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7-03-26 07:58杨小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9期
关键词:停车场交通建设

杨小明,付 强

(1.曲靖市规划局,云南 曲靖 655000;2.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市200092)

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杨小明1,付 强2

(1.曲靖市规划局,云南 曲靖 655000;2.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市20009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停车问题也逐渐成为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不同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无论是具体表现,还是深层次原因,都有其独特性。对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从现状、原因及对策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从土地利用角度均衡需求,发展公交和慢行以降低停车需求,供给侧改革增加停车设施,发展智慧停车和共享停车以盘活存量等对策,可为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

交通工程;城市停车;智慧停车;中小城市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出行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小汽车拥有率正在飞速增加。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小城市的交通问题虽不是太突出,但小汽车的增长速度却更高。以曲靖市为例,从2011年到2016年,小汽车数量从34 797辆增长到84 953辆,短短6年时间,小汽车数量是2011年的2.44倍,年均增长24%。

私人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在引发交通拥堵的同时,更带来了严重的停车问题。相对于动态交通拥堵的显性化,停车问题因其影响不够显著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前期规划的缺位,造成对停车标准的执行力度一直不足,而其后果则是停车位的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只能提供机动车保有量的1/3停车位[1],而这一数字在中小城市可能更低。

基于以上分析,以曲靖市为例,分析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寻找停车问题的症结和对策,希望对这类城市停车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 停车现状

停车现状问题分析将从配建指标、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和管理4个角度进行。

(1)停车配建情况

虽然有国家的停车配建标准,各个省也多数发布了地方标准,但长期以来,停车配建的管理并不严格,由此造成的实际后果就是停车配建标准的混乱。多数时候,停车配建由开发商自己决定,也存在开发商希望提高配建标准而不能通过的情况。这种情况到近几年才得到改观,但由此造成的配建缺口非常巨大。

在很多城市的老城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早期的小区停车需求较小,因此,在建设阶段完全忽视了停车位的设置,使得老城区和老旧小区通常成为停车矛盾最集中的区域[2]。

(2)路外公共停车场

与配建问题类似,路外停车场一直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且未能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使得中小城市的私人路外停车场缺乏盈利能力,从而制约了路外停车场的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停车问题,并准备投入巨资修建路外公共停车场,但停车需求高的中心区却缺乏足够的用地,而有用地的区域需求却相对较低,造成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的两难。

(3)路内停车

一直以来,特别是在交通问题不严重的阶段,路内停车都是中小城市解决停车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的今天,这一停车方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中小城市的路内停车位通常由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经验划定,但对违规路内停车管理的不足,使得停车问题成为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4)停车管理

停车管理问题同样是制约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一,停车管理主体缺位,管辖权不明确,配建及路外、路内停车管理权分散。多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的后果就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和措施。第二,配建标准管理缺位,也缺乏执行力度。一直以来,多数中小城市都缺乏对停车配建标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这几年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缺乏适合当地情况的配建标准。第三,价格管理缺位。中小城市停车管理的不严格,使得很多人习惯停车不收费,而收费停车场的价格通常只需到物价局备案,整个城市缺乏对停车价格标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造成停车价格体系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停车场的建设[3]。

2 停车问题的影响

停车问题的影响虽然不够显性化,但是其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显著。从交通系统内部来说,停车问题不仅影响动态交通运行,而且对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停车不仅仅是交通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停车对交通运行的影响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而这种交通拥堵很多时候是因为车辆乱停放引起的。由于中小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有限,多数为双向4车道或6车道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停车的影响。以双向4车道道路为例,路边停车迫使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行驶,使得真正可以使用的机动车道只剩一条,而与非机动车过近的距离,使得即使这一条剩余的车道也无法发挥其全部的通行能力。假设原先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600辆/h,单向通行能力为1 200辆/h,由于车辆乱停放的影响,实际剩余通行能力通常只有500辆/h,只有原来通行能力的42%。可见,当前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乱停车所带来,只是这一影响不够显性而未得到足够重视。

