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中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2017-03-23 14:3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5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创新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陆 滢

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中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陆 滢

劳技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与核心,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迫切的使命。而劳动与技术课程又是一门有无限广阔创新空间的学科,因此,在小学劳技课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和谐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 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创新型的课堂

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它不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还对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同样注重。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其特殊性,教学条件又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劳技课教学其实就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了。因此,我们认为,首要问题是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型课堂,提供有实效性的实践场所,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劳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二、激活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劳技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造和精神。只有发挥了想象才能有更好地创新思路。因此,在劳技课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劳技课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兴趣,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从此为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每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每位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纸工劳技课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纸工作品,折出的花样非常多,有一些很新奇,有一些作品可能连老师都想不到。这个时候,就其想象力方面我们应该给予非常大的肯定和鼓励,对其的作品给予很好的表扬,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鼓励了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也只有敢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充分发展学生创造的才能,为创新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三、 打破思维定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应树立“为创新而教”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随时捕捉和把握“培养学生创新”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劳技课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多设计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思维的定势,再通过大胆的尝试和不同的探索,对原有制作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多留些创造空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不断积累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个人竞争的重要品质之一。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技术性和创意性,它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氛围,创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有利环境。课堂上的实践操作中,要引导学生由仿制向创意的发展理念。在参加一些科技创意活动中,引导学生多搞创造发明。自主创意、合作探究,通过多种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必须从起点抓起,让学生先初步掌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而再开发潜能创新。“让课堂上时刻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看来,我们必须将创新的空间、学习的自由都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开创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手尝试的过程,留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中获取知识,锻炼技能。试想,如果老师在每件事上都是手把手地去教学生,那学生怎么会有动手的兴趣,怎么会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如何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呢?所以,只有在劳技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空间,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正确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位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

1.正确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一直以来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学生是否模仿了作品,是否掌握了教授的知识为评价标准,来评判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其实,这样的教学评价结果未免太过于片面,让学习的过程显得比创作的结果更为重要。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产生科学兴趣,体会到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了解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虽然作品不是很完美,就教育而言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教学评价内容要尽量变的丰富、灵活些。

2.除了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以外,我们还应该正确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比如,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态度,对方法技能的掌握运用,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卫生行为习惯等等这些方面,都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手段、评价的方法。

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结合;将小组的评价与组内的每个人的评价进行结合;将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进行结合;还可以将课外家庭、社会评价进行结合。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给学生以激励,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着渴望,在渴望中发挥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和喜悦。

【结 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施展才能的有利环境,提供了思考与动手的好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让创造成为劳技课的追求,让我们的孩子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3)

【3】曾庆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与专家点评.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9)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创新能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热爱劳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