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途径研究

2017-03-27 18:20陈媛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培养途径大学生

陈媛

【摘 要】本文从建立并完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设立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利用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虚拟法治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微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养途径,以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質。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法治信仰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52-0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民守法。良好的法治信仰可以大力助推全民守法的实现。法治信仰是指人们对国家法治虔诚地信仰和由衷地拥护,确实认同法治,能够自觉守法,主动捍卫法律权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培养良好的法治信仰。当今世界,微时代已经来临,各种微潮流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养的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一、建立并完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

微课是近几年新兴并且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高校法治微课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将适合进行切片化的法治知识点转化成为主题式的教学资源单元,而微课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视频。

(一)法治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法治教育较为薄弱,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较少有高校涉及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治微课教学,更加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学生的法治微课教学机制。2015年,贵州五所高校共同联合进行了关于“大学生法治信仰现状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7.8%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学校没有组织过法制宣传活动或者法律讲座。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不适应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法治微课教学有着内容精炼、主题突出、时间简短、模式新颖、易于反复学习和即时传播等显著特点,优秀的法治微课资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有着良好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二)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

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机制,既有法治微课学习环节,也有微课学习效果测评环节。一方面,做好法治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选取那些与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知识以及国家新增热点法条,整理归纳后,形成良好的法治微课教学内容体系。例如,我国刑法新增加的针对考试方面的“徇私舞弊罪”,就业方面的劳动法相关法律知识,合同法相关法律知识,消费方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校园贷款”相关法律问题等,这些法律问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大学生法治认知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将这些知识点通过精加工成为切片化的教学点,形成系列的高校法治微课教学体系供大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吸引大学生学习法治微课的兴趣。除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外,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掌握和监控学生学习微课的动态和进展,并且要确立科学的考评和奖励办法,对待学习法治微课积极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地奖励学分。

二、设立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

法治认知是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法治认知不是指对具体法条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指对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原则和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没有法治认知,就不可能树立良好的法治信仰。我国长期以来并不重视对非法律专业学生法治认知方面的考查,专业的优秀的法律教师主要集中在法律院校,如果有非法律专业大学生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主要靠他们自身寻找途径解决,缺少专门的部门进行引导和解疑答惑。

(一)微时代大学生法治认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在校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诞生于我国各项改革深入进行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时代,他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信息化、便捷化、多元化,接触到的人和事物也很多,所以“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更加彰显,主体意识强烈,对外界反应比较灵敏,对事物有较为浓烈的好奇心,而且他们往往喜欢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各方面知识,自主答疑解惑,尤其是微潮流降临之后,他们通过微博、微信、QQ等抒发个人感情,交流和获取各种知识。然而,微时代之下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90后”大学生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进而形成错误的或者是偏激的法治观。在微时代之下,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当大学生法治观出现偏差时,或者是存在着疑惑的法律问题亟须解答时,应当有专门的机构及时来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大学生端正法治认知。

(二)设立专门的高校网络法律门户来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

利用微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显著提升的特点,只要具备了客户端及网络,就可以有效地接收和快速地发布信息,互动性也是微时代的一大亮点,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注重双向互动交流的教育模式,在交流中端正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努力培养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的“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考核,使他们保持高水准的法律素养,并通过微平台成立专门的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一方面,在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上定期发布新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切合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法治新闻、资讯、法治动态等,吸引大学生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度和兴趣,使大学生接受到的法治教育变得丰富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在高校网络法律门户中设置专门的互动答疑版块,切实将法律服务深入到校园内部,当大学生存在法律困惑或者是法治认知偏差时,能及时地获得积极正面的帮助和引导,能学会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利用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虚拟法治实践基地

法治教育提倡知行合一,法治信仰非一朝一夕能树立,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培养和形成。通过法治实践,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知识,认同国家法治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从而内化为自身稳定的行为,自覺守法,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一)微平台的虚拟场景能够弥补高校缺乏法治实践基地的空缺

