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作业,华美蜕变

2017-03-23 11:10王琼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作业批改分层作业有效性

王琼

摘 要:科学作业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和巩固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和探究,致力于让学生主动爱上做科学作业,从而实现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科学作业;有效性;分层作业;作业批改

一、问题提出

杭州长河中学是杭州市滨江区的一所老牌公办初中,生源三分之二是本地居民子女,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家庭状况不一,家长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参差不齐,我们的学生和“优质生源”这四个字完全搭不上边,甚至连“一般”有时都算不上。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就成了我所要思考的问题。

科学的课程目标和应试目标并不矛盾,科学学得好,考试就不应该差;反之,考试考得差的,说明科学并没有学好。要学生考试考得好,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进一步落实,而作业正是落实和巩固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决定从学生每天的作业入手,通过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

二、实践探究

所谓的有效作业,就是有效果和有效率的作业。所谓有效果,是指达成了预期的目标,而有效率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为了使科学作业更有效,在过去的两年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究:

1.作业的设计——现成与自编相结合,双向减负

所谓的“现成”,指的是与新课本配套的《作业本》。“选编”指的是选择一到两套教辅资料,从中选取习题,剪接、粘贴,然后印发给学生。选题中大致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难度适中,避免过难过繁的题目;②目标明确,有针对性;③教师提前试做;④反馈与调整,即根据学生作业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习题的编制。

2.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传统意义上的分层作业通常是把班里的学生分成A、B、C三等,不同的学生发不同的作业,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首先,给学生布置三份不同的作业,就意味着教师自己要做三份不同的作业,批改三份不同的作业,两个班分6批讲评作业,无论从精力、体力还是时间上,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坚持到底的事情。其次,今天的C等学生明天是否仍然是C等?今天的A等学生明天是否依旧是A等?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分层呢?其实,完全不用三份不同的作业,因为我们的科学题目本来自己就是分层的。

例如,(2011杭州)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_____下的气温(T1)、_______下的气温(T2)、_______下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________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關系式应是_____________。

就拿这个题目来说,我两个班的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至少都能答出前两空,“蒸发吸热”和“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半学生能写对前面4个~5个空,那最后两个空就看最优秀的那几个学生了。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准备多份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一份就可以了,教师要做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就能达到分层作业的目的。

3.作业的批改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从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落实情况。故作业的批改是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及时批改,高效反馈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从短期看,作业作为一种及时反馈和评价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调整有关错误信息,同化和顺应正确信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信息反馈的越及时,就越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可见,作业批改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学生的中午作业要在下午上课前批出,回家作业要在第二天一早批出。越早批出,越早反馈,效果越好。

(2)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

作业的批改涉及批改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明确批改目的是关键;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计划不同的批改用时,综合权衡,才能实现较好的批改效益。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批改方式:

①全批全改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批改作业的主要形式,优点在于可以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但是缺点在于工作量很大。

②学生自批

对于知识单一、思维量小、结论明确的作业题,可以利用在上课前的几分钟订正,由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然后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可以随机收取几本作业,利用实物投影仪公开批改,边批边讲,学生边听边批,有疑问及时提出,老师及时解答,其优点是反馈快,集体纠错效率高。

③面批

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批改,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用面比较窄,但是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在刚学光路图、电路图时会错误百出、千奇百怪,这时面批的效果就会比其他批改方式来得好,故对于这一类作业要尽最大可能进行面批。

(3)严格批改,明辨对错

无论以何种形式批改作业,判明对错,给分定级仍然是科学作业批改的最有效形式。尤其是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更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答是全对的,怎样只能拿一部分分数,怎样一分都没有。因为“做得出”和“做得对”是有一定距离的,答题的过程其实反映了一个人思维的严谨程度和逻辑的严密程度。

例如,有一块石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空气中的读数为15N,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请问:(1)这块石头所受的浮力为多少?(2)石头的体积为多少?(3)石头的密度为多少?

学生答:

这样学生看似懂了,都算对了,但在我看来,他完全没懂,为什么呢?是从阿基米德原理变形而来的,只能等于V排,不可能会等于V石,什么时候两者相等,只有当物体完全浸没的时候。所以,准确的答法应该是:

∵石块完全浸没

∴V石=V排===6×10-4m3

ρ石====2.5×103kg/m3

在现在考试题目难度普遍不大的情况下,答题的准确率对获得高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答题时必须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严格批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为此,我给本班学生定下很多规矩,比如:计算题必须有公式;绝对不允许出现除号(会看成加号);数字之间绝对不允许出现点乘(会当成小数点);必须全程带单位计算(避免由于单位不统一而发生计算错误);作图题就必须用铅笔、直尺(避免错了之后无法修改);物理量多了之后字母下方必须要带脚标(防止自己发生混淆),等等。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不适应、觉得很麻烦,甚至会觉得老师很死板,但是等他们慢慢习惯了之后,享受到了得到全对或高分带来的快乐时,就会觉得这些要求确实让他们受益匪浅。

