等知识产权纠纷的现代话语。

武当茶商运用了能够激发消费者对武当山的历史、地方传统和景观产生想象的故事、包装和茶艺表演来营销其产品。他们甚至声称“道茶融贯了武当山这座圣山的灵气”。然而在现今的国内外茶叶市场上,茶叶制造商复制历史叙事以抬高山茶价格的营销套路已是人尽皆知,而业内人士已更倾向于根据品质和口感来评价茶叶。

虽然中国其他地方生产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都以相似的方式在销售,但武当茶商们仍在强调他们的茶生长在仙山的环境,融贯了武当山的灵气。湖北省的官员也出以高价购买八仙观茶厂出产的高品质茶,然而在国外市场上,武当道茶仍不太为人所知。虽然其销量可观,但即便是在国内,武当道茶的销量排名也远逊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随着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全球知名度的上升,湖北武当道茶系列或许能够在世界特色茶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目前。但就目前来看,武当道茶仍只是一个象征着帝王的、民族的、道教的以及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创新品牌。

鸣谢:

在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和加拿大人文社科研究委员会的资助下,我曾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到武当山地区从事关于宗教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研究工作。2009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会的支持下,我有幸再次来到这里参加学术会议,并且重访八仙观茶叶总厂种植园。关于这次行程,我要特别感谢八仙观茶叶总厂的经理王富国先生以及他的秘书李翠女士能够为我提供关于茶园的整体介绍,并分享他们在市场运营、新闻报道及影片宣传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同时也非常感谢陈蕾蕾女士对于茶叶总厂部分宣传资料的翻译和对文本提出的意见。2009年六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阿尔伯塔大学移动项目的支持下,我与厦门大学的曾少聪教授曾合作就中国茶文化这一课题进行试点研究,本文对这项研究的内容也有所涉及。2011年在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支持下,我在福建、江苏、浙江三省继续从事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金光亿(Kwang Ok Kim)教授邀请我参加由首尔大学跨文化研究协会和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另外也非常感谢博格翰同意我将此文进行中文翻译和发表。最后感谢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郑伟斌博士对本文的翻译,和阿尔伯塔大学人类学系严洁、郑晓在中文译稿定稿过程中对我的帮助。

收稿日期:2016-09-10 责任编辑:许瑶丽

猜你喜欢
道教茶文化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道家道教研究
Cup of Tea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