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7-03-23 21:30赵娟孙潇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赵娟+孙潇

▲ 基金项目:本文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2011协

调创新中心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CUEB201510)

资助;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

实证分析(TDJD201621)

◆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及趋势,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的特点,进而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并没有消失,其产业结构布局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合理地配置资源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仍然大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 结构红利效应 经济增长

问题的提出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一个经济体的短期增长动力,由需求、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推动。而经济体的长期发展动力,新古典经济学及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都坚持认为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决定。半个多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间投入结构、生产要素投入总量、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变迁优化了资源配置,具体体现为三大产业各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投入经济体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由于全国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及所处地理环境等的差异,使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方针政策背景下,分别考察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因地制宜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其三大产业的结构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方针政策背景下,是“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还是“促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就山东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而言,1978-2014年,三大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3.3%∶52.9%∶13.8%变为2014年的8.1%∶48.4%∶43.5%,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二一三”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虽有下降但仍占有优势;自1990年以来,进入“二三一”阶段,经济总量虽有显著提升,但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这种长期存在的“二三一”阶段能否说明三大产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已达到最优?另一方面,从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劳动生产率在各个产业中的变动趋势来看,山东省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逐年上升的。在1998年之前,山东省三大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差很小,自1998年之后,第二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稳步上升,远超过山东省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但是第三产业却增长缓慢,与第二产业的配置效率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可见山东省产业结构间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就山东省的经济增长而言,三大产业结构的变迁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是生产要素在三大产业合理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还是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山东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本文结合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经济理论,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动态经济计量方法,基于山东省1978-2014年间的三大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的现实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文献综述

在产业结构再布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上,克拉克(Clark,1940)从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转移带来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入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钱纳里(Chenery,1956)的研究表明,不同产业和经济部门生产结构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研究主要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一步索求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规范分析上,不同学者从需求和供给两个不同视角进行了考察。Echevarria(1997)和Kongsamut et al.(2001)等的模型以Solow(1956)和Koopmans(1965)的增长理论为框架,从需求角度构建标准的一般经济增长模型,在消费者偏好非位似的假设前提下,研究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Ngai and Pissarides(2007)侧重从供给角度进行分析,该模型认为当最终产品的替代性较高时,部门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将引起结构(就业)变化。因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布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通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成分彼此作用而持续演进,理论研究的思想引导着学者做大量的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上,Peneder(2003)的研究结论表明,恰是因为经济各部门间的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不同的存在,使得资本、劳动、土地逐渐从生产率低的经济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经济部门,从而提升了整个经济体的资源使用效率。温杰等(2010)再次测算了我国工业结构布局中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最后发现我国各产业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仍存在很大不同,工业结构优化仍将提高资源的再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刘伟(2008)认为要素转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带动了经济增长,可伴随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再布局带来的“结构红利”逐渐消散。孙鹏、陈钰芬(2014)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全国31个省市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地区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研究結果表明东中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阶段有很大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各地区的经济政策应各有侧重。

综上所述,不同的研究结论从侧面表明了产业结构布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经济体所处阶段及经济结构的差异而不同。但多数学者是基于全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进行研究,针对个别资源禀赋不同的省市尤其是山东省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现阶段山东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定义及度量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及度量

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指各产业间可相互协调,彼此间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及良好的适应性,且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变化,最终体现为相对较优的产业布局的形成。量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效益指数、结构偏离指数和泰尔指数。由于泰尔指数既补充了不同产业的比重信息,又避免了计算绝对值,因此本文选择泰尔指数作为度量产业布局合理化的经济指标。

泰尔指数(郑若谷等,2011)主要被用于地区或个人收入差距方面的度量,一些学者也将其用于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泰尔指数TL公式如下:

(1)

其中,Yi/Y表示各产业产值占比,Li/L表示各产业劳动力占比,Yi/Li表示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可知,当经济体的各种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同,此时泰尔指数TL为零。因此,TL越接近于零,产业结构越合理。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定义及度量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系统从相对低级的形式向相对高级的形式转化。在量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方法上,常用的经济指标是根据克拉克定律使用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郑若谷等(2011)认为现代经济具有明显的“经济服务化”趋势,所以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然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依经济发展的逻辑序列顺向变迁的过程。因此,产业间份额的变动并不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是份额的调整,而且也暗含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刘伟、张辉,2008)。所以,本文采用后者,TS可表示为:

TS=∑Vit×LP it (2)

其中,Vit是时间t产业i的就业人数占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LPit是时间t产业i的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来源说明

对于经济增长的指标,本文选择人均GDP即pGDP且使用实际pGDP,它是由名义的pGDP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进行调整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指标,选择泰尔指数和TS指数,同样地为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均建立在各产业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消除异方差的干扰,本文对三个变量的数据分别进行对数化处理,即lnpGDP、lntl、lnts。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的《山东统计年鉴2015》,样本区间为1978-2014年。

(二)最大滞后阶数的确定及VAR平稳性检验

最大滞后阶数的确定。由表1中0-6阶VAR模型的LR、FPE、AIC、SC和HQ值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准则选择出来的滞后阶数为6阶,且此时AIC、SC值均最小,因此可以将该模型滞后阶数定义为6阶。

平稳性检验。运用计量软件Eviews7.2进行AR根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看出,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都小于1,均落在单位圆内,则表明VAR(6)模型系统平稳,基于此分别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可获得稳健和有效的结果。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度化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来描画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对它自己及所有其它内生变量造成的影响。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冲击变量对pGDP伴随时间变化而受到的影响,本文选择滞后长度40,由计量软件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pGDP受自身的冲击影响整体上较大较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给产业结构合理化一单位变化,总体上看其大幅度地促进了pGDP的增长,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资源的再配置效率较高;相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一单位冲击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对pGDP的增长作用较小;只有较大程度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方能促进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四)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度化与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各指标的变动对pGDP的方差分解,经计量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山东省的pGDP受本身影响的作用经历着逐渐变小后又围绕68%的贡献率波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pGDP的贡献率逐期提高至第9期时达到最大即31%,随后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29%左右;产业结构高度化对pGDP的贡献率在第4期时达到最大即7.3%,随后又逐期减少最后穩定在2.7%左右。因此总体上来看,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贡献率,此方差分解结果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基本一致。

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并没有消失,其产业结构布局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且合理地配置资源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仍然大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发展高效、低耗农业,引导农业发展自身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等网络渠道走向全国。

其次,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布局。针对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着重加大在第二产业内部战略新兴产业如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引导三次产业及产业结构内部的合理化布局。

最后,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大批专业型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应通过多途径储备人才,只有人才储备到位,方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避免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Clark 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Macmillan,1940

2.Chenery H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M].Tiber B.The Structural Interdependence of the Economy,1956

3.Echevarria C.Changes in Sectoral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7

4.Kongsamut P,Rebelo S,Xie D.Beyond Balanced Growth[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1

5.Solow R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

6.Koopmans TC.On The Concept of Optimal Economic Growth[EB/OL].http://cowls.econ.yale.edu/P/cp/p02a/p0238.pdf

7.Ngai LR,Pissarides CA.Structural Change in a Multi-Sector Model of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

8.Peneder M.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3

9.溫杰,张建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资源再配置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0(6)

10.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11.孙鹏,陈钰芬.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

12.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