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尚与《道德经》的默契

2017-03-24 09:17曾翔悦
参花(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杜尚默契道德经

◎曾翔悦

浅谈杜尚与《道德经》的默契

◎曾翔悦

西方艺术家杜尚的艺术作品不仅为西方艺术进程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和推动,他的艺术作品和思想境界与中国著作《道德经》也有惊人的默契。

道家思想 无为 调和转换

中国道家思想影响了历代的山水画家,老子的思想体现在“清净无为”“与世无争” “天人合一”等等。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第一章)。老子一开始就说明“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有”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事物处于“常有”“常无”“无中生有”的状态。“道”囊括了宇宙万物的规律,有形和无形是同一事物的正反可以互相转化。道家本是中国传统源远流长的文化,但纵观西方现代艺术史,杜尚与《道德经》有默契之处,也许把古代公元前哲学家老子的道家思想和西方20世纪成名的杜尚联系起来难免荒唐。但是,我个人觉得杜尚与世无争的思想、自由自在的艺术表达、低调处事却和中国道家思想有惊人的相似和巧合。在杜尚的思想和创作中,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戏剧性把他的小便池拿出来展览,消除艺术品制作过程,即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杜尚对《泉》无为的创作,正切合了道家思想“无为”的核心观点。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与世无争”“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杜尚的生活观念,最终他隐姓埋名,返璞归真到“静”的世界中,去感受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并不能说马塞尔一点都没接触过道家思想,而是间接接触过,老子的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欧洲19世纪开始对《道德经》进行深入研究。尼采曾说: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唾手可得。杜尚在担任图书馆期间广泛阅读尼采的著作。尼采的箴言警句给他带来了灵感,1922年2月,杜尚写道:“当画家或当电影人真是让我烦透了,现在唯一让我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一剂灵丹妙药,我能完美去下棋。”这无异于是他宣布要放弃艺术,在自己艺术成就达到巅峰盛期时隐退,常理说这是愚蠢的,但是杜尚却做了明智清醒的决定。功逐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功业达到巅峰时期就退出,才符合天道的规律,不仅是明智的选择,还能保全自身。所以杜尚适时功成身退,逍遥自在。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争议,马塞尔从来不为自己作任何的辩论,面对非议他“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正是切合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德经第十四章),成为名人后在接受采访时,他不去炫耀自己读过的书,他自己也说:“沉默不语往往胜过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空谈。”老子称不善夸夸其谈的人是真正的智者,这也是杜尚虽反艺术却终生没有一个敌人的原因。杜尚一生轻装,他领悟到了享乐主义的精髓: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后半生他过着隐居的生活,碌碌无为,他说:“我什么也不期待,什么也不需要,我很长时间什么也不做,感觉好极了。”抛下了沉重的包袱,所以他活得简单轻松,随遇而安,回归了生命的本体和自然界的原状。于是,他拿起一个小便器向艺术发难,他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自由地翱翔在规矩和尺度之外的灵魂。他的新思想不经意间在道家有无相生、是非混淆、浑然无廓的思辨中展开,杜尚的思想境界是在自然状态之下无染无着的自由。

老子的道家思想看重“无”的作用,有和无相互转化,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老子思辨性的思想也出现在杜尚的作品中,杜尚曾设计了一扇有哲学意味的木门,这是一扇处在构成直角的两面墙之间的门,它可以同时具有开和关的功能,打开这面墙上的门同时却关上了另一面墙上的门。在这个设计中开和关形成了一体的两面。他调和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于是创造出了露西赛娜维这个人物。这种圆润的智慧在西方是非分明的哲学史上是没有的,在道家看来,相互依存处处存在,老子云:“祸兮福之所以依,福兮祸之所附。”强调了对立的双方最终要达到和谐统一,在杜尚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换的过程,比如男人到女人的转变。《泉》是工业产品到艺术品的转换,崇尚事物中的两面性及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好和道家思想不谋而合,在他看来,艺术和反艺术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观念无意间顺应了“道”的思想,追求无为境界,一生穿行在有与无、动与静、虚与实之间,通过追求心灵的和谐和精神的超脱。

当杜尚进入艺术创作时,对艺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改造,避免以艺术家自居,避免介入任何流派。杜尚正是以道家般超然豁达的心态,跨越过诸多流派,从未停下。他感兴趣的是精神探索,追求上善若水的境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众多流派受益于他,但是他从来不高调傲慢与人争辩。直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依然带着一抹无遗憾轻松的微笑,如清风一般潇洒,留下值得引人入胜创新的作品,还有他超然豁达的人生,心如止水的思想。就在他去世前几个星期还说:我的一生绝对是太美好了。我很幸运,幸运得令人难以置信。

[1]王瑞云.通过杜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老子.道德经[M].东篱子,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曾翔悦,女,硕士,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意象油画)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杜尚默契道德经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我什么都不信!”——由杜尚引发的一点思考
杜尚
爆笑心理学
恶搞杜尚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