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017-03-23 16:23董均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人才

董均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33-01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迅速。在此背景下,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行为也要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是守望者,还学生空间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的教育方针。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不要把学生梱绑起来,要放飞学生的梦想,要让他们对生活、学习、交往、合作进行随时随地的体验,要让他们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创新新型人才。教师要放手,还学生空间,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教学是什么?有专家指出教学是多年以后除去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走出社会很有成就的绝大多数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往往是在学校中调皮的学生。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教育很难起到满意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埋怨。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厌教、怕教,学生厌学、怕学。有位名人指出"存在即合理",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他们呢?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教师变成《麦田的守望者》多好。我们的教育和关爱应是精心设计出环境,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去感觉、去归纳知识。古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但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分享意识和成就意识。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终身受用。

2.师生是朋友,填平代沟

教师只是比学生早出生几年或几十年,早点读书和写字。我们不要用老眼光去看待他们是乳臭未干,对知识生活没有了解的瞎子和聋子。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感觉生活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况且知识的更新速度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而教师由于年龄、工作环境、社会交往的局限,获取知识的方式单一等原因,教师某方面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强,在"三小儿辩日"中,孔子尚且不能解决"太阳早上和中午什么时候离我们近"呢?

每年中高考中,许多科目学生尚且能考满分,进入很好的大学,而我们的教师能吗?有的学生管理班级能力强:能把班上的清洁卫生、文化建设、学校活动、同学关系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的教师管理上不一定超过他们。老师不要高高在上,我们和他们交朋结友,填平代沟。放下身段,不要被传统教师的地位忽悠:"天地君亲师",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你,就是你,你既可照亮了别人,而又不毁灭自己吗?

在面对两个年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时,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和谐,融洽相处,可以成为做做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平心静气的交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和探讨。早在几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顔回、子路等弟子经常讨论争辩,是非曲直越辩越明,情感价值越辩越深。通过交流,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体验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将"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 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生活中。达到了学生不但喜欢自己的老师,而且喜欢该课程,终身记住了你——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立身之本。

3.教师是引导者,放飞学生梦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引导"和"倡导",这就充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要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做好导演,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和科学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获得一定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终身学习。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教师们习惯了应试教育。领导,教师都拼命地狠抓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寒心、家长看着担心。教师、学生心理压力大,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恨学,家长胆战心惊。使得学生、家长、教师都坐在了火药桶上,稍有火星,就会爆炸,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激行为。只有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形成新的人才观。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交流人才、运输人才等)。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身体、心理、智力引导他们成为不同的人才,切忌一刀块。

在教学中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所处的环境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不懂的、已懂的不教,学生模棱两可、不清楚的才是教学内容,学生能看懂的,学生能自主讨论、探究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去完成。即使有点难度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完成,要恰当的善待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反感、厌恨老师,这就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4.教师要终身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

" 学高为师,道高为范",根据"空瓶理论"教师要把自己沉腐,无用的知识从"瓶中"倒出,随时随地加入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理论,不要固步自封、孤芳自赏。教师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其它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理论,这样站在知识、理论的高度,才能一呼百应完成好教学工作,这就是站在高处"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道理。

教师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合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教师形成同向合力,教师群体必须是一个和谐、友善的群体,只有同喜同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引领。既给学生做表率,又使学生的发展朝着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绝对来相互拆台和扯皮,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情况、学习情况进行交流,想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断就难"。

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利用课本。课本是根据课标而写的典范,教师的教学应以课标为准绳。教师要根据课标,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知识结构来整理知识,课本只是课标的呈现,老师在授课时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不要教得太深、太难,使学生无所适从,且要宽窄相济,难易适中,课内课外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才能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必须是学习型、研究型的科学工作者,教师的研究对象是学生、课标、教材、生活。研究的内容广而繁,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不断创新。因为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教好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刻苦专研,积极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才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人才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人才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