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7-03-23 18:53王鹏
关键词:心理特征教学探索高效课堂

王鹏

摘要:初中历史的学习往往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这里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教师的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笔者通过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教学探索;心理特征;认知特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58-1初中历史教学往往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记住史实,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也无法对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更不要说情感得到升华,这也违背了历史学科应该具有的人文价值。那如何在自己的教學过程中改变这一现象呢?为此,我选择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课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一、根据史实,准备资料

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跌到了冰点,这完全是因为日本方面罔顾历史史实,不断美化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中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实,而日本政要更是多次参拜供奉有包括南京大屠杀元凶在内的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样的态度当然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愤慨。要让学生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知道这场大屠杀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怎样的伤痛,而今日本政府对待这段侵略历史采取的错误态度,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只有这样,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学生,才能前世不忘,后事之师,让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二、结合时事,展示资料

为此,我在讲授日本侵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这个内容之前,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梳理,增加了一些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主要包括当年侵华日军自己的拍摄和当时住在南京的德国人拉贝拍摄的内容以及战后日本领导人包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有关情况,并据此设计了一些有一点深度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能够把历史事件和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以及国际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安排学生对课文内容事先做一些预习。

三、情景设定,还原历史

上课伊始,我以一种沉重的语气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会引起同学们的不愉快,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并且牢记的这一段历史。”根据我事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完今天的知识后,不但能记住史实,而且能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同时对造成当前中日关系困局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强盛了,才不会被欺负,而这需要我们同学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报效国家。接下来,我播放了一段由当年侵华日军自己拍摄的视频资料,里面展示了大屠杀的有关内容,而后接着播放由当时居住在南京的德国人拉贝先生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在此过程中我随时注意着学生的表情,我发现学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有的女生眼圈已经微微发红,男生则捏起了拳头。见此情景我提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立刻就有学生提出应该向日本讨还血债,为死难的同胞找回公道。由此过渡到二战后盟军进行的东京大审判,里面的证人证明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事实,法庭最终判决七名罪大恶极的战犯将处以绞刑,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松井石根。这次审判结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学生们紧绷的表情有了一丝的缓解,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又让学生们义愤填膺,因为他们看到了战后日本的政客不断地否认侵华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于在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公然篡改历史,更有甚者,日本高官不断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包括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学生们再次议论纷纷,对日本的这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见此情景我出示了战后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面对犹太人纪念碑下跪表达德意志民族的忏悔之情的图片,和日本的做法进行对比。学生们更是表达了对日本的不满,纷纷表示要把真相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来谴责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面对着学生们愤怒的情绪,我让大家展开讨论,“战后日本政府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积极开展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四、拓展提升

由于本课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实现了对历史事件认识上的提升,不再是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粗浅的了解,而是能够和现实相联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由此也得到升华。趁热打铁,接下来我告诉学生一则新闻,2014年中国政府决定以后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大屠杀中无辜遇难的同胞,同时提醒今天的人们不能忘记那段苦难的历史,也是对日本拒不反省侵略历史的严厉批评。听到这儿,同学们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有的同学主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我国政府这样的决定既是对死难同胞的纪念,也是督促日本正确认识历史,同时也是对全体人民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和中国人民都会拥护我国政府的正义决定。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没有了往日的慵懒,他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具有相当深度的见解,这一切都是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曾出现的,这一切都得益于这次教学尝试。事实上,学生是具有丰富情感的迅速成长中的人,教学绝不是单纯的学生学,教师教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特别作为历史学科,他的功能性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并且准备充足的资料,把它提供给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展示自己的成果[1],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死记硬背,同时还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雄.王雄的中学历史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教学探索高效课堂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