在实践当中,要为大学生法治实践创造条件,建设实践基地,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成本比较高,并且实践基地的利用率普遍比较低,流于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微时代创造的便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现用较低的成本建设出高利用率的法治实践基地。微时代下,微平台对用户要求的门槛通常都很低,所有用户只需要下载和简单注册便可使用微平台,用户基数大,使用方面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活动中来,实现多方操作,后台可以随时跟踪和推送信息。高校应重视对微平台的建设,将微平台在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方面的价值挖掘出来,运用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虚拟法治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自主选择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法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微平台提供的虚拟场景可以有效弥补高校法治教育缺乏实践基地的空缺,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强化教学效果,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搭建系列微平台为大学生提供虚拟法治实践基地

利用系列微平台,进行法治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法治信仰。一方面,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QQ群等搭法治实践的微平台,设计法治实践环节,对大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和角色分工,在微平台上自制法治微电影、表演法治微小品、发布微演讲、进行法治辩论、举办法治知识微竞赛等,鼓励拥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具有法律事务经验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为大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提供专业指导,让大学生在具有娱乐性的,新颖趣味、轻松开放的氛围环境下开展法治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中体会法律权威,弘扬法治精神。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对系列微平台的审核和监控,加强对平台信息的分析和识别,对一些消极或者是违法的信息要立即处理,将系列微平台的舆情监控,演化成校园公共的服务体系,注意净化平台内容,保证大学生法治实践基地的纯净。系列法治实践微平台的监控,不是要阻塞言论自由的通道,不是要剥夺大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是为了微时代网络社会的欣欣向荣发展提供保障,为大学生正确地行使权利提供引导,坚持切合大学生的实际掌控好法治实践环节,才能使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深入人心,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推动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

高校是学生法治观念形成、发展、稳固和内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法治制度建设影响着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校园法治建设,反之,如果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感受不到公平与正义,他可能会否定法治建设。

(一)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是增强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

法治信仰危机的产生,与主体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到的事物有关。微时代下,每个网络节点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可以成为“信源”,每一个节点的范围和影响力都可以无限地扩大,无数个节点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碰撞在一起,形成了微时代的信息网络,一条来自于某一节点的负面消息经过多次接收和传播之后,可能会演变成整个信息网络的风暴,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参加校园评优评先落选后,立即在微博、微信、QQ的朋友圈内发泄不良情绪,将落选原因归结于评选制度不合理,过程不公开透明,结果不公平不公正,同时抱怨校园法治缺位和失灵,这类与大学生切身利益有关的消极信息一旦传出,往往被传播和散布的速度会很快,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非常大的。反之,一条来自某一节点的正面消息也可能形成整个信息网络的风暴。让处于节点的大学生抵制负面信息,自愿发布和传播正面信息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积极正面的力量,而参与是获得最深刻、最真实感受的最佳办法。让大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是增强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促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校园法治建设的力量,让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的实践中相信法治,认同法治,自觉树立法治信仰。

(二)推动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

高校加强校园法治建设,在处理切合大学生利益的相关事务时要注重制度合理、竞争平等、过程公开、结果公正,同时,为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提供坚实完备的保障,让大学生的公众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表达,让校园法治制度建设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内心需求。一方面,鼓励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校园的法治制度建设中去,选取那些适合公开让大学生参与制定的校纪校规、班约班规、奖惩条例等,让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成为规范的共同制定者和遵守者,在民主的氛围里,抒发个人意见,依法立约,依法办事,学会自我规范约束而不是滥用权利,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而不会随意让渡权利,学会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也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另一方面,提供渠道让大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制度执行的舆论监督中,保障大学生的监督权得到充分的行使,在遇到违法现象时能敢于斗争。当大学生心中所认同的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能够战胜那些所谓按“潜规则”行事的不良观念和歪风邪气时,当大学生能够将自身行为自动置于法治监控之下,并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时,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才能最终形成。推动大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法治制度建设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大学生法治认知,培养良好的法治信仰,形成健全的法律人格,从而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实现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彭羽.高校大学生法治信仰构建现状调查研究——以贵州五所高校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2]张帅,于亚荣.创新发展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10)

[3]鞠秀晶,李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完善[J].创新教育,2015(36)

[4]张波.坚守与破除:微时代视域下青年群体法律意识考量[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5B108)

【作者简介】陈 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微时代培养途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