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变式教学解题研究

2017-03-23 12:08瞿永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解题能力初中数学

瞿永红

摘要:在对初中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效果。因此,教师需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此时,可积极应用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遇到各类数学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本文例举了一些数学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变式处理,提出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引入变式教学的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23-02

1.初中数学面临的难题

当前,在中考的重压下,部分初中教学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时,往往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在此过程中,未对相关练习题进行相应处理,练习空有数量,难以保证质量,难以有效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提升。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不断对学生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强调。因此,初中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培养时,应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注重变式教学法的应用,提升学生"应变能力",使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找到解题思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2.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解题实践分析

2.1 应用不同的已知条件,构建相似的问题情境。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固定思维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时,学生大多会应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只会解答一种类型的数学题目,稍微对已知条件进行转变,大部分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严重影响着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例题时,在相同的问题情境中,对例题中的一些已知条件进行转变,或者对条件的表述方式进行转变,将具有隐蔽性的已知条件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也可将直观的已知条件隐蔽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1]。这样,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数学问题思考角度,使学生解题灵活性提升,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奥秘,使学生解题兴趣提升。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从下面这个例题开始进行讲解:(1,0)、(0,5)、(-1,8)是某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的点,请给出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于此例题,教师可将其变式处理如下:(1)x=-2是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其图像向下开口,从(0,5)、(2,-7)两个点经过,给出解析式。(2)(-2,9)是某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此抛物线经过(-5,0),请给出解析式。(3)x=-2是某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y=-5x+5交于y轴B点,与y=-x+1交于x轴A点,请给出解析式。以上变式处理方法属于非等价变式处理,变换了已知条件,最初的例题列出方程就可解答,后面的变式处理已知条件存在隐蔽性,需要学生将无用的条件排除,可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灵活对多个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2.2 應用相同的问题情境,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题目有多种解法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对同一个或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应用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知识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此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找寻到相关数学问题的本质,对学生变通能力、发散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将一题多解应用在变式教学中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例题入手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训练,在梯形ABCD中,CD等于1,AB等于2,CB等于3,AD与AB垂直,AD的中点是E,求证CE与BE垂直,给出这一例题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对这一题目进行探究,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几个解法:(1)第一种解法:经过C点作一条直线与AB垂直于F,得到AFCD这一矩形,可知,DC与CF相等,AB与AF相减等于BF,得到BCF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随后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推出三角形BCE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CE与BE垂直。(2)第二种解法,将CE延长,使其与BA的延长线相较于F点,角DEC与角AEF相等,DE与AE相等,角D与角AEF相等,则可知三角形CDE与三角形FAE全等,逐步推出三角形CBF是等腰三角形,即可知CE与BE垂直。(3)第三种解法,从E点作EF与AB平行,由条件中的E为AD中点可知EF是ABCD的中位线,可知EF=1/2(DC+AB)等于3/2,BC等于3,所以EF=1/2BC,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相等,可以知道三角形BCE是直角三角形,即可知CE与BE垂直。随后,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解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积极应用不同的知识点与思路进行解答,在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提升。

2.3 应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寻求相同的解题方法。在问题情境不相同的数学问题解答中应用相同的方法,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进行培养[2]。在此种形式的变式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同类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求解为例,此类例题的常规方法是应用根判别式进行解答,而在大量例题练习中,学生会发现根判别式也可应用到其他类型题目的解答中。比如,(1)x2+(a-2)x+4=0这一方程式没有实根,求解a取值的范围。(2)y=x2+(a-2)x+4这一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求解a取值的范围。在解答以上这些题目时,都需应用到根的判别式,将此类例题放到一起进行统一性讲解,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进而使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结束语

当前,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时,新的初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数学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变式教学属于一种有较强探究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总结,寻找到最佳解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翠云.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 解题能力培养[J].教师,2016,(4):29-30.

[2] 王爱玲.初中数学中巧妙"转化"的解题思想在授课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84-85.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解题能力初中数学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