(2)停车对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影响

停车设施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动态交通,而且对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也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停车位的不足,很多城市都在非机动车道甚至人行道上划线停车,更不用说很多车辆的乱停乱放。很多中小城市的慢行环境严重恶化,很多地方行人要到机动车道上走才能通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一情况对交通秩序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管理部门在抱怨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秩序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是否给他们提供了遵守秩序的设施和遵守秩序所需要的出行环境。

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中小城市,乱停车也成为制约公共交通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很多公交站点前后和公交站点成为社会车辆临时停靠的最常选择,造成公交车辆无法快速进出站;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城市也开始设置公交专用道,但是一般位于道路最外侧的公交专用道,同时也是受停车影响最严重的车道,使得很多公交专用道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可见,停车问题是目前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之一。停车对慢行和公共交通的影响,使得小汽车出行方式的相对优势愈加明显,从而更多人采用小汽车出行,交通进一步拥堵。而且,停车问题也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甚至在部分地区,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些影响,应该引起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4]。

3 停车问题原因

中小城市停车问题的形成,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土地利用层面、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层面,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

(1)土地利用层面

由于历史原因,中小城市的核心区通常集中了过多的功能。一个中小城市的核心区,同时兼具行政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商业中心多重功能,如此多的功能集中在一片区域,必然造成交通需求,包括停车需求的过度集中,形成停车场的供需矛盾。

(2)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层面

一直以来,中小城市因为停车需求不大,对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建设上:一方面,居民已经习惯了在路边临时停靠,或者停放在免费停车场,因此,中心城市的收费停车场价格机制无法形成,社会上缺乏建设停车场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也缺乏足够的决心、经费和政策来建设停车场或者支持社会停车场的建设。在管理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小城市停车管理体系并未理顺,甚至多头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合理的政策,这一情况到现在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而且,由于管理体质和机制的不健全,早期对配建标准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造成很多用地并没有配建足够多的停车位,历史欠账过多。

(3)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

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仍存在问题。首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机动化出行方式的增长速度,远快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其次,相对于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由于不够显性化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原因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停车设施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实际需要。

4 停车问题对策

(1)土地利用层面的需求均衡。

交通问题的根源很多来自于土地利用层面,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也要从土地利用层面想办法。具体来说,应该将城市核心区的部分功能外移。一方面可以将停车需求均衡化,减少核心区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结构调整和空间拓展的需要,只有切实将部分功能外迁,才能引导其他需求向外围规划区发展。

(2)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很多大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市县一级城市,基础设施供应还远远不足,特别是在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原有以面向慢行交通为主的交通体系,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机动化出行需求。这种不适应性是造成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城市拥堵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结合实际的出行需求,确定合理的基础设施规模,根据城市发展情况确定建设计划,提高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

2015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以及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在内部通过挖潜和改造建设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设施。鼓励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这些政策为停车问题的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

(3)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降低停车需求。

由于用地的制约,停车设施的供给不是无限的,而是要保证一个合理的水平,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中小城市应同样重视需求侧的管理[5]。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慢行交通,打造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减少停车需求[6]。

(4)通过智慧停车和共享停车,盘活存量。

一方面,建立区域停车诱导系统,搭建多功能、一体化停车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区域交通有序运行,可大大降低道路交通负荷,减少寻找车位时间,提高泊位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共享停车,将不同单位的停车设施信息和车位共享,充分利用已有设施,盘活存量。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的停车难问题愈来愈显著,甚至成为很多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之一。本文是在曲靖市停车规划管理中,本着了解现状、看清影响、究其原因、探寻对策的思路,对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同类型城市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王宏礼.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浅析[J].甘肃科技,2011(6):5-6,141.

[2]李惠杰,邹南昌.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停车问题为例[J].城市,2000(4):37-40.

[3]王锦阳.苏南中小城市停车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4]钱林波,杨涛,於昊.大城市停车体系发展战略——以北京为例[J].城市交通,2006(5):35-39.

[5]吴涛,晏克非.停车需求管理的机理研究 [J].城市规划,2002, 26(10):85-88.

[6]李彤,阴炳成.公交优先背景下的大城市静态交通发展战略——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886-4891.

U491.7

B

1009-7716(2017)09-0012-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9.004

2017-07-17

杨小明(1969-),男,云南曲靖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研究、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停车场交通建设
繁忙的交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停车场迷宫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8·12”后,何以为家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