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塑造

2017-03-26 11:59舒醒
职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摘 要:校园文化品牌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及特色标识,它既是打造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八一精神不仅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为地处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推进职业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用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可以从树立品牌共建意识来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第二课堂的功能,注重品牌传播来扩大八一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等途径入手,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品牌。

关键词:八一精神;校园文化品牌;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舒醒(1967-),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党史文化视阈下八一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编号:16JD710016),主持人:舒醒;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八一精神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八一精神与地方文化品牌研究”(编号JD1484),主持人:舒醒;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文化传承视域下八一品牌的塑造研究”(编号:YG2015051),主持人:舒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5-0047-05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性格是否鲜明,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成为打造校园文化优质品牌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办学定位的偏差和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冲击,当前不少高职院校追求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职业精神教育,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失衡,探索培养职业技能精湛与职业精神优良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破解的难题。江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八一精神是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为地处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推进职业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一、校园文化品牌塑造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校园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以校园建筑风格、陈设布置和校园环境来呈现文化特质的物质文化,以全校师生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为呈现方式的制度文化,以校训、校园精神来呈现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特质的精神文化,以全体成员日常行为方式与态度为具体体现的行为文化等诸多方面。品牌最初是一个市场销售概念,“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1]对于学校而言,校园文化品牌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及特色标识,是一所学校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塑造校园文化品牌对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形成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培养拥有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气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当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的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彰显办学特色成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3]这意味着每所高职院校都要有清晰的办学定位,具有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主动追求和发展自身特色,以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和自身更大发展的办学战略。任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办学历史、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是每所高校的特色标识,“区别于其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关键要素。研究型大学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上,应充分展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应该展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特点,形成高职校园文化品牌独有的基调。

(二)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

“大学精神是大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大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4],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都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的重要财富,是学校办学资源中的无形资产,是影响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要素。校园文化品牌的功能在于将品牌孕育在校园文化的土壤中,让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要立足于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发展,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它承载着师生的理想、追求、信念,“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文化氛围、道德水准、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5],是大学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为大学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在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逐步走向成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引领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是从学校传统文化或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中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通過不断向外辐射、延伸,不仅能够较好地体现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而且体现着高校的文化价值诉求。

(三)增强全校师生凝聚力的核心内容

校园文化是反映一所学校的特色与文化品牌的最佳体现,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践而凝练的结晶,成为人们心灵的粘合剂,使所有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文化具有引导师生员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的功能,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校训,都极大地体现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最能体现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品牌的形成有助于推动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将学校的文化传统渗透到每一个师生员工的精神灵魂中,促使师生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行为规范达成共识,营造适应社会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从而激励全校师生自觉朝共同目标努力。

二、八一精神是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资源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众多的中国革命精神资源,“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6]的八一精神则承载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它上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下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地处江西的高校将更加直接受到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的浸染,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从外来文化产品中获得精神愉快的同时,一体化意识容易逐渐削弱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尤其必要,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为校园品牌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首先,八一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八一精神的思想内涵和先进文化价值,折射出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八一精神的根本要义,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们能在血雨腥风的笼罩下,敢于坚持真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演绎出伟大的八一精神,正是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翻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领导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南昌起义鲜明地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始终践行着维护工农利益,为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不仅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好的优质文化资源和本源性理论支撑,有助于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其次,八一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7]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然体现优秀的革命文化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相统一。八一精神集中体现为南昌起义所承载的精神形态,承载着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内涵,承载着革命志士英勇牺牲、献身使命的的革命气节,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昌起义部队在向广东进军途中,遭受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面对部队损失惨重,有些人思想开始动摇而离开了部队,经受住严峻考验的起义军为了坚定的信念坚持革命斗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朱德和陈毅等在孤立无援、军心涣散的严峻形势下,教育部队正确对待暂时的黑暗,只要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这支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斗争,转战闽粤赣边界,发动湘南起义,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展示了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面对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升华。八一精神不仅是先进的文化,更是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指导和文化资源。浸染着红色文化资源的高职院校通过充分利用八一精神的影响力教育和激励师生,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够增强育人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展示高职院校红色文化的育人品牌。