(4)利用批语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作业批语在激励学生学习、完善学生人格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写批语费时耗力,每本本子都写这是不可能的。个人认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写批语的效果比较大:

①批改作业时,发现某个学生有独特的想法、解法时,或者说一道较难的题目学生解得很漂亮的时候,写“好”“有创意”等,或者在边上画个“☆”,让学生为自己的创造感到自豪,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刻苦钻研有收获,以激励他们下次更努力、更优秀地完成作业。

②有的作业情况与平时反差较大时,也可以酌情写批语。一种是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某次做得特别好,这往往是学生学习态度出现好的转变的信号,是鼓励他们的好时机,可以写“不错,有进步”,如果再配以谈话或者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效果会更好。另一种是平时作业好的出现比较差的作业情况时,如果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就要引起警觉了,这时我会写“偷懒了?”“不认真还是不会?”等,那么一般情况下学生下次的作业情况都会好转。

(5)巧施计谋,让学生主动爱上作业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感到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地继续学习,这种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由于作业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我平时布置的作业量不多,到了假期就更少。因为作业布置多了,第一,学生会反感;第二,会加重教师自身负担;第三,其他任课老师会有意见。但是,科学老师都知道:科学,要学得好,没有一定的习题量是不可能的。这样,矛盾就出来了,想让学生多做点题,却又不能多布置作业,那怎么办呢?于是我就亮出了“撒手锏”——“忽悠”!

比如:

学生A说:“老师,我上课都听懂了,但是为什么我自己做时就不会呢?”一旁的B也说,“老师我也是这样,怎么办呢?”

我说:“听懂了是因为我分析给你听了,解释给你听了,这不是你自己分析思考所得的。对于你不会的,你得抽空回家多做题,就做你不会的,会的就不要做了。多做、多想,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了!”A和B点头走了。

学生C说:“老师,我考试的时候就是时间来不及,你再给我20分钟,我肯定都能答出来!”我的回答:“那是因为你做的题不够多,做多了就熟练了,就肯定来得及了。比如你看到KClO3、CuSO4还要翻个试卷抬头,找个原子量,然后再加起来,我就知道一个是122.5,一个是160,等你加好了,我整道题都算好了,为什么?因为我做题做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熟了,速度也就快了!”C想想很有道理,点头也走了。

学生D又说:“老师,你教过的我都会,也很熟练,但是出现没看到过的题目就傻了,怎么办?”我的回答仍然是:“那是你没有触类旁通,很多题目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件衣服穿穿而已,回去多琢磨琢磨,真的想不通就来问!”D又点头走了。

……

慢慢地,突然从某天开始,每到下课,我的桌子边上就围了一群人,手上还拿着五花八门的参考书,逼着我10分钟解10几个题;然后呢,边上人就开始不淡定了,非得要凑过来看看他们在问什么,手上拿什么资料;然后呢,我周围的人就更多了,下班时也走不掉了……考试前更夸张,我刚在走廊口现身,他们就像一群蝗虫一样扑过来,搞得我很想逃。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在心中暗自窃喜。为什么?那么多练习题要花多少时间做,也就是说我平白无故占了他们很多课余时间啊!可他们不觉得啊,他们做得心甘情愿,因为效果很明显,成绩都上来了。譬如学生都觉得初二年级的浮力很难学,但是我的学生都觉得挺简单的,为什么?做题做得熟能生巧。回家做题,有成效了,成绩都上来了,他们就觉得科学其实不难,就更喜欢上科学课了,更喜欢回家做题了,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右图所示)。

三、体会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不断磨炼,我的学生完成了从我给他们安排时间到他们自我安排时间;从我给他们布置作业到他们自己找作业做;从我让他们解题到他们逼我解题;从我给他们考试到他们催着我考试的转变。学习成绩也从一开始的平行班级,到在学校内遥遥领先,然后到区里的数一数二。在初二最后的区期末统测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按区里考核的21.1%的优秀率,我们达到了37.18%;按25%的优秀率考核来看,比例达到了46.15%,遠远超出了区平均值,完成了从丑小鸭变天鹅的华美蜕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是提高学生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

这两年的实践研究表明: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主动爱上做科学作业,提升学生的科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余自强.综合科学课程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

3.丹尼斯·库恩.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长河中学)

猜你喜欢
作业批改分层作业有效性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