再者,八一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镌刻着南昌起义印记的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位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都生动地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诠释着共产党人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和忠于党、忠于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革命的硝烟中诞生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起义军在南下途中,尽管大多数人牺牲或失散了,但留下的部队经过战与火的洗礼,成为后来创建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通过弘扬八一精神在校园里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浸染帮助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以八一精神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实现路径

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又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资源。针对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提升全面职业素质为要素的培养目标,地处江西的高职院校用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有助于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树立品牌共建意识,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建设意识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追求,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构建校园文化品牌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的养成将产生重要影响。”[8]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它贯穿学校各项工作中,包括管理者的科学规范管理、教师的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融入,以校园文化品牌为抓手对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学科建设等进行整合,只有多方共建,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育人氛围。

首先,重视八一精神的研究与成果运用。将八一精神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引导和组织八一精神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在品牌的具体研究开发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实际,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研发重点和研发路线,重点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具体研发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设立八一精神研究的相关研究机构或组织研究团队进行具体研究,大力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的研发工作,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为红色文化进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其次,利用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校本课程传播和弘扬八一精神。地处江西的高职院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将八一精神贯穿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在《省情教育》课中专门设置“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专题,将英雄的革命史实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与红色文化教育有机融通,实现八一精神这一红色文化品牌的教育教学价值与育人价值的教学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将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性与现实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江西红色文化在塑造校园文化品牌中的重要作用,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精心开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如《八一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江西红色文化》《人民军队创建史》等,通过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将八一精神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密切联系,赢得学生的认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品牌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彰显第二课堂的功能,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既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也承担着传承、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从我国的办学实践来看,往往重视第一课堂的教学而忽略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使之处于“边缘化”的境地。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塑造人格、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和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帮助学生锻造良好的职业精神。

首先,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引导”和“养成”,通过第二课堂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是设立“八一讲坛”、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团,还是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宣传八一精神和江西红色文化,发挥八一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例如利用重大红色历史实践纪念日和八一建军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红歌比赛、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革命诗词书写比赛、讲党史故事比赛、中国革命精神图片展等等,提高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八一精神中坚忍不拔、敢于担当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身心的健康。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建立稳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德育实践基地。由于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江西高职院校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昌拥有多处与南昌起义历史有关的革命旧址,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社会实践,通过观看历史图片、实物,走访红军老战士和历史亲历者的后代,使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常规化,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同时,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如何践行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到革命老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老区人民,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由感知上升到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付诸于行动,增强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品牌传播,扩大八一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

校园文化品牌只有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才能称之为“品牌”,“一个品牌的核心在于其内在价值,要让绝大多数人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9]。有效的品牌传播推广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需要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认同和引發思想共鸣,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播需要加大宣传推介来扩大其影响力。

首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新媒体以其虚拟性、交互性、时代性的特点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更多的表达渠道,也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知识探究的沟通平台,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赋予校园文化新的特质,在校园文化品牌传播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让新媒体更好地契合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播,展示学校的个性媒体与办学特色,成为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既然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立体的多视角教学环境,创造了多样化的学习空间,那么完全可以将八一精神、江西红色文化、党史知识等教育资源运用新媒体创新校园文化产品(如动漫、微课、微电影、歌曲、图书、游戏等),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使校园文化产品更具感染力和渗透性;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进行有效互动,以八一精神、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一系列“微”活动,发动师生广泛参与,打造校园主流文化。

其次,注重多种媒体的融合实施品牌推广。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升级改造,实现新旧媒体间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成功的校园文化品牌能够渗透到每位师生的内心深处,它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认同,还需要有物化的标识。如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校史陈列馆及文化娱乐场所要重点展示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及历史发展;校园景观(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室等)要有醒目的文化标志;充分利用校报、校园BBS、广告栏、宣传橱窗、海报等宣传阵地及校园各种媒体,对全校师生进行品牌宣传,传播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要重视媒体就校园文化品牌的对外宣传,加强蕴含校园文化品牌特质的文化活动报道,引起社会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关注,扩大其社会影响,提高校园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07-608.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4]展立新.大学精神释义[J].教育学术月刊,2016(1):3.

[5]傅文第.用大学精神引领文化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12):64.

[6]叶桉.八一精神内涵的概括表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4):29.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8]舒醒.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6):57.

[9]陈巍.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4.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
遵义会议题材宣传画中的象征